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你所厌恶的人事物要赞赏与感恩!

 数数数据库 2018-02-09

阳货篇第十七

456(2016年4月3日)

【二四】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无生心解

图/无生书法(篆书,本章原文)

子贡说:“君子亦有恶乎?”意思是说:“君子也有厌恶吗?”孔子说:“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下流,在下位或是心灵品质低的人。上者,在上位或是心灵品质高的人。讪,诽谤。窒,阻塞,顽固不化。

意思是说:“君子是有所厌恶的。厌恶喜好称说别人缺点、不足之处的人;厌恶自己心灵品质还很低却谤毁高等心灵品质的人;厌恶勇而无礼即无敬畏之心的人;厌恶果断敢干却不能灵活变通即心灵窒塞不通的人。”

图来自高心灵

这里的深意,绝大多数的解读是君子对人有厌恶,这样的解读也不错,但是有这样的错觉,好像与自己无关。更深层的解读是,君子自己内心是有所厌恶的。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不足、缺点生起厌恶不喜欢,自然是想出离、改变、转化,也就会逐渐恢复转烦恼为菩提的能力,自净其意,净化心灵。

还有是能看到自己也有不足、缺点,也有所恶的地方,照见到自己脸不比别人白,也是有黑点,自然就能包容他人,生起仁爱之心、慈悲心,全然接受,善待他人的不足、缺点。也就是“行之不得,反求诸己”。

图来自高心灵

这里君子有四恶,每一恶都可以用它来反观自己,在自己心上下功夫,直截根源,自净其意。心净佛土净,净土在当下,遍一切处,不在他方。而向外去看,朝向他人、他方世界,就是在枝枝叶叶上摘叶寻枝,有让你厌恶不完的人,今天走了一个,明天又来。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穷无尽,让你活在厌恶中,永无宁日。

孔子知道子贡问这问题,他的心中一定是有恶的。所以孔子问子贡说:“赐也,亦有恶乎?”意思是说:“赐呀!你也有所厌恶吗?”子贡向孔子道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徼,抄袭。知通智。孙,逊让。讦,攻击,揭发别人。

意思是说:“厌恶抄袭他人所诉说而自己没有亲证,还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不懂逊让顺从而作乱,还自以为很勇敢的人;厌恶揭发他人短处还自以为是正直的人。”

图来自高心灵

此章的深意,不论是孔子所描述的君子四恶,还是子贡所描述的三恶,一定都是当时的实相描述,是真实存在的。向外去看而看到恶,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古之学者为己”,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君子四恶和子贡所说的三恶,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净化心灵,提升心灵品质,迈向高等心灵品质。这是修行的核心、根本呀!

自作一偈:

赐有三恶君子四,

所恶即是修正处。

无善无恶心清净,

净土天堂自现前。

编者札记

为己,在这里不是为个人的私欲,自私自利,而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即贵生、重己,是真正懂得爱自己,是全力以赴开启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让自己的生命全然绽放。也就是自立、自达、自利、自度,内心却是无我无私,无欲无求的,终极的目的是让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也就是立他达人,利他度人呀!

摘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被曲解得离谱啦!

本文为《论语心解》第456则(天)发送。

《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

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

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

感谢各位一路的陪伴与支持。

感恩一切

您的分享,让世界多一份祥和。

感谢关注与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