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结构: 分为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前斜角肌: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起自C3~6横突前结节, 止于第1肋骨。 偶尔前斜角肌与锁骨下动脉相邻处的肌纤维可呈纤维化而使动脉受压。 中斜角肌: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起自C1或C2至C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 后斜角肌: 居中斜角肌的后方,起自C5~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 功能: 颈椎侧屈的主要肌肉和侧旋、前屈 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肋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 前斜角肌双侧同时收缩可以使颈椎前屈。 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吸气运动,在举高和搬物品时提高胸廓(上提第1、第2肋,助深吸气)。 斜角肌协助支撑头部重量。任何引起头部偏向一侧的活动都会增加它的负担。 症状表现: 1.引起颈前部、胸部、上背部、肩膀、前臂部至手部的麻木、打电感、灼痛感等感觉异常 2.肩胛骨内侧与脊柱棘突间(相当于t1-3)的发热、发胀、酸痛等等症状,(常被误诊为菱形肌劳损) 3.肩部感觉承受不了衣服的重量或者感觉肩部压着千斤之重(因为患者难以描述准确,常被误诊为肩胛提肌劳损) 4.上臂的抬举困难、费力,脱衣服费力等(会被误诊为肩周炎等),睡觉时喜欢上举着手,上肢的怕冷,胀痛等等,更有甚者一侧的半边躯体感觉不适乏力,畏寒怕冷等等,常被误诊偏瘫等。 5.上胸部的胸闷(会误诊为心绞痛) 6. 常被误诊为神经根性颈椎病 7、颈前屈、侧屈、旋转疼痛 8、打嗝、反胃 9、高血压、假性心脏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