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护城河历史悠久,基本的形态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纪就成型了,并在公元前495年吴王阖闾为了北上争霸,在现今阊门附近开了一条人工河道,也就是江南运河最早开挖的河段。 而在7世纪初,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从镇江至杭州,长约800余里,河面宽十余丈,可行龙舟,从此以后苏州正式进入了大运河体系,并且新开了一个河段在现在桂花公园附近。 苏州的各大园林,因为民生还有造景的考虑,也都是聚集在各个苏州城水系的旁边。而苏州内城水系大方向来说分为“三横四直”,横为西北向,直为东西向,指的是内城水系最大的七条主要干道。现在在景德路城隍庙城隍庙的工字殿墙上,还有一块清代嘉庆元年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平江区志》里,也有此碑的相关原文。 苏州的水系,也成了苏州城的血管,对经济和建筑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像是我们之前所说过的俗语:“金阊门,银胥门。”造成这两个门繁华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位于运河的交通要冲上。 想体会当时护城河上,船中人的特别视角,不能只从岸上和资料去了解,需要到新市桥的码头乘坐护城河的游船。 现在护城河长度约15.5公里,游船是从新市桥到胥门掉头,然后到蛇门再掉头,大约是接近3分之1护城河的长度。途中经过了蛮多走过的地方,不过从船上看岸上,又是夜景,感觉像是发现了它们隐藏起来的另一面。 途经胥门前万年桥,在导游的介绍中,才知道这桥还有个轶事。除了奸相严嵩的故事外,在抗战时期日军经过时候桥梁倒塌死了三人,所以还有抗日桥的别称,不知道这个别称是真是假? 黑夜中的胥门,由于在重整所以黑漆漆的,反而码头和环城步道上灯火亮堂堂。 夜晚的姑胥桥,灯光非常美丽。 船上的评弹,唱的是茉莉花和枫桥夜泊,如同旧时的苏州画舫一般。 开往横塘的支流
导游在口齿不清的讲解,前面的情侣在放闪..
苏州游船码头夜景,在以前有开往杭州的船班,但已经停驶很久了,不过根据导游透露的消息似乎有重启的计划,之后可以从这里坐船直接走大运河到杭州。
盘门夜景,之前有说过盘门古城墙是保存最好的古城墙。因为之前盘门属于贫民区,贫民的房子依靠城墙搭建可以省去一道墙的功夫,所以在文革之后保留的最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