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伟天英 2018-02-16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举世闻名,其烧制出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建盏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出宋代经济繁华,出口贸易昌盛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体现了当时建盏带来的美学思想和巧夺天工的烧制技艺;同时,建盏还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它那秀丽典雅的造型、璀璨如星光的釉色装饰、古朴厚重的胎质无一不体现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也引起了帝王将相名流之士的无数赞誉。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建盏的美学特征

1.秀丽典雅的造型

建盏的造型俊巧多姿、秀丽典雅。束口盏是建盏器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它的特征是口沿微撇,腹部稍弧,腹底内收且偏厚(因为建盏的特殊烧制工艺,仰烧,高温下,釉水向下聚拢,从而腹底稍厚),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 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所以称作束口盏。束口盏的腹与足比例协调,构成形体的外轮廓线形收放适度,轮廓曲线由外敞的口边向内缓收至圈足,这种一收一展的微妙处理,赋予整体以舒展、秀美、典雅的风韵。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2.璀璨如星光的釉色装饰

建盏的釉色是构成建盏美学的主要特征,它的釉色漆黑发亮,斑纹精美夺目,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建盏釉色众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四种釉色分别是:杂色釉、兔毫、油滴,曜变。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1)杂色釉。

建盏杂色釉中,主要有:柿红釉、茶叶末釉、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酱釉等等。

柿红釉:釉面光泽不强,红褐色釉面深红色小结晶点。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茶叶末釉:在黑褐色釉内布满均匀的茶叶末大小的黄褐色结晶斑点。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龟裂釉:釉层较均匀,釉面均匀分布有深褐色若龟裂状的釉纹。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灰皮釉:施釉较均匀,釉色灰黑,釉面有乳突状,在泛灰色的釉内有一层薄薄的黑色。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灰白釉:施釉较均匀,釉色灰白,有些有乳浊状的结晶斑点,有些有黑斑,在泛灰色的釉内有一层薄薄的白色,有的釉面开纹片较多。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酱釉:釉面色呈绿褐色,釉面粗,亚光泽,从垂釉珠的断面观看,釉内为亮黑色,仅于表面有薄薄的一层绿褐色釉层。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2)兔毫釉。

因花纹形状犹如兔子身上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故得此名。日本则称为禾目天目,禾目即是水稻的叶片,如论意象,兔毫之名更富动感与变化。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兔毫盏是建盏最为流行的品种,它的地位如何,实物具体是什么样子,考古发现、传世实物和历史文献都已经给出确凿的证据。兔毫盏的析晶斑纹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金兔毫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西江月》:“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金丝宝碗指的就是金兔毫。真正的金兔毫是指兔毫中金光闪烁,光泽很强那一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面光泽容易失去,能保存完好至今的不多。褐色的兔毫倒较为多见,有些是在表面失去金光后变成褐色,现都归入金兔毫之列。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银\蓝兔毫

南宋陆游《村社杂书》:“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磑,香动银毫瓯。”,银毫即是银兔毫。和金兔毫一样,银兔毫也应是银光闪烁,光泽感强的那一种。但其中银光失去或是在釉表之下比较隐约的即呈玉白色。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银兔毫中还有一类泛蓝光者,多称蓝兔毫,是从银兔毫变化而来,也列为其中,不常见,比较珍稀。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异兔毫

《大宋宣和遗事》:“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中,对异毫盏有明确记述。“异”乃不同常态,色彩或纹理,不同于常规兔毫。名称有铁锈斑、野兔毛、毫变等等,但共通之处就是纹理状态还是呈毫状,故归为兔毫之中。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兔毫纹的颜色变化是由窑内“氛围”不同而形成,氧化氛围下易形成金兔毫,还原氛围多产生银兔毫,而异毫可视为“窑变”的结果。

(3)鹧鸪斑。

因类似鹧鸪鸟胸前羽毛上椭圆形的斑点状花纹,故名鹧鸪斑,日本称之为油滴。宋代提到鹧鸪斑的文献资料很多,如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和兔毫仅取形似的情况是一样的,根据颜色可分为金、银两种。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金鹧鸪

北宋诗人黄庭坚《满庭芳》:“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中,即有对金鹧鸪这一品种的记载。特点是釉表的花纹呈椭圆形的滴状。从存世量来看,极为稀有。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银鹧鸪

建盏采用高温强还原烧制方法,银鹧鸪釉面看上去色如银铁,晶体质感强烈,兼有古朴与华丽之美。同时银色中多少都会略泛蓝光,这与当地釉石中所含发色的金属元素有关。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此外,鹧鸪斑的斑点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的毫中带滴,有的零星几点。简言之,凡釉面形成斑点状(称滴状也可)的皆可归为这一类,如下图: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4)曜变。

“曜变”一词也是源于日本,“曜”指日光,曜变即是随着光的变化而发生色彩的变化。它是建窑最不可思议的品种,目前存世仅有3件完整器,均为日本国宝,还有半件残品,于2007年在杭州出土。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3.古朴厚重的胎质与釉色的精美对比

建盏因为是仰烧,施半釉且胎体含铁量比一般的陶瓷器都高。所以,建盏的胎质相对于其他窑口会比较粗糙多孔。但是它这种粗糙的胎体与它的光滑精美如镜子般的釉面形成一种材质对比,显得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再者,这种胎质大都呈黑、棕等颜色,与釉属同类色,能够让人在视觉上感到和谐统一。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4.适用于“斗茶”的实用之美

与斗茶结缘,说到建盏,自然要联想到“斗茶”。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唐时代以来已十分盛行。入宋以后,此风尤盛。当时最为流行的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宋代宫内崇尚这种饮茶方式,宋徽宗赵佶常与王公贵族和臣僚们“斗茶”,上行下效,风靡全国。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次,建盏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当地百姓至今流传一种说法:三伏天用建盏盛菜越宿不馊。因此,正如《茶录》所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其三,建盏口大足小底深,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而足小底深,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以免影响茶色。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其他窑场生产的茶盏大为逊色,因此成为宋代最上乘的“斗茶”用具。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不是美在轻巧,而是美在胎薄或是精巧的纹饰。她的美在于她的大气,她的朴拙,她的深沉。在不经意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易盏堂:建盏不同釉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