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人生: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芳草屋845 2018-02-06

智慧人生: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弘一法师)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条就是提出虑后的心态,教导我们,人在安定不乱的环境中,要有警觉心,时时防范危乱发生,当危乱发生时如何处理。安是安定,治是不乱,安与危是相对的两种生活环境,治和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况,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在变化、转移。这种转移并不是所谓上天的安排,或者命运的摆布,全在于人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安是平安,是人人希求向往的;危是危险、危难,是人人希望避免的。环境安全,生活安稳,家庭安宁,身体安康,一般人才能安心工作学习。处于安宁的环境,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难。治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就是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文化经济不断提升;乱指社会混乱、动荡不安,生产工作学习都难以维持,也是人们所不希望遇到的。处在和平年代,也要想到动乱到来怎么办。

如果沉溺于安乐,没有危机意识,必定意志消沉,懒惰放逸,毫无警觉性,智慧能力日益减损。当危险急难来临的时候,就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处理。像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被安定的环境来忘失自己的忧患意识。

如唐玄宗年轻时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开创了开元盛世;晚年则因为久居安乐,贪图享受,以致朝政废弛,酿成安史之乱,造成国家人民巨大的灾难。国家如此,家庭个人也都没有例外,所谓乐极生悲、好景不长,都是因为贪图安乐,忘失危机意识。这种例子古今中外我们很容易看到,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偷袭珍珠港,事前有人告知美军要提高警觉;但美军并不在意,照常放假玩乐,结果造成巨大丧失。

避免的方法就是这里所讲的“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才能身心安和,而国家安定。奋发图强,小心谨慎,谦卑恭敬,正是长治久安、杜绝危患的最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