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超的堂兄弟 率众逃至西亚小国并扎根 子孙中出了两位民族英雄

 郭鹏志 2018-02-07

文/格瓦拉同志

或因谋生所需,或因躲避战乱,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移居外国的传统,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涉足的地区越来越广。这些迁往外国的华人,在所在国扎根、繁衍、发展,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人难以计数。其中在西亚小国亚美尼亚,有一支高贵显赫的大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便宣称自己来自中国。那么这个家族始祖是谁?他们又是在何时、如何到达亚美尼亚的呢?

亚美尼亚国内到处可见马米科尼扬雕像

根据《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为马抗,其到达波斯的时间,恰逢萨珊王朝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期间(约226-240年),时当三国初年。而马抗在面见阿尔达希尔一世时,自称其父乃大秦国(当时波斯诸国对中国的称呼)的一位诸侯,名叫阿尔博克。

据马抗自述,阿尔博克因得罪皇帝避难西迁,历经磨难才抵达波斯,并恳请国王收留。此时,大秦国皇帝的使节也闻讯赶来,劝告波斯国王交出马抗一干人等,否则双方将兵戎相见。

阿尔达希尔一世既不想得罪大秦国皇帝,又不愿交出马抗等人,于是在同大秦使节虚与委蛇之际,将马抗等人送至属国亚美尼亚,并要求国王特尔达特二世(217-238年在位)妥为收留。

帕提亚被波斯取代,紫色区域为亚美尼亚

就此,马抗等人便在亚美尼亚扎下根来,逐渐凭借战功赢得国王的欢心,并按照当地的姓氏习惯,被赐姓为马米科尼扬。马米科尼扬家族此后在亚美尼亚开枝散叶、生息繁衍,逐渐成为当地一支望族。

以上记载出自《亚美尼亚史》,而该书的作者霍列纳齐,在本国有“史学之父”的美称,著述一向以严谨著称。加之其生活的年代(公元5世纪),正值马米科尼扬家族鼎盛期,必然从中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因此我们大可相信该书中记述的可靠性。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马抗到底是什么身份?他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在很多文章中,不少人都言之凿凿地宣称马抗是马超的后人,在蜀汉灭亡后(265年),因不肯归顺曹魏,才率众西迁至波斯。

但考察一下马抗到达波斯的时间,便发觉以上论断全属无稽之谈,况且在正史记载中,马超所生三子中根本无人叫马抗。而据时间稍晚的西晋史学家孙盛,在其著作《蜀世谱》中称,马抗实为马超的堂兄弟,与马岱同为马超伯父马翼之子。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堂兄弟马抗率众西迁

关于马抗避难波斯的原由,孙盛在书中称,当年马抗之父马翼曾入朝担任北军中候,并赶在马超、韩遂作乱前赶回凉州。此后,马超在冀城被杨阜等人击败(公元214年),南奔张鲁,而马翼父子则被困在凉州。

马翼自知留在凉州将有灭门之忧,遂率其子马抗及亲族数十人,由凉州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历经十余年时间才到达波斯。而在西行途中,马翼极有可能病死,其子马抗自然便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

马超从弟岱,字伯瞻,腾兄翼之子也。父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见《蜀世谱》)

马抗一行人极可能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波斯

马抗抵达波斯后,自称其父为大秦国诸侯,因得罪皇帝才避难西迁。根据史实来分析,这“诸侯”极可能便是马抗的叔父马腾(曾任凉州刺史),而“皇帝”自然指的是便曹操。

而马抗之所以选择西迁避难,除了其他三面皆无退路外,还跟马氏家族长期与西域诸国有来往,熟知中西亚地理、风俗有很大关系。如此一来,既可以顺利躲避追兵,又不至于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

就这样,马抗家族在亚美尼亚扎下根,逐渐繁衍成当地的望族,并在反抗外敌入侵中立下汗马功劳。5世纪后半叶,为反抗波斯在亚美尼亚强制推行拜火教,马抗的后人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于公元450年率众起义,并在动员会上喊出战斗口号:“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今日的亚美尼亚

虽然起义在次年以失败告终,瓦尔丹也捐躯疆场,但起义带来的震撼力量,依然迫使波斯放弃在亚美尼亚强制推行拜火教的计划。

30年后,瓦尔丹的侄儿瓦安再次揭竿而起,在接连重创波斯大军后,终于迫使对方承认亚美尼亚的自治权,并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由于在争取自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斗争中立下旷世奇功,瓦尔丹叔侄遂被亚美尼亚视为民族英雄,时至今日依然得到国民的爱戴和纪念。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

亚美尼亚从苏联获得独立后,专门设立“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以表彰为争取国家独立而立有奇功之人,而在首都埃里温街头,也经常能看到瓦尔丹的纪念塑像,由此可见国民的爱戴之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