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哥谈影#照片里的”年”,怎么就这么俗?(2.0)

 如歌行板11 2018-02-10

时光荏苒

一年说过去就过去了

这篇去年过年前写成的文字

在今天还有意义

既然那些问题都在

不妨再次和影友分享


再有不到半个月就过年了,相信很多影友已经没有好好上班的心思,开始盘算过年怎么“拍大片”了。不过您先别兴致勃勃的准备拍片,按快门之前先回答飞哥一个问题。你闭上眼,清清脑子,认认真真的想,这么多年,以“过年”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能让读者记住,在社会上有影响,大家一张嘴说得出来的“名家名作”,有多少?

 

一张都没有! 


太惨了!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用BBC纪录片的话说,就是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世界上最大的庆典)。整个国家十几亿人口为之行动起来,造就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大规模的运输消费和人际交往狂也吸引了最多摄影人的关注——居然一张都没有!



中国人过个年,全世界都在关注

 

所以我们就要问——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大家试着在网上搜索关键字“过年”,照片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这样的

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这样的

 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还有这样的……

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鞭炮、年夜饭、春联、红包、庙会,还有一堆一堆的鱼,一堆一堆的笑脸,一堆一堆的大红色。总之,就是不惜一切的去表达一百分的喜悦。可是喜悦之外呢?没有了——如果把情绪比喻成食物的味道,“喜悦”对应的无疑是“”。甜,是容易最让人生腻的味道。什么多了都烦,什么多了都不值钱,“喜悦”也是。

 

这就是为什么,关于“过年”的照片老是俗不可耐,老是让读者记不住。

 

可是,过年不就是这样吗?

 

过年当然不是这样!

 

今天的中国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人口大国,社会组成的丰富性前所未有。而在过年的七天里,这个“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被紧急动员起来,全部加入一个场域之内。这里面有多少差异?有多少碰撞,有多少好玩的点啊!

 

下面,我会举出一系列的关系,每一个都可以作为拍摄的题材。

 

年之地域——空荡和拥挤

 

大城市空了!北京据说有1500万人离开。一边是路通畅了、车宽松了、噪音减少了,雾霾都消失了,老百姓心里真高兴。一边是饭店关了、超市关了,东西不好买了,猪肉价格据说涨了三成,老百姓心里真别扭——这高兴和别扭夹杂的感觉,是不是好题材?


小城镇和农村热闹了,异乡打拼的人们回到家乡,带回了新玩意儿、新气象,带回了热闹,也带回了让人不舒服的喧闹和混乱——这热闹连带着混乱的味道,是不是好题材?

 

年之游子——坚守和回乡

 

过年就有人选择回家,也有人选择留守。回家的人有一台大戏——春运。春运关注的人还挺多,但太重视形式上的“拥挤”,火车上一路悲喜交加,并没有拍到内心里面去。现在开车、搭车、飞机回家的都很多,但是相关的作品还很少见。实际上一路开车回家,景物、路人和心情的变化,完全可以做出比美国公路片更好的感觉——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春节期间,无数“公路摄影”大片在真实上演(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游子回家,自有一番滋味。大城市写字楼里的TOM、JERRY和MARY又成了土炕上的大壮、二狗和翠花;机关里的小张、小李和小王也成了乡人尊重的张处、李处和王处。当惯了在星巴克喝咖啡的tom,再当吃大蒜的灰头土脸赶大集的大壮,除了亲切是不是也有不适应?在家被人前呼后拥叫惯了“张处”,回到机关听“小张”是不是也有点失落?人在不同环境里“身份设定”带来的困惑,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带来很多精彩的内心戏——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风雨中骑车回家过年,跟住了这是一个多好的题材啊!(网络图片,作者署名为“夕阳骑手”,特表感谢)

 

当然,还有人不回家。长期以来,“不回家的人”被贴上“坚守工作岗位”的标签,拍出了一大批公式化没人爱看的片子,实际上,不回家可能是被迫的(工作忙、开销大),也可能是自愿的(避开了回家的人际麻烦、赚外快、有舍不得离开的人)。不同的理由,心态有悲苦、有无奈,也有窃喜,绝不公式化。此外,无论自愿还是被迫,离乡的人在除夕夜,总有让自己开心的办法——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年之家庭——亲密和疏离

