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以贯之(作者:心印)

 愚人道缘 2018-02-10

一以贯之

 

 经曰得一万事毕。何谓一?一者,先天无形之大道也,本心、清静心、无住心、本性、自性、元神、金丹,皆一之异名也。

 

 此一人人本具,非修而得,也本不用修,说修乃去凡心、执着心。此心遮蔽本性太久、太强,非用信愿行来破不行,日久去一切执,则心渐虚、渐与道合,心虚则身虚,身虚则身心打成一片,本心透体而出,为天地心,为一切心,本性显露,性光圆满、圆明。到此知何为道,曰明心见性,知万法归一,知自始自终不过在做显露本性之事,是一以贯之,原来此本性谓一,体用兼备,一即万,万即一。

 

 正因为此性不修本有,人人俱足,修者亦可当下回光,认下它,使以后修真之路有了明确的方向,少走弯路,但欲去种种执着心,同样需要日久之功,最终还要走身心打成一片之路,但心明路明,修行较速罢了。修者因此从实证上知,原来诸圣说的是这个啊!

 

 如何去凡心、执着心,使本心显露?《大通经》曰: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故须常虚静而已。常人心无时不动,攀缘不已,何者,为有我也,为满足六根欲望也,欲静其心,需从六根着手。

 

 中庸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大学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赤文洞古经曰: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绝众妙之门。

 

 太 上 老君 内 观 经曰: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真人濳深渊,浮游守规中。

 

 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六根即一心,眼视之不见,耳听而不闻,不牵心,心还动吗?动之为心,静之为性,六门紧闭,则此性自现,说六门紧闭,非不用六门,那不是真道,真道是体用合一,为用而不着也,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不起心动念也,为镜心也,古德云:吹毛用了还需磨,正是此理。

 

 但若当下回光,明此真心,则如曾子闻道一以贯之,而曰:唯一唯之外,更无他疑。直下承当,何等自在。则可行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之言: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则可守一处和,独立守神,一以贯之。所以《内观经》曰:圣人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六祖之即心即佛,佛祖曰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修者当共勉!

                                                2007-6-23 18:18: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