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这些技巧?难怪你的好茶都变味了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2-07

不管是对于买茶者还是卖茶者而言,买回来的茶叶不可能一次喝完,进货来的茶叶不可能一次卖光,这时存放就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存茶,是常识,更是技巧,存好茶叶是泡好茶、品好茶的基础环节,不容忽视。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大大的降低茶叶的水准,茶叶的色泽、香气、味道以及外形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使品茶感受大打折扣。

     

茶叶变质了!为什么?
一、茶叶本质的潜在因素
茶叶内涵物质丰富,在存放过程中,这些成分会氧化、降解和转化,从而影响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01 叶绿素
茶叶中含有的叶绿素,在高温、不封闭以及不避光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绿色会变成褐色,本来新鲜的绿茶就会像枯树叶一样没有光泽,口感以及香气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茶叶没有被密封好,就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味道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02 维生素C
很多茶叶都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这种茶叶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果在存放时没有远离光以及空气,很容易发生氧化,维生素C就会大量流失,当完全流失的时候,茶叶会彻底变质,光鲜的颜色以及醇厚的口感也会消失。

03 氨基酸
在潮湿以及高温的环境下存放茶叶,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含量也会越来越低,茶叶本身的营养价值也会贬值。

04 芳香物质
在一个开放性较强的环境下存放,茶叶的香气就会逐渐丧失,而且茶叶还会吸附周围的杂气,尘埃也会落在上面,影响卫生,更会失去品尝的感官感受。
 
二、环境影响的外在因素
1、温度越高,茶叶变质的速度也就会越快;
2、茶叶有一定的吸潮性,因此一定要把茶叶存放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
3、很多茶叶都很容易发生氧化变质,因此要密封保存。(除了特殊需要常温氧化的茶叶,如黑茶、普洱茶等)
4、所有的茶叶都不能放在阳光下,要做到避光保存(普洱茶叶也要尽量避开强光)。

看了以上这些茶叶的化学变化,
总结出茶叶保存条件应该特别注意4点:
温度、湿度、氧气以及光线。

“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
—— 宋代赵希鹄《调变类编》

“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处泄也。”
—— 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

可见在我国在古代时,对茶叶的储存就十分讲究了,已经懂得了温度、湿度、氧气以及光线对茶叶存放的影响,不断总结宝贵经验,以保持茶叶的品质。

存储条件和环境的不当将大大促进茶叶的化学变化:轻则使茶叶会失去新鲜茶叶的风味和嫩绿色泽,重则使茶叶发生霉变。

因此,贮存过程中,茶叶保持干燥,低温、低氧、避光有助于减慢茶叶的陈化。

“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

古人把茶的特性归纳成了以上的这三句话,可从中总结出,茶的保鲜和存储有五忌:忌暴露,忌水分含量高,忌置于高温环境,忌光线照射,忌接触异味。

那么怎么防止这五忌呢?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不会为了几斤茶去做一个专业的藏茶房间,那么普通家庭如何贮存各类茶叶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入手一只茶叶罐。
 
存茶器皿的选择与利弊分析!
居家保存茶叶最重要的就是存放器皿,大致可归类为两种:硬容器和软容器。
 
硬容器有
01 紫砂罐
利:透气性高、造型美观;
弊:易碎、价格相对高。
注意:因紫砂罐是烧制的,会带有火烧后的味道,所以建议茶友们,里外洗净后放清水浸泡一周(要换水),晾置干透再使用。

 

02 瓦罐
利:透气、价格便宜;
弊:易碎、占空间。
注意:用瓦罐存储红茶时一定要封口存放,而且要放在阴凉的地方;最好不要选择内壁上釉的,因为内壁有釉不利于透气,处理方式和紫砂罐相同。
 
03 瓷罐/玻璃罐
利:造型美观、样式精美、密封性好;
弊:易碎、价格较高、罐壁易形成冷凝水。
注意:因密封性不利于普洱茶的陈化,不适合长期存放的茶叶。

04 金属罐(常见有铁、锡)
利:密封性好、携带方便;
弊: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隔热差。
注意:购买时选择双层的铁(锡)盖,能够有效隔绝空气以及外界潮气。但是密封也不利于普洱茶的陈化。

 
 
05 塑料罐
利:密封性好、携带方便、价格便宜;
弊:有异味。
注意:只能作为短期存放茶叶的一个可选容器。

 
软容器有
01 纸箱(张)
利:方便实用,防尘、透气、防潮,价格便宜;
弊:有异味。

 

02 布袋
利:方便出行包裹散茶;
弊:透气性高,对防潮基本不起作用。

 

03 塑料袋(食品袋锡箔袋)
利:方便实用,密封性好;
弊:不透气,不利通风和陈化。

注意:存茶器皿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彻底干燥之后才能把茶叶放进去,远离阳光、水源以及异味、油污等。
 
从古至今,存放茶叶都是一个生活难题,茶叶易受潮、易霉变以及吸收异味,且一旦霉变成败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以复原。所以抓住茶叶特性,对症存茶,这对存放茶叶的盛器和储存方法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了解了茶的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贮存环境,这存茶的功课是不是就做好了呢?
茶类的不同,茶的贮存方式有没有差异性呢?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存放方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