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寿宫变秘辛,是谁谋杀隋文帝杨坚?

 林小霖 2018-02-08

隋朝仁寿四年(604)正月,独孤皇后去世的第二年,隋文帝杨坚动了曲仁寿宫住一段时间的心思。在他行前,有一个叫章仇太翼的术士劝他不要去:“但恐是行銮舆不反。” 章仇太翼双目失明,但是有特异功能,他有一个特别的本事,“以手摸书而知其字。” 这还在新年正月,章仇太翼居然说了如此不吉利的话,隋文帝一怒之下将他下长安狱,准备等着从仁寿宫返回之后斩了。

章仇太翼是神童出身,七岁开蒙便能日颂千言,他的聪明传遍十里八乡。如此早慧的才子,长大后居然无意功名,专事博览群书,对佛学、道学尤其感兴趣。他长于占卜术数,还曾经在五台山隐居,收徒授课。

隋文帝在仁寿宫没住多久,果然得了病。到了七月甲辰(十日)病危,已经起不了身的他卧在床上与百官握手辞别。此时的隋文帝身体虽然垮了,神智还是清楚的,专门交代要把章仇太翼放了:“章仇翼,非常人也,前后言事,未尝不中。吾来日道不反,今果至此,尔宜释之。“七月丁未(十三日),隋文帝逝世于仁寿宫大宝殿。

不懂章仇太翼以什么样的方式预见隋文帝的死亡,不知道杨坚有没有后悔没听章仇太翼的话,如果他没有摆架仁寿宫或许能逃过一劫。他的死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颇多疑点。

隋文帝死前,在仁寿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史载隋文帝感到大行将至,就把太子杨广招至大宝殿与自己同住。入宫侍疾的还有丞相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眼见自己的父皇快不行了,皇太子杨广心思活络,开始频繁杨素通信,商量该怎么办。有一封杨素向杨广汇报宫内外动向的信,被宫人误送到了隋文帝杨坚那里。

杨坚一看,气炸了,加上他身边的小老公婆宣华夫人又告状,说杨广调戏自己。杨坚破口大骂,“死狗,那可付后事!”老皇帝一怒,就要召见前太子杨勇。

《隋书》态度比较含蓄,杨坚的死亡记录用的是史家曲笔。“上遂发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谋之于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贴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有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

根据《隋书》的记载,宰相杨素是关键。隋文帝想召来杨勇来,杨素矫诏控制仁寿宫门禁。左庶子张衡是隋文帝死亡的关键人物,他入宫《侍疾》后隋文帝就驾崩了。“由是颇有异论”透露了杨坚之死,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并非是寿终正寝。

野史笔记可没那么客气了。《大业略记》记载,“高祖大怒,啮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庶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官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仗 ,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根据《大业略记》的记载,隋文帝咬破手指写血书召废太子杨勇,杨素和张衡将毒药带入宫,隋文帝死于毒杀。

《通历》关于隋文帝杨坚之死是这么记载的:“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僚辞决,并握手欷歔。是时唯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这个版本杨坚发怒纯粹因为小老婆告状,这个小老婆也从《隋书》记载的陈夫人变成了宣华夫人。奈何宰相杨素已经是杨广的人了,皇帝要召见前太子的圣旨杨素秘而不宣,屏退左右,命令左庶子张衡入内拉着老皇帝,不久就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 

这三个版本,一个比一个具体生动。血溅屏风这样如同电视剧一样生动的细节,不知道有几分戏说的成分,是不是后人的臆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隋文帝杨坚是非正常死亡。 

这三个版本都隐隐约约有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隋炀帝杨广。无论是正史“侍疾”版本,还是野史的毒杀或血溅屏风,执行的是杨素等一干人等,而如果背后有主谋,杨广脱不了干系。他虽然没有直接弑父,这一切或许是在他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隋文帝杨坚死后,隋炀帝登基称帝。

但是,颇为耐人寻味的是,仁寿宫变两个关键人物杨素和张衡,都不得善终。在杨广登基的第二年,杨素得病。隋炀帝派名医诊视,赐以上药,私下问医生病情,唯恐杨素不死。杨素有所察觉,不肯服用皇帝赐给的药物,无心治病,对他弟弟杨约说,“我岂需更活耶?”一代权臣杨素,就此死于大业二年。

《隋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这像是暗示什么,“我为人作何事”是否包含着仁寿宫变的秘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