分享

编者按

 时宝官 2018-02-05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它介于诗文之间,源自于先秦,到两汉成为一代之文的代表。在魏晋以后的各类文学总集和别集中,如《文选》和《李太白全集》中,赋都排在卷首的位置,可见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然而相对于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的研究,赋体的研究开展得并不充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期所选的三篇论文,显示近年来赋学研究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入。《先秦时代“赋”义的演变》一文,从赋字本义和先秦赋税制度出发对其如何演变成一种文体的问题,做了探本穷源式的梳理。《赋:一个朗诵的文体》一文,则从其口头表现方式方面对这一文体的特性进行了简明的论证。将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赋体所做的探析互相参看,也许我们会对赋的文体特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范畴》一文,既是对赋学批评理论的概括,也指出了这些范畴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地位和意义,颇有新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