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生之風──感懷南懷瑾老師

 蓮葉 2018-02-19
先生之風

──感懷南懷瑾老師

張耀偉(耀智)


 

今年是南老師100周年誕辰,我懷念恩師。兩岸四地,社會各界都在紀念南老師。我感慨良多,賦詩一首:春秋五載空悠悠,太廟雲散寥星辰,師尊虛有眾妙門,拈花一笑有幾人。

一、認識南老師

有人說,南老師是「教父」、「大師」、「禪師」、「教授」、「商人」,還有說是「騙子」等等,林林總總的稱呼,無不反映了南老師是一位當代關注度極高的老師,南懷瑾已成為當代文化傳播的代名詞。

在一次紀念活動上,中宣部老部長龔心瀚曾評價道:「南懷瑾先生是當代孔子似的人物」。上海佛學研究所所長蘇淵雷曾經說:「南先生是在家的出家人,在家的修行人」。國醫大師裘沛然說,「南懷瑾是非妖即仙」。張尚德先生說,南老師是「仙佛聖賢」。

有一年,我去台北拜訪李敖,一進門,李先生就說:「南懷瑾是騙子,張尚德是妖人」。我一時驚愕又詫異!我問:「為何?」李先生說,「自古沒有儒佛道通家,南先生說自己是儒釋道通家,不成立」。「尚德,一位名教授,卻辦禪修班,神神道道」。李先生給我看他在文獻資料上的批註,並堅定地說,當今只有他才是儒釋道通家。臨走時,李先生給我題詞,寫了六個字:「一份德,一份貨」。

南老師,一生解惑、授業、傳道,但行事低調,從未說自己是學者,也從不承認自己有學生。他說,不要稱他「大師」,他說大字加一點,他是「犬師」。他的著作傳揚海內外,從書名就能直觀判斷,南老師的學風一目了然:例如《論語別裁》、《老子他說》、《禪海蠡測》。當今大資料、互聯網、智慧化時代,傳統形式和傳統意義的人、事、物是容易被遺忘的,但是南懷瑾三個字,在男女老少、士農工商兵和海內外是知名度、搜索頻次和公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

孔子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南師著述身體力行,深入淺出,充滿靈性之光。他的讀者遍及學界、商界、政界,乃至民間大眾,受教者受益者無數,不乏國內外精英,其影響之深遠是劃時代的。南師潤物細無聲的人性教化,不同程度地啟發、感動、改變了人們的內心,令人無限感佩和思念。南師辭世後,彼得.聖吉特地從美國趕到太湖大學堂,發願要把南師的學問和著述進一步傳到西方去,傳到世界去。他說,「中國文化對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幫助的,尤其這個時代和未來,世界充滿了危機,非常需要借鑒中國傳統文化諸多寶貴的思想與經驗。就拿管理學來說,如果只是寄託於規則和利益管理,而不是以各自的內心觀照和修養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

二、南師的學問

我們同學常常讚譽老師,「手無分文,富可敵國;身無片銜,權傾天下」,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南師的人生軌跡。

南師少年讀私塾時寫的詩,現在讀來也頗受感染:「西風黃葉滿山秋,四顧蒼茫天地悠,獅子嶺頭迎曉月,彩雲飛過海東頭」。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我備受鼓舞:一個奮發青年,瞭望蒼茫大地,念天地之憂情,曉月過後彩雲來,此乃南師95個春秋的真實寫照。

南師除了授業解惑傳道,還做過生意,他的商業實踐以及對工商界人士的關注與護持,對社會都有深遠而重要的影響。他畢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化眾生,推進文明,都是為了實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

南師的學問和情懷是中國古今文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和積極入世的社會理想的體現。他的名利觀:「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應求天下名」,同樣也體現了這一點。

南師治學大象無形、大道至簡;不受負累、不埋書齋;道法自然、求真務實,觀照生命、宇宙、時世,遊走在入世出世之間,遍及廟堂和江湖之中。南師做學問,不落窠臼,將文史哲、天文地理、科技醫學融合一片,不受學術規範所縛,也不受學術流派限制,直承先哲聖賢氣象,又不拘一格。這種氣魄和視野,宏觀與融通,使他的學問獲得氣象,處處皆活,立地成真。

三、南師的商道智慧

左手國學,右手商道。國學中有商道,國學包涵的內容自然蘊含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商道。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我們祖先不僅創造了輝煌的農業文明,也創造了燦爛的商業文明,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師飽讀經書,自然也熟悉商業,因此,先生實踐商道、興修鐵路,也就不奇怪了。傳統文化與經營哲學並用,六年修成百年路(金溫鐵路)。南師的一生從不為錢財所捆綁,一旦需要投資實業謀福利於大眾時,他振臂一呼,就有眾多回應者參與並提供資金,堪比富可敵國。

