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一种文人的精神想象

 szxlzc人生何求 2018-02-18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这里的人就用一种兽毛做成的工具来书写。文字的记录使用它,它是书写想象力的传统手段。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兴衰,在每个时代里,书法是一种在文人士大夫和皇家贵族代代相传的技艺,乃至是民间百姓所使用的符号工具。如果不把书法放在政治正确和某一种审美偏好来定义,要说清楚它是极为复杂的。但我并不希望书法被定义,因为只要被定义就等于它已经过去,一句话把它说完,只是一种否定。

传统的角度来说,书法宗师被认定为王羲之,唐太宗喜欢他,得到天子的政治认同,不难想象这将是影响后世书风乃至发展的一个奇点。然而王羲之生活的是东晋时代,经历战火,士族衰亡,东晋大门阀之一的王氏一族,其用笔的经验和流传的真迹亦如江水,一去不复还。尽管唐太宗动用行政力量,在天下大肆寻找王家一门的书迹,但也只能算是管中窥豹,唐代的士大夫用自身的书写经验和幸存书迹来还原东晋王羲之。也许对古人书法的想象就在唐朝这一个时期发展。必须承认,我们很难不爱王羲之,可我们却失去了王羲之,从唐朝开始。历代以来多少的文人,拿着毛笔,希望能通过经验和想象来到达王羲之的境界。然而这是一种违背书写状态的意图。潜移默化的,以这一种对书法的想象和初衷来开启学书生涯。并且每一个时代,每一位杰出的书法代言人对书法的想象力都有不太相似的地方,他们想走出去,这就造成了风格的形成,可是这又却是对古人想象的经验所形成的。毛笔和线条到底是什么,它往往成为了一种文学形容,让想去接触它的人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害怕由于自己的审美和认知而亵渎了神圣。在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不再用毛笔来记录文字,改用毛笔来创作书法。我们以还原这一种模仿的技艺而乐此不疲,由于怀抱着对逝去的美好想象。未来是可知的,过去却成为一个想象。书法就成为了歌颂美好的挽歌,并且在这一氛围下来分配发言权。写毛笔字的人不懂书法,是文人的常识。可这种想法既浪漫却又狭隘。不管怎么样,事情就这么发展了,也许书法终有一天会被我们遗忘,但从另一层角度来说,这却又何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