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如何跟后进生沟通?

 秀美红河 2018-02-10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而对学生动辄斥之“笨猪”“蠢材”“孺子不可教”等责骂之语,会严重刺伤学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恐惶和不安中逐渐丧失了自信心,迷失了自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处在困境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和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棒,你真行”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虽然这类学生在广大集体中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对教育教学秩序干扰作用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抓住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有力动因。

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对优秀生、中等生如此,对后进生更应该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