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气学说——五运之太过、不及与平气

 医者仁心经方 2018-02-19

一、五运三纪的基本概念

五运之气包含有太过、不及,平气三种情况。三者并称为“五运三纪”。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三气之纪”,就是指这太过、不及、平气三个不同之运而言的。十干化五运,不属于阳,便属于阴,阳为太过,阴为不及、如遇抑助,则生平气。

  太过,即主岁的运气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运气衰少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均主岁运的有余,是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均主岁运的衰少,是为不及。例如:甲己化土,同样的土运主事,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便为土运太过,《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已酉、己未)便为土运不及,《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土不及,风乃大行”。

  丙辛化水,同样是水运主事,逢六丙年(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便为水运太过,《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逢六辛年(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便为水运不及,《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戊癸化火,同样的火运主事,逢六戊年(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便为火运太过,《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逢六癸年(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便为火运不及,亦即《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

  乙庚化金,同样的金运主事,逢六庚年(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便为金运太过,《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逢六乙年(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便为金运不及,《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

  丁壬化木,同样的木运主事,逢六壬年(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便为木运太过,《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逢六丁年(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便为木运不及,《气交变大论》称之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太过是运本身的气胜,所以土太过则湿气流行,水太过则寒气流行,火太过则暑气流行,金太过则燥气流行,木太过则风气流行。这是因为土为湿,水为寒,火为暑,金为燥,木为风。不及是运本身的气衰,不能抵御克制之气,所以土不及则风气大行,风为木,木克土。水不及则湿气大行,湿为土,土克水。火不及则寒气大行,寒为水,水克火。金不及则炎暑大行,炎为火,火克金。木不及则燥气大行,燥为金,金克木。

凡属甲、丙、戊、庚、壬太过之年,各运之气,每年都在大寒节(十二月中气)前十三日交运。凡属乙、丁、己、辛、癸不及之年,各运之气,都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以及《六元正纪大论》说,“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都是同一道理。

 五运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便叫做平气。为什么能产生平气呢?平气的产生是运与运、运与岁支、运与气相合,运得其制约或资助,结果形成了运的既非太过又非不及之平气,也就是张景岳《类经图翼》所说的: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之意。

(1)运与运相合:运与运相合包括当年中运与新运交接之日干相合和时干相合两种:但每年运之交接总是在年前大寒节日,故这里所谓交接之日干或时干是指新运初交的大寒日干或初交时辰的时干。若非交接之日干或时干者,则不能形成抑制或相助而成平气之运。

运与交接的日干相合,如:一九二五年为乙丑年,乙为阴金,金运不及,而初交的大寒日为前一年的十二月八日.其日干支为庚戌,日干为庚,庚为刚金,金运太过,不及的乙运得太过的庚运相助,则形成了平气。一九五一年为辛卯年,辛为阴水,水运不及,而初交的大寒日为前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其日干支为丙寅,日干为丙,丙为阳水,水运太过,不及之辛运得太过之丙运的相助,也形成了平气。一九七七年为丁巳年,丁为阴水,木运不及,而初交的大寒日为前一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其日干支为壬午,日干为壬,壬为阳木,木运太过.不及之丁运得太过的壬运相助,也形成了平气之岁运。

运与交接的时干相合,如:一九一二年为壬子年,新运交接的时辰为庚寅,其时干为庚,壬为木运太过,庚为金运太过,太过的木运被太过的金运所抑,则形成了平气;一九五二年为壬辰年,新运交接的时辰也为庚寅,故同样形成了平气。一九九二年为壬申年,新运交接的时辰也为庚寅,也同样可形成平气。又如一九七三年为癸丑年,而新运交接之时辰为癸巳,其时干为癸,癸为火运不及,得交接之时的癸火相助,这虽非同气中以阳助阴,但也属同气相助,故也可以形成平气;一九九一年为癸酉年,而新运交接之时辰为癸巳;二0一四年为癸巳年,而新运交接之时辰也为癸巳,此均可形成平气。再如一九六七年为丁未年,而新运交接的时辰为丁亥,时干为丁,丁为木运不及,但得交接之时的丁木相助,也属同气相助,同样形成了平气;一九八七年为丁卯年,而新运交接的时辰为丁亥;二0 0七年为丁亥年,而新运交接的时辰为丁亥,也均可形成平气。