南師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開公司取的名字就叫「義利行」,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色彩。他尊姜子牙為中國商人的祖師爺,推崇管子的經邦濟世哲學,都是根植於歷史文化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展現。他曾說:「一個人一生裡做的事情,對人類永遠有功勞,永遠謀利於大家,這個才叫事業,如大禹治水。其他的上到皇帝,下至乞丐,都不是事業,那是職業。」所以他常說:「經營不讓陶朱富,貿易長存管鮑風」。在建造金溫鐵路時,他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主義福利,資本主義經營,中國文化精神。

記得2012年8月,南老師最後一次教誨我,拉著我手說,「以後你要每天打坐,每天讀書。辦學校不要以營利為目的,做服務大眾的人。」

從立功、立言、立德的角度看,南老師是一個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內外兼修的人。金溫鐵路建成時,他賦詩:「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中國文化復興、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之路尚未建成,路途漫漫。

南師是一代宗師,但也有人說南老師是偽學者,是偽大師,是商人,是江湖騙子……我和讀過南師書的,不管認識或者不認識南師的同道都有共同的認知──他既是學者,又不是學者;既是大師,又不是大師;既是商人,又不是商人;他超越了這一切!南老師是一代宗師。

四、南師之風 山高水長

2013年年底以後我再也沒去過太湖大學堂,因為一些原因,仿佛豎起了一道無法逾越的牆圍,把我與太湖大學堂隔離了,好想再去那裡,再感懷南老師的音容笑貌!好想再去那裡,坐在禪堂,身心隨寰宇之氣遊蕩……

有一次,我與北京學長交流,闡明我的觀點:太湖大學堂是南老師創辦的文化道場,是服務社會大眾的,我們都有責任去維護、傳承,結果還是被誤解了。南老師和劉雨虹老師曾經批評我「爛好人」,看來我還是沒有悟道。

道南書院、道南大學堂、恒南書院等都是在南師影響和支持下創辦的,堅持舉辦文化講座和研習班。張尚德教授,作為兩岸知名的文化使者,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在偏遠的湘潭農村建造了近7000平方米的講堂,與道南大學堂、中國文化書院、嶽麓書院等交流舉辦活動,成為湖南及華中地區重要的文化交流空間。道南大學堂利用上海區域優勢,除了開辦國學班,還與上海市社科院、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共同舉辦浦江國學論壇,以及國學研習班。恒南書院則定期開設各類講座,研習班,並形了成傳統和口碑。

全國以參悟、傳揚南老師思想的網站和公眾號就更多了,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2012年9月29日,16:26,南老師往生的定格數。626,又是我的出生日,我的生命數字。我不信迷信,但我敬畏天地,所謂人在做天在看。2006年7月23日下午,南師通知我去太湖大學堂商議書籍出版事宜,當天陰雨霏霏,在高速公路上,司機遇到一水坑猛踩刹車,汽車四十五度撞向高速公路圍欄,蹭著圍欄行駛,當時,我已失去知覺,等恢復過來時,才得知車子已報廢,車門嚴重變形,我們是在旁人幫助下爬出來的。我斷了三根肋骨,當時我倆都繫著安全帶,否則後果就難以想像了。無獨有偶,2012年12月16日,我去廟港拜會劉雨虹老師,在同一路段又發生嚴重車禍,當時被追尾後,撞到圍欄後調轉一百八十度逆向行駛。司機已經嚇懵了。這一次我倆又死裡逃生,興許是我業障太深。也許是古老的讖語:冥冥之中有定數。

五年過去了,南師的身影總是縈繞著我,我寧可相信南師還活著,還延續著我對恩師的依賴。

這五年中,我深刻體悟到人生苦短,生命無常,尤其在親友生離死別時,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一切皆為緣,結緣、惜緣、隨緣。

這五年中,我十多位親友相繼離世。由於疏忽大意,沒有及早關心,我父親從發病到病逝僅20天,我每天在醫院陪同救治,但一切還是晚了。奶奶、外公、外婆、姨夫、姨媽,堂兄,還有多位老師、領導、同學、同事、好友,他們相繼離開了我。

其中英年早逝的吳來偉是我大學研究生同學,身高1米八,帥氣,好運動,事業有成,年僅四十出頭,從感覺人不舒服到自己去醫院,僅僅三天,猝不及防就走了!生命如此脆弱!無常!

還有幾位文化界前輩,如湯一介