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篇文章剖开作文里的总分总结构,教孩子明白会用

 爱学习爱摘抄 2018-02-07

用一篇文章剖开作文里的总分总结构,教孩子明白会用

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总分总结构不难理解,无非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结全文。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也是这么教。做现代文阅读理解时,遇到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文章时,老师一般都会问: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啊?

“总分总结构。”下面异口同声地回答。似乎这种结构都不用刻意去教,读两篇文章学生们就懂了。

可真是这样吗?总分总结构貌似简单,实质里面也包含着各种变化在其中。如果把作文比做一篇大树,总分总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可是每个树都是不同样子的,每棵树的美也是不同的。文章也是这个道理,都是总分总结构,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就非常流畅清晰,有的却面目不清,甚至跑了题呢?

今天,我们就把总分总结构剖开来讲讲,帮助大家深入地理解这种结构。

从第一个总开始,我们来分别解释一下:

第一个总往往被称为总起段。形式上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两段,在一句话到三话之间,50个字左右。

第一个总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三层作用:

1.点明主题。

2.引出下文。

3.引起读者好奇心。

前两点是基本要求,适应小学及初中生,第三点是拔高要求,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没关系。但高中生作文第3点不可缺少。比如前段时间第五届新少年作文大赛总决赛的一等奖作文《孟婆汤》。作者开头只用了一句话:

母亲已有六十九个日夜不曾跟我讲一句话。

这是一篇写母亲的文章,内容感人至深。而这样一个简短的开头,既点明了主题,又引出了下文,同时激发了读者的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使人迫不及待想继续读下去。

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套路,更无章法可循,只要满足以上三点,就是一个好的总起段。

而接下来的分说则尤为重要,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决定了你的这篇作文的水平高低。

分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紧紧围绕作文的主题来安排内容。

分说一般分为四种结构:

一、并列式分说。

二、连贯式分说。

三、递进式分说。

四、对比式分说。

小学和初中主要以前两种分说结构为主,后两种在高中写议论文时则常用。

重点解释一下并列式结构分说与连贯式结构分说。

并列式,顾名思义,即是每个分说之间都是并列的关系,没有谁主谁次,共同围绕主要内容,对主题进行说明。

比如下面这篇《雪雕》,出自我的一位网授作文课的学员,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四年级小学生之手,就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作文。

用一篇文章剖开作文里的总分总结构,教孩子明白会用

用一篇文章剖开作文里的总分总结构,教孩子明白会用

小作者开头介绍了雪雕的主要内容是“蒙古三艺”,之后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小学生写的多是记叙文,以记叙一件事为主要内容。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思考一下能不能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如果可以,按照并列式的结构安排内容,会使作文显得条理清晰,内容清楚。

连贯式,仍然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分说结构。一般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是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地安排结构。这样的分说方式保证了作文的完整性和内容的连贯性。

在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每一个分说,其实也包括一个总分的结构在里面。我们把一个分说理解为一个自然段的话,那么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应该讲出分说部分的主要内容,或是段意,之然再对要分说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这样的总分结构,在每一个分说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分说显得更合理,内容安排上井井有条。

用一篇文章剖开作文里的总分总结构,教孩子明白会用

最后一个总说被称为总结段,主要的作用包括:

1.总结全文。

2.照应开头,做到首尾呼应。

3.深化主题。

前两点是基本要求,小学生和初中生应该具备,第三点则是高中议论文一个考察重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