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买商学院: 股神巴菲特是如何成为一个“集中投资者”的? 近几天看了一本名为《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书,...

 昵称28056923 2018-02-06

近几天看了一本名为《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书,该书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如此经典的著作,可惜我没能全部读完,原因在于:一方面科学史已超出我的研究领域,理解能力有限;再一方面我看这本书的目的,原本就是为寻求内心中的答案。从这本书中,我有一些个人的感悟,想要与大家分享。

研究历史旨在传承

历史不应被看成是轶事和年表的堆栈,不应只记载事件发生的年代和先后顺序,还应记载事件间的有可能存在的或已确定存在的联系,以便于人们理解其本质和发展。科学史如此,经济史、金融史我个人认为亦应如此。

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开始注意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阅读了一些有利于我理解现代金融发展至今的这些理论起源和传承的书籍。正好借由本书第二章的标题《现代金融的先行倡导者们》而把这些想法表达了出来。

巴菲特天资聪颖,再加上父亲从小的熏陶,很小的时候就深谙经商之道。11岁他就买入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并获得了成功。巴菲特对数字很敏感,19岁时有幸拜读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而大受启发,从而立志考入格雷厄姆门下,后顺利考入哥大,并是唯一一个以A+的优异成绩毕业的学生。

早期巴菲特:完全模仿和实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信息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者的中心任务是准确地计算出这个价值,然后只有当股价低于这个数值时才购买。这个原则必须遵守。巴菲特深深地被这一数学方法所吸引,深得其导师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

1952年,巴菲特硕士毕业后回到奥玛哈,从事证券投资工作。年轻的巴菲特开始着手实践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按照格雷厄姆所传授的方法,巴菲特只在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才购买它们。1954年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两年后格雷厄姆退休,巴菲特又回到内布拉斯加,与几个合伙人成立了公司,开始了他100美元变成400亿的梦幻之路。

在运作合伙人公司期间,他对格雷厄姆投资策略进行了完全的实践。巴菲特在写给公司合伙人的信中称毫不惭愧地模仿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公司的经营模式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同样采取寻找“烟蒂”式的便宜股票、套利、清算等操作手法,资金被分散到40种股票中。

巴菲特合伙企业

可见,此时的巴菲特,连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也是在遵循着其导师格雷厄姆的方法。我们从标准差可以看出,巴菲特通过分散化,和购买安全边际高的股票,大幅降低了资产的波动,甚至比道指做的还要低。

而在收益方面,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资产净值,在12年间上涨了近29倍,而道指仅仅是上涨了2.5倍。从复利来看,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在这12年间高达32%,而道指仅以8%的年化收益缓慢上涨。

对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策略的反思和进化

作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多年的言传身教后,深得其导师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1976年,“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逝世。之后巴菲特在投资策略上开始进化,特别是在投资美国运通等优秀企业股票的过程中,开始对格雷厄姆购买便宜货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反思。在他的搭档查理·芒格的影响下,他吸收了费雪投资优秀企业的思想,逐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经营完善的公司,与从价值角度上来看的股票廉价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巴菲特从分散化投资,转变为集中投资者,也主要是受了费雪的影响。多年来,沃伦·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集中投资体系。但需要强调,巴菲特式的集中投资体系,只适用于那些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正好的公司的、有一定证券分析能力的投资者,而对于初学者和门外汉还是建议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是一个忽略波动的大师。分散投资是可以让你的旅途平稳、心情愉快,但最后只能获得和别人一样的平均收益,注定是平淡的一次旅程。而追求卓越的巴菲特一定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集中投资者可以忍受这种颠簸,因为他们知道,从长期的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至于怎么集中投资,巴菲特有四个绝招,大家可以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订阅带你读《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专栏,揭晓小牛老师给的答案。

最后补充一句,分享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明白,某些投资理念的形成不是无本之末,投资理念的进化也一定伴随其原因。投资者明白其中道理,才可以使自己有灵活变通之心,才可以在纷繁变化的市场中,迅速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今日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