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上腺髓质中段肽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

 海之角389 2018-02-07






























导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成为世界范围重要健康问题。


肾上腺髓质中段肽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

张志敏 王新广 杜国峰

201802上海市,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330例CHF病人,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120例,Ⅲ级120例,Ⅳ级90 例,入组后24 h内及症状缓解后7 d 均测定氨基末端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MR-proAD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病人均随访6个月,以心衰再入院及全因死亡为终点,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MR-proADM对CHF病人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CHF 病人的MR-proADM 水平随着心衰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NT-proBNP 水平及NYHA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COX 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NT-proBNP、LVEF 是CHF 病人心衰再入院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MR-pro ADM水平对老年CHF病人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肾上腺髓质中段肽;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 R 541.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8.01.0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项目(20144060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成为世界范围重要健康问题。我国50 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报告显示,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预后凶险。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是心衰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ACC 年会最新报道显示,除氨基末端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 外,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在心力衰竭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MR-proADM 可预测死亡率,且较脑钠肽、结构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收缩功能更具有预测性[1]。本文主要探究MR-proADM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330 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Ⅳ级的CHF 门诊及住院病人,将其分为A 组:NYHA Ⅱ级120 例;B 组:NYHA Ⅲ级120 例;C 组:NYHA Ⅳ级90 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3 例,心脏瓣膜病12 例,肥厚性心肌病3 例,先天性心脏病2 例,其余为冠心病病人。所有病人年龄60~80 岁,平均(69.0±11.3)岁,其中男181 例,女149例。病人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疾病、脑血管意外、急慢性肺功能不全、肝硬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服用类固醇激素者等。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90 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和仪器

1.2.1 数据收集:对照组体检时、CHF病人入院后24 h内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检测指标(Abbott 公司,AxSYM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NT-proBNP,采用美国BioTek 公司的elx800 酶标读板仪测定MR-proADM)。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组后24 h内在心脏彩色超声室,由固定专业医师采用PHILIPU-HDⅡ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1.2.2 抗心衰治疗:对CHF 病人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抗心衰治疗:(1)心功能Ⅱ级,ACE-Ⅰ类(或ARB 类)、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用或不用洋地黄类;(2)心功能Ⅲ级,ACE-Ⅰ类(或ARB 类)、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洋地黄类;(3)心功能Ⅳ级,慎用β-受体阻滞剂、用ACE-Ⅰ类(或ARB 类)、利尿剂、洋地黄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必要时加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及减轻心脏负荷药物。治疗7 d 后再次测定血浆MR-proADM 浓度和心功能。

1.2.3 随访:所有心衰病人均随访6 个月,记录第3个月、第6 个月期间因心衰再次入院及死亡者,以心衰再入院或全因死亡为终点,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2 组治疗后NT-proBNP 和MR-proADM 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完成。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q检验,分类变量比较应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元逐步COX 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的一般情

各组间年龄、性别组成、血糖、血脂水平及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CHF 病人MR-proADM、NT-proBNP 水平情况

CHF 病人的MR-proADM、NT-proBNP 水平随着心衰病情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MR-proADM 对CHF 再入院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随访结果发现事件组109 例(死亡4 例),非事件组221 例,事件组的MR-proADM,NT-proBNP 均高于非事件组,而LVEF 水平低于非事件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多元逐步COX 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HR=1.7,95%CI:1.39~2.31,P<0.001),NT-proBNP ( HR=1.57,95% CI:1.31~2.22,P=0.002),LVEF 值(HR=0.97,95%CI:0.95~0.99,P=0.008),为心衰再入院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3
 讨论

国外有报道认为MR-proADM 作为一种新型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与B 型利钠肽(BNP)相比,预测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的90 d 死亡率有较好的准确度[2],对伴有呼吸困难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病人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3];这给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带来一种新的理念,MR-proADM 可能是一种比BNP 更好的心衰预测因子,但其作为生物标记物的价值尚未获得一致认同[4]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上腺髓质素(ADM)和MR-proADM 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5-6]。本研究发现随着心衰病情加重MR-proADM 水平升高,与心衰病人的NT-proBNP 水平及NYHA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可用于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对CHF 病人追踪随访6 个月,以心衰再入院或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研究结果发现事件组的MR-proADM、NT-proBNP 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而LVEF水平低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COX 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NT-proBNP、LVEF 是CHF 病人的心衰再入院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类似,MR-proADM 可用于CHF 病人的预后评估[7]

MR-proADM 作为一种新型的反映血管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与NT-proBNP 联合能更好地预测死亡,可以帮助区分那些需要强化治疗的极高危CHF 病人,从而利于对CHF 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对高危病人给予强化治疗,以降低CHF 病人的病死率,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略


选自:《实用老年医学》2018年1月第32卷第1期,系本平台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