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辉远谈胆结石的治疗

 为什么73 2018-02-17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60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胆结石现今常见多发,发作时疼痛剧烈,临床却只能手术摘除胆囊,不治根本,术后影响人体消化吸收,中医药中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颇多,摘录高辉远教授治疗理论及病例一则。(编辑/青立)

高辉远谈胆结石的治疗

作者/吴登山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病,以中青年为多,其病理变化较为复杂,中西医治疗疗效均欠理想。


今将高辉远教授对本病辨治认识体会,作如下介绍。


一、明脏腑


胆结石的病变部位在肝胆。胆为中精之腑,与肝相表里,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绪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虫积等因素,均可影响肝胆的疏泄通降功能而发病。


肝胆与胃相邻,与脾关系密切,肝胆气郁可影响脾胃之功能,脾胃功能失调,运化不力,湿浊不化,内犯肝胆,蕴郁化热,与气血痰食相搏,也可引起本病。所以对胆石症的认识,应从整体着眼,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


二、辨病机


胆石症的形成与湿浊分不开,肝胆湿热蕴结,为其常见的病理表现。但湿从寒化,寒湿内滞,临床也不少见。寒湿之证的形成,一是素体中阳不足,二是用药寒凉太过所致。


因此,临床见症,或见到其病理变化有一个转变过程;或可见到既有湿热的一面,又有寒湿的一面。而使病机呈现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特点,区分其寒热虚实之多寡,明辨病机,也十分重要。


三、论施治


多脏腑的病变和多因素的病机,为胆石症的治疗带来了复杂性。根据胆结石的病理特征,其治疗应从固护中州,健脾和胃为基础,配以疏肝理气、通利胆腑。中焦运化得力,气机调畅,湿浊得化,则胆腑自得通利,有利于结石排出。


本着这个治疗原则,临证可选用五味异功散、逍遥散等加减治疗。


随证加用茵陈、金钱草、海金砂、香附、延胡索、枳实、竹茹、川朴、焦三仙等以疏肝利胆、消石止痛;官桂妙在能助气化,散寒凝,鼓舞推动药力直达病所,故亦为常用之品。


  • 病案


如治陈XX,女,55岁。1999年5月10日初诊。


素有右侧胁部隐痛,近3个月来加重,时有阵痛如针刺。伴有泛酸、恶心、纳呆、腹胀、大便不畅、时干时稀。舌苔黄,脉弦细。


B超示:胆囊增大,胆囊、胆管均积有泥沙样结石。


予如下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白芍、竹茹、川楝子、延胡索、当归、郁金各10g,陈皮、枳壳、柴胡各9g,海金砂、金钱草各15g,官桂6g,炙甘草5g。

服用7剂后,自觉症状减轻。


续服1月,疼痛情况大为好转,B超示胆管结石消失,胆囊结石少量。


于上方中去延胡索、川楝子、当归,加焦三仙各10g,守方沿用2月,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已除。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