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一直拼命模仿保利、万科等养老模式!为啥没成功?

 lihe0767 2018-02-08

房企2018年1月销售榜单:“三巨头”冲上600亿,恒大略显掉队;保利力压融创挺进前四,华夏幸福第7,绿地第10,招商蛇口12,新城15。



整个地产行业在加速洗牌。按照地产界的说法是:不进则退,大变小,小变没。在地产快速升级过程中,养老地产是趋势,是转型升级要抓的方向。



各家房企如何做养老



我们以保利、万科、远洋乐城为例,具体如下:


保利地产:独创“微利盈利模型”

2010年,涉水养老地产,2013年,重新定义了养老产业在集团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企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领域进行培育,称未来10年要打造50个养老机构。


保利通过不同产品的实验,建立了自己的“微利盈利模型”:居家养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补贴成本,社区养老采取使用权限时租赁费和四大社区配套服务收费,机构养老以会籍收入平衡运营成本。保利试图通过专业养老机构去带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万科:自持社区养老配套

自2010年起,万科在杭州、北京已有多个项目进行了养老地产相关的尝试。万科始终强调在养老地产上做的是服务,而非开发,即涉及的“养老”更多是提供养老服务支持方面的服务属性,不是地产属性。


早在2010年,万科就在北京房山窦店试点了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采用租售并举的模式,为其养老地产开发铺路。目前,万科的养老地产业务集中在建设养老住宅和提供养老社区服务等方面。



远洋地产:做半护理服务机构

2013年,远洋地产创建了养老品牌“椿萱茂”。远洋地产董事长李明表示,现阶段单纯做养老的获利空间极小,因此,远洋决定操作能盈利的养老机构,其盈利模式就是做半护理的养老服务机构,规模适度,靠网点布局扩张,主要在一线城市复制。


其次就是多点布局。远洋地产目前成立了专门的养老地产业务发展中心,3-5年内,远洋将完成北京、上海、大连等一线或热点城市在养老领域内的多点布局,未来养老在战略上或会成为远洋地产的主要业务之一。


乐城地产:共有产权养老公寓

共有产权养老房,是由北京市民政局和住建委共同试点推出的共有产权养老项目—恭和家园,入住老人的房子有自己的产权证:企业与消费者按5%和95%分配50年产权的模式,且每间房必须入住一名60周岁以上老人并缴纳3000元/月的服务费。过户后,购房者可随时出租、出让,价格随行就市,买卖都不受北京现行普通商品房限购条件限制。目前一期全部出售二期筹建中。


共有产权等新模式的探索,就是为了既让社会资本看到投资养老并非只能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但目前来看,恭和家园的特殊性较大,难以复制。



想要进军养老地产是否就可以照搬地产开发模式呢?其实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养老地产成长的“困局”



1、“摸着石头过河”

“房企做养老,不好做……”,养老地产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比如长期重资产运营带来的资金压力;比如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不及预期;再比如市场刚刚起步,竞争无序,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阻滞房企规模发展的原因。


对这些实力雄厚的房企来讲,布局养老地产也依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北京万科就表示过:“万科养老业务遵循的是小马过河式的实践,走一步,看清下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发现是错的,马上就停下来、退回来。”


2、居家养老仍占主流

养老观念的改变不及预期使得目前养老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如今的养老结构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现在的养老市场仅仅是在青铜时代。占中国高净值人群多数的60后、70后,将需要一些有特色的、有尊严的、有享受的、有交流的养老,等到他们进入后,中国养老才可能迎来黄金时代。在黄金时代来临之前,养老产业的商业化尝试还只能是小众化市场,率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都将经历艰难的探索与反复。


3、不卖房很难盈利

养老住区的项目不同于传统房地产开发。在中国,如何制约房企将养老项目全部“地产化”是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而如何解决服务与盈利之间的平衡则是房企面临的困境。


就会出现不卖房很难盈利,而卖房又背离了做养老产业的初衷。如今养老地产就不尴不尬地卡在这样的窘境。在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上,养老地产细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针对活力型老人的健康地产;第二种是针对有刚性养老需求的银发社区,两种产品都是以销售为主。而持有型的产品,因为需要典型的重资产运营,一般企业负担不起。所以才会出现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险资和品牌房企涉及养老产业,并且没有规模化发展。


4、痛点是获取项目及服务

无论是养老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养老产业的市场化、抑或是开发商所希望的,将地产和养老相结合,孕育出养老地产这样的新生事物,目前都远远算不上发展完善。不少从业者都认为,项目获取是养老产业的行业痛点。


做养老公寓、养老院是特别专业的事情,不是说将闲置资产改造一下就能做的。做养老难,不仅难在资金与盈利。这个行业的痛点,一是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缺少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二是居家养老占据主流,政府保障性机构提供的又是基础服务。


因此,对于中高端的养老需求,没有与之匹配的市场化标准。所以对于涉足养老产业的房企来讲,如何做好服务,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自己的养老项目就成为其获取稳定、持续现金流的必由之路。


曾经红极一时的养老地产日前被称“已偏离路径”,大部分只是制造卖点,本质与传统普通住宅无异,小部分“真正”的养老地产也因回报率低、服务费高,恶性循环导致经营步履维艰。

  

文章来源:昱言养老、养老新动态、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