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演变

 孙兴军 2018-02-18




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后随着梗塞时间的推移以及梗塞部位缺血程度的不同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表现,即出现缺血型T波、损伤性ST段抬高和坏死型Q波3种图形改变。临床上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发病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陈旧期。

            

         

图1.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


图2. 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超急性期(数分钟至数小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数分钟,开始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产生异常高耸的T波,然后出现ST段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直立T波相连。此外,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急性期心电图中出现ST段抬高,即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使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多出现ST段弓背向上显著抬高,且常呈单向曲线改变。此外,也会出现异常的Q波(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或QS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时也是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具诊断意义的心电图表现。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此时期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但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梗死后数月之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但仍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附:

T波的演变: T波的演变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心肌缺血的标志,故名缺血型T波。心肌梗死发生最开始,使面向缺血区的导联产生异常高耸的 T 波。随着病程发展 T 波后半部开始倒置, 即 T 波由直立转呈正负双向。一般至心梗急性期快结束时转呈倒置。在亚急性期 T 波倒置增深且多呈典型的冠状 T 波, 之后 T 波的倒置程度逐渐变浅, 至陈旧期的恒定不变, 部分患者的 T 波可转为直立。


ST段的演变:ST段抬高时心肌损伤的标志,故名损伤性ST段抬高。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则造成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使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多出现 ST 段弓背向上显著抬高, 且常呈单向曲线改变。随病程的发展,ST 段逐渐下降。当抬高的 ST 段回落至等电位线时, 一般代表心梗进入亚急性期阶段。


Q波的演变:异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故名坏死型Q波。心肌坏死所致的 Q 波改变略晚于 T 波及 ST 段, 在心梗的超急性期或急性期的最初阶段常常还未能表现。在之后的亚急性期及陈旧期, 坏死型 Q 波相对稳定, 持续存在。且大多数终身保留; 少数患者因梗死范围较小, 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因周围心肌代偿性肥大, 使 Q 波变小; 亦有极少数病例坏死型 Q 波完全消失。


在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改变中,缺血型T波改变最为常见,而损伤型ST改变少见,但只有出现典型的心肌坏死时方可诊断为是心肌梗死。因此,利用心电图的时效性,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心电图讲座: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2. 心希望快讯:心电图之心肌梗死.

3. 百度文库.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转自:嘉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