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平苔癣

 华佗大国医 2018-02-05
1.普通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氯化奎宁:服药期间要注意病员白细胞变化。
  3.口服维生素A
  4.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应用。
  5.小范围病变可在病变基部粘膜下用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局部封闭。
  6.病损局部可涂含皮质激素的软膏,糜烂面可贴消炎止痛药膜。
患者男,37岁,司机。双手食指伸侧红斑、萎缩、脱屑、痒痛1年余。双手食指皮疹呈疣状增殖性暗红肥厚斑块,中央萎缩呈紫蓝色,表面少许脱屑,边缘少许小丘疹,皮损对称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正性角化过度,颗粒层和棘层增厚,表皮突呈锯齿样改变,局限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表皮交界处致密的单一核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诊断:疣状扁平苔藓。
口腔中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像牙龈炎,虫牙,不要抽烟,不要嚼槟榔,多吃些水果蔬菜等,另外也可以补充口服的维生素片剂,结合成药治疗,像西地碘片,华素片等,对于反复发作的,比较局限的,可以考虑采用激光等治疗。
口腔中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像牙龈炎,虫牙,不要抽烟,不要嚼槟榔,多吃些水果蔬菜等,另外也可以补充口服的维生素片剂,结合成药治疗,像西地碘片,华素片等,对于反复发作的,比较局限的,可以考虑采用激光等治疗
扁平苔癣是一种病变表浅、发展缓慢的皮肤粘膜病。可单独或同时发生于皮肤、口腔粘膜。多见于中年妇女。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免疫学异常、消化道疾患等有关。 
1.普通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氯化奎宁:0.25克,口服2/d,一周后改为0.25克,1/d,1-2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要注意病员白细胞变化。 
3.口服维生素A,2.5万单位,3/d。 
4.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应用。

痒疹在时下社会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痒疹的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表皮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表皮内水肿,表皮浅层可发生水疱。真皮内轻度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节性痒疹病理表皮有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  发病有季节性,多在夏秋季发病,皮疹为棱形的风团或丘疱诊,病程短,无淋巴结肿大。

2.疱疹样皮炎  皮疹以水疱或大疱为主的多形性损害,对称发生,多数病人有谷胶肠病,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改变。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真皮乳头有iga和c3呈颗粒状沉着。

3.疣状扁平苔藓  皮疹为疣状增厚的斑块,表面粗糙,其上有糠状鳞屑。组织病理有扁平苔藓的特点,又有神经性皮炎的特点。

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

疣状痣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皮疹特点即可确诊. 
      皮疹特点: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治疗建议 
      轻症无须到医院治疗,可以用饮 食疗 法,如:薏米粥,薏米茶,或用板蓝根10克,荆芥6克,水煎代茶. 
      此疹发生较多者,可在 医生 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线性苔藓指(舌苔藓)最多见的是扁平苔藓,少见的是小棘苔藓紫癜性苔藓.扁平苔藓是以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为特征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曾有人认为有可能和精神或神经因素,病毒感染,药物敏感,自身免疫,酶代谢异常及遗传因素等等有关,可能是一种多因性的反应性疾病

线形苔癣,是呈一条线,局部皮肤比较粗糙,有痒感,痣无感觉,可以外用阿维A

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见与《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万灵丹腐蚀剂、鸦胆子

1一般资料患者男,57岁,农民,出生并长期居住于内蒙古。左足跟起皮疹伴疼痛3年。3年前,患者的左足跟外侧缘皮肤外伤后出现针尖大红色丘疹,伴针刺样疼痛,后逐渐增大并隆起,患者自行挑破皮损后持久不愈,且疼痛加剧。外院予双氧水冲洗和外用阿达帕林、咪喹莫特及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无效。1年前在外院行该皮损部分切除术,术中切除物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肥厚,表皮增生呈锯齿状,基底层液化,真皮用阿昔洛维膏和维A酸膏外涂,效果不显外涂了 地奈德乳膏 后,皮损已经消退光洁了

先天性线状胎廯,临床表现:患者最短发病时间为2周,最长为4年,而介于3个月~1年的占57%。均未发现明确的发病原因。仅1侧有痒感,其余均无自觉症状。患病部位:面部,上肢,下肢。其中发生在四肢伸侧,屈侧,右胸,右大腿,右侧上下肢,背均有分布。皮损的特点是苔癣样小丘疹,肤色或浅红色、拽褐色.断断续续或连成线状排列。宽约2~3毫米。
意见建议:疣状痣(Verrucous nevus)也称表皮痣、线状表皮痣等,一般在初生时或幼儿期发病,但也有10~20岁才出现,男女均可发病。通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体损害。其大小、形态及分布各有不同,大多呈乳头状隆起,排列成带状或线状或斑片状,全身各处均可发生,通常呈线状排列。发生于身体一侧。发生在男女生殖器和肛门及其周围的,此时,往往容易误诊为尖锐湿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