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洛西书院

 dymhoo 2018-02-13
核心提示:
  洛西书院由元代翰林直学士薛友凉捐宅而建,开启了永宁(今洛宁)一带书院教育的先河,是寒门学子求学、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洛西书院创办后,屡毁屡建,但文脉代代相传,哺育了成千上万莘莘学子。

  洛西书院由元代翰林直学士薛友凉捐宅而建,开启了永宁(今洛宁)一带书院教育的先河,是寒门学子求学、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洛西书院创办后,屡毁屡建,但文脉代代相传,哺育了成千上万莘莘学子。

  1、薛氏捐宅顺帝赐匾

  宋金对峙期间,北方书院遭到巨大破坏。金代后期,受南宋书院发展大势的影响,曾修复并新建了一些书院,但其数量有限,与当时南方的书院相比,可谓凤毛麟角。

  到了元代,北方书院的局面大为改观。尤其是定都大都后,其政治中心南移,发展北方经济、提升北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统治者不仅将科举考试招生数量向北方倾斜,还着力引导理学北传,促进北方书院逐渐“中兴”,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位于永宁县(今洛宁)的洛西书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办起来的。据史料记载,洛西书院由元代翰林直学士薛友凉捐宅而建,开永宁书院教育之先河。

  薛友凉,原籍陕西下邽(guī,位于今渭南市),其父薛玄,官至转运使。元朝初年,薛父或是怀着对“洛出书”文化的向往,抑或是钟情永宁竹林山水,带着妻小举家迁往洛宁定居。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薛友凉考中明经科,赐于翰林直学士。薛友凉为官50余年,一向提倡教育,成效卓著,深得百姓称赞。薛友凉告老还乡后,将位于洛宁老城东门故宅献出,作为书院;中为孔子燕居堂,设像以祀,并配以颜、曾、思、孟四贤;后又建五贤祠,祀伊洛诸儒(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邵雍),并作为雅人学士到永宁聚文会友之所。元顺帝(后)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御赐书院匾额“洛西书院”。被御赐“洛西书院”匾额后,书院又设置了山长(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从事教育大事,以教子弟,育化山民,倡明正学。

  2、屡毁屡建育人不辍

  从元代至明清时期,洛西书院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书院虽屡毁屡建,但书院文脉代代延续,传承至今。

  据《洛宁县志》记载,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通判完颜光祖对洛西书院进行了修理。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时任河南佥宪刘咸巡察永宁时,见洛西书院房屋颓废,破败不整,下拨白银千两,进行修缮,使之焕然一新。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县丞于渊升任永宁知县,看到洛西书院殿廊日久凋敝,肖像模糊,十分心疼,遂捐出年俸300两,进行修缮。于渊也因此在永宁县留下千古不泯的好名声,官至布政使。同时,延士之有学行者,训迪童蒙,“使之洒扫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以渐而造夫高之域也”。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县单履咸又集资置地,重修洛西书院。当年七月,洛西书院修缮工程正式动工,即便单履咸调往淮宁,工程也没有停止。此次重修,洛西书院由8.4亩增至10亩,再次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洛西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声誉也不断扩大。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洛西书院创办后,曾吸引了许多名人志士前来讲学,其中包括七岁成诗“淹贯经史百家,蔚为一代文宗”的元遗山(即元好问)、“以文章鸣于时”的“天下士”杜仁杰以及“讲明古学,以乐林泉”的姚枢等。

  同时,作为永宁学子求学、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洛西书院开永宁办学之先河,启蒙哺育了成千上万名莘莘学子。据统计,这些莘莘学子中有进士16名,举人贡生25名,其中尤以曾任兵部侍郎的张鼎延、工部尚书的耿裕最为著名。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洛西书院开办了师范讲习科,共毕业两班。次年,洛西书院改为新式学堂,名为“洛宁县立高等小学”,巩县(今巩义)的马吉甫成为首任校长。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洛宁县立高等小学”先后更名为县立一小、师范附小,今为东关小学,至今仍育人不辍。(记者 姜春晖 特约记者 冯合理)

  相关链接

  元代书院教育“官学化”

  书院发展到元代,“官学化”成为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实行严格、繁琐的书院报批手续。元初,政府鼓励民间创办书院,创办书院的政策很宽松,只要有财力的人都可自由建书院。但到元代中后期,再创办书院就要经过层层审批——要办一所书院,第一步是向地方官提出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再由该地方政府上报上一级政府审批;依次向上,最后至中书省;中书省再交由礼部、集贤院和国子监分头讨论;讨论后,中书省再综合三家意见决定是否批准。

  第二,山长控制书院领导权。作为主持书院教学与管理任务的负责人,山长一般由名师、大儒担任。南宋后期,山长由地方学官担任或吏部授予。进入元代,山长进一步纳入地方官员系统,成为一种学官。

  第三,介入学田,掌控书院经济命脉。

  第四,政府直接创办官办书院,强化书院的官方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