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推荐》胡明哲老师

 田田小站 2018-02-10



胡明哲


胡明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收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和国内友人。

━━━━━


胡明哲:中国岩彩绘画课程展前言


“岩彩画”是站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采用国际惯例“以材质归纳绘画种类”的分类方式,对于以天然岩石微粒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的一种称谓。“岩彩画”根植于深厚的中国的传统绘画;具备当代时空中多向延展的可能。一方面是传承: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的语言逻辑;一方面在生长:已经置身于全新的宽广的阐释空间。“岩彩画”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绘画语言体系。

从“岩彩”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绘画历史脉络,可以找到一个尘封千年的传统绘画基因,可以传承一些曾经失落的汉唐绘画语汇。以“岩彩”的角度展开相关艺术思考,可以提交一个以回归东方文明作为前提,立足本土地质和本土文脉,探寻本土绘画当代新形态的可实施方案。以“岩彩”材质作为形式建构的基础和形式转换的通道,能够自然而然的变异艺术创作的叙事方式:既可以延展中国传统绘画和东方审美意象;亦可以转换为“材质物语”的当代创作思维,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以及当代创作的独特视角。“岩彩”具有开放的多样的未来空间。(2015 节选


胡明哲创作日记


岩彩材质粗大关系复杂,不可能一次成形,往往还会出现意外,因此需要很强的整体构成能力。这体现在创作过程中一种心平气和的对待意外,随机应变的调整语言关系的能力。尤其是面对不协调因素,能不能顺应画面感觉,改变原始构想,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当顺应形,色,质的语法逻辑,将不协调变为协调之即,就是作品超越已有经验,显现新生美感之时。画家与画面互动,理性与感性交融,生成画面并渐入佳境——正是这种整体构成的复杂性与随机应变的创造性,使得岩彩创作充满未知的神秘与期待的热望。



━━━━━


代表作品

胡明哲《读之一》岩彩

145x155cm 1997 


胡明哲《读之二》岩彩

198x133cm 1999




胡明哲《蓝色空间》岩彩

194x133cm 1999,


,胡明哲《雨》岩彩

194x133cm 1999


,胡明哲《寻梦》岩彩

145x112cm 1998


胡明哲《漂浮之二 》岩彩

120x82cm 2005,


胡明哲《时光之二》岩彩

150x70cm 2006


胡明哲《都市幻影-彼岸》岩彩 箔

300x380cm 2011


胡明哲《都市幻影-高架》岩彩

320x400cm 2011


胡明哲《都市幻影-红尘》岩彩

320x400cm 2010


胡明哲《都市掠影》岩彩

180x400cm 2011


胡明哲《都市幻影-错位》岩彩 箔

350x450cm 2011


胡明哲《都市幻影-浮光》岩彩 箔

320x400cm 2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