以上运与新运初交的日干或时干相合而形成平气,叫做干德符。所谓符者,合也。所谓合者,即同气相合,如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癸与癸台、丁与丁合等等。然而,这种干德符平气之年常不能预期,只能根据当年的年干及其新运交接之日干或时干来依法推算而知。

至于有些书上在产生平气的干德符中还包括有甲与己合、戊与癸合、以及运与新运交接的月干相合等提法,就现有资料查对和推算的结果,并无此种实例,尚待进一步证实。其所以没有这种实例的原因,盖凡甲年或己年,其月的干支应起于前一年的十一月为甲子,则十二月为乙丑(一般新运交接的大寒日多在十二月),甲己为土运,乙为金运,不属同气,故非相合。凡戊年或癸年,其月干支应起于前一年的十一月为王子,则十二月为癸丑,这样,它们只能与癸相台,然而戊为阳火,癸为阴火,若逢戊年,虽能与十二月的月干癸相合,但阳火得阴火之助则更为太过,非平气可言;若逢癸年,则癸虽与十二月的月干癸也可相合而形成平气,可是这种情况只能是同气相助,而非癸与戊合。另外,还有提出以丁亥年与新运交接之日干壬相合作为“干德符”的举例,但查对二百多年的历法,并未找到此例,也待进一步验证。

(2)运与岁支相合:运与岁支相合是指当年运的天干与岁支方位的五行属性相合,形成同气相助而成为平气。,如癸巳年,癸为阴火,主火运不及,而巳为南方之火,火遇火而得助,则可形成平气。这种情况在六十年的甲子中,有六个年份,即乙酉、丁丑、己丑、己未、辛亥、癸巳年。

(3)运与气相合:运与气相合是指当年的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合,即太过的中运之气被在上的司天之气所抑而形成了平气。如戊辰年,戊为阳火,主火运太过;辰为太阳寒水之气也太过,水能克火,太过的火运被太过的寒水所抑,则形成了平气。这种情况在六十年的甲子中共有六个年份,即戊辰、戊戌、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

二、五运三纪的临床表现

《素问·五常政大论》:“帝曰: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太过、不及之年,气候变化较大,民病较多,平气之年,则气候平和,民病较少。”

五运太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凡年干为甲、丙、戊、庚、壬等阳干之年,为五运阳年,若该年岁运未受司天之气所克制,则为太过之年。岁运太过,气候上表现为主运之气过旺、有余,而一般的致病规律是与该运相应的脏气太过,而其所制胜的脏气则受克,因而出现相关的病变。大致情况如下:

1、五运太过为木,发病脏为肝、脾,主要症状为飧泻,食减,体重,烦冤,肠鸣支满,善怒,冒眩,巅疾,胁痛而吐甚。

2、五运太过为火,发病脏为心、脾,主要症状为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谵妄狂越,咳喘而鸣,血溢泻不已。

3、五运太过为土,发病脏为脾、肾,主要症状为腰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腹满,溏泻,肠鸣。

4、五运太过为金,发病脏为肺、肝,主要症状为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背痛,肢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5、五运太过为水,发病脏为肾、心,主要症状为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腹大胫肿,咳喘,寝汗出,憎风,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渴而妄冒。

五运不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凡年干为乙、丁、己、庚、癸等阴干之年,为五运阴年,若该年岁运未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不及之年。岁运不及,气候主要表现为本运之气衰弱不能行令,胜运之气大行,一般的发病规律是与不及之运相应的脏气为所不胜的脏气所乘,或为所胜的脏气反侮,从而出现相关病变。大致情况如下:

1、五运不及为木,发病脏为肝、肺、心,主要症状表现为中清,胠胁痛,少腹泻,肠鸣,溏泻,寒热,疮疡,疿胗,痈痤,咳而鼽。

2、五运不及为火,发病脏为心、肾、脾,主要症状表现为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见及两臂内痛,郁冒蒙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髋髀如别,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3、五运不及为土,发病脏为脾、肝、肺,主要症状表现为飧泻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

4、五运不及为金,发病脏为肺、心、肾,主要症状表现为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5、五运不及为水,发病脏为肾、脾、肝,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满身重,濡泻,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跗肿,寒疾于下,腹满浮肿,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