 

过年回家,老话了。可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还要加上下半句——回家吵架。一年不怎么见面的亲人,“正常”生活环境养成的观念和习惯已经截然不同,生活细节上处处是矛盾。加上儿媳女婿这种“外人”的存在,还有完全不熟悉不认同传统的孙辈……基本上是回家当天父子母女相拥而泣,第二天早起就谁看谁都别扭

你以为过年回家就是这样?图样图森破!(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面对“不顺眼”,是包容?是融合?还是冲突?逃离(飞哥有个婚前友好是农家姑娘,她家一过年就是通宵麻将,白天睡觉,这样就不打架了。对了,婚前友好这事你们就不要张扬了)?一家有一家的主意,家家的小细节小心眼拿出来都能让你脑洞大开——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家庭”主题下还有一个小分支,就是著名的“回你家还是回我家”的问题。飞哥这样的幸运的男人,没有被问过“我和你妈掉河里你先救谁?”,但是年年被这个问题逼的要疯。这里面的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攻杀战守逗引埋伏,做成本画册,反正老爷们儿肯定疯抢,为什么就没人拍呢?

 

年之关系——相聚和分离 


过年回家,干什么啊,主要是见人。亲戚朋友同学街坊,平时天各一方,都回家了必然是找个机会就凑局。但这里面实心实意见面的有,虚情假意见面的也有。比如同学会吧,混好的那就是为了炫富,混差的干脆推脱不去(飞哥就从来不参加同学会),有些人是觉得没意思又“不好意思不去”,当然也不排除就是有人去的目的就是“只要锄头使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一桌残酒,百态众生,千般思绪,尽在其中——这题材电影电视用过,相声小品用过,文学音乐用过,怎么摄影就没人用呢?

 

相聚之外,也有因为过年的分离。最明显是异地恋人,前几天有车站激吻半小时的图片,发现很好,挖掘不足。回家的日子里,人家相互思念的花样还多着呢——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设计台词:棒打鸳鸯各回家,过你妹的年啊!(网络图片,欢迎提供作者信息,以便致谢

 

年之亲戚——温馨和计算

 

最后,过年这点事怎么能离开大杀器——咱家亲戚呢!家族这顿饭,公认是一年当中最难吃的一餐。表面上济济一堂其乐融融,私下里机锋处处绵里藏针。酒席上的问题如同天罗地网,问遍你方方面面,一定要问到你不如她,你家不如她家,你娃不如她娃都是“”哦,飞哥就是这么不怀好意)才能收兵。关键在这顿饭不是朋友局同学会,不能推脱不能翻脸,否则就成了“不懂事”。所以里面种种的满面堆欢和暗藏杀机,精彩啊!

 

但是,长大了你会明白,其实这些无聊的闲话和杀人的比较,背后并不都是你以为的恶意。在那一代人的世界里,这更多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年轻一代逐渐的温和、释然和有意无意的配合,才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这些,是不是好题材?

 

聊了这么多“方向”,是不是发现,春节是个非常丰富的,多元的,五味杂陈的体系?春节这件事,本质上就是——

 

全国人民离开平常的环境,去和平常不在一起的人,去做一些平常不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拍春节,要拍的就是——

 

非正常状态下迸发的真实人性

 

可是春节的照片只有红,只有甜蜜,只有喜悦——立体”的春节,被拍成了“平面”。“内心”的春节,被拍成了“表面”打动不了读者,当然没办法流传了。

 

那么为什么别人破不出春节的题目,飞哥却能破出?

 

一个答案是,许华飞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我也希望是这样,真心希望啊!但是这个牛我自己都不敢吹,太不靠谱了!

 

还有一个答案就是,太多人被成见蒙住了眼睛。说到过年,就是一片红,就“应该”是一片红。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脑子里有了“一片红”,就不再睁眼看世界了,也不再自己动脑子了。

 

作品不从生活中来,而从成见中来,除了烂片,还能拍出什么?!

 

我们今天的终极答案其实是——

 

忠于生活独立思考,是拍出好照片的源泉

 

再过几天飞哥也要“封箱”啦!这个春节,飞哥力争不串亲戚,不去丈母娘家(这个,胜算不大……),力争多读书多学习。过完年,#飞哥谈影#必须更精彩,咱们年后再见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