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lixiujuan2012 2018-02-18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林芙美子 (1903~1951) 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日本女作家。查百度,她1932年在上海曾和鲁迅见面,为当年的日共捐过款,二战期间曾随军到过武汉。至于作品,顶多有一部《放浪记》稍有名气,也仅限于日本国内。小编今天介绍这个二流日本女作家,不推介其作品,而是介绍她自己盖的一所大宅院。图为院子后门,不过如今成为纪念馆的正门了。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她本是山口县人,7岁时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来到东京,高中毕业后当过女工、女仆、店员,百分百的贫民一枚。打小喜欢写作,不停地写啊写的,终于有一天出息了。她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了一本《放浪记》,描写了在当时日本那种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女性努力奋斗却难以成功的悲剧。书中的女性悲剧了,她当作家的却是喜剧了——作品获得普遍的欢迎,大卖了,她随之一举成名。这张照片是原来的正门,据说女作家特别喜欢竹子。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一部作品大卖了很了不起吗?咱们国家这种昙花一现的作家一抓一大把,不稀罕嘛。小编也不稀罕,但对一部作品畅销了就可以豪气万丈地搞一个大宅院很稀罕。如果像波利哈特那么畅销全世界也可以理解,林作家的《放浪记》也就是国内获得好评而已,日本的上世纪30年代,真搞不懂呢。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大卖后,林芙美子立即在东京买进了300坪、即1000平米的土地!她自己曾说,以前居无定所,穷怕了,所以这次一定要好好搞出一个大宅院来。说干就干,林作家首先买来了200多本专讲房屋设计的书,仔细研读,反复琢磨,弄出一个设计草案,然后又请了有名的专业设计家山口文象给做修改。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设计图出笼后,她又开始严选施工人员。先是找来了当时号称一流的一群瓦工、木匠,然后去他们干过活的地方去核实这些手艺人的作品,经过筛选后留下了其中最棒的。人家已经最棒了,林作家还不满意,亲自率领她的施工团队远赴京都,遍访经典的建筑,提升施工人员的欣赏水平,也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工作的高标准。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各位图片看下来,可能觉得林家大院没啥了不起,很一般的样子。可后世评论家有话说,林作家的宅院,把讲究技巧细腻的京都古风和落落大方的东京民居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值得纪念云云。评论家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了什么天知道……。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看林芙美子自己怎么说:“我最重视的是厨房、厕所和洗澡间,客厅排在最后……这房子不是为了给人看,是为了我自己住着舒服”。意思是,你看着怎么怎么样是你的事,我只图自己舒服就行。多实诚。 1941年,宅院修好。咱们来欣赏一下吧。这是作家的书房。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前面大拉门,光线充足,对面庭院有修竹、小溪,蝴蝶在飞舞,小鸟在歌唱……。注意,典型的日式民居正房和走廊都各自有拉门。夏天全开,通风散热;冬天关严实了,保暖、隔音。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除了书房,林家屋子里有玄关(大门)、茶室、客厅、藏书阁、洗澡间、卧室、厨房、仓库……。这是书房一角。大木墩子中间镂空,搁小炉子,架一把茶壶,边写边啜,香茶入口,润着心扉、润着文字。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这看着是休息室,晚间铺上被褥就是卧室。上面的吊灯,据说还是当年的那一顶。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这是人家看重的厨房。拿今天的标准,也就一农家院标准,当时,也就是七十多年前,这就是高标准了。女作家本是贫民出身,所以也非常喜欢做家务,只要有闲就会自己下厨为家人做饭,有时还会做几个下酒小菜招待来访的客人。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这是另一栋房子里的卧室。林芙美子从小由母亲一手带大,不能忘了尽孝,所以大宅院里有她母亲的一栋房子(参见图六)。屋子中间铺着被子的小桌,日本叫被炉。一家人围桌而坐,桌面压住的被子可以护住双腿保暖。如今的被炉里面还有小电炉可以供暖,那时还没有。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起居室一角。两个造型别致的瓷瓶据说是碳炉。中间的小茶几,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拼出好几种形状。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只要有地方,房前屋后,种花种树。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两栋屋子之间有小走廊连接,分而不断。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正值秋末,枫叶红了。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环境幽静、高雅。大概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创作,据说这个时期,得益于安定的生活环境,作家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产期。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后院,曲径通幽。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清渠,几尾锦鲤游弋其中,文化人自有文化人的品味。

一个不太知名的女作家,一部作品居然可以换来一套大宅院

外墙。1941年林芙美子因心脏病骤然离世。后来,东京都新宿区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作家,从她母亲手上买过了这个大宅院,原封原样,仔细修葺,完善管理,作为纪念馆向众人开放,仅收门票150日元(约合人民币9元)——相当于一包香烟的三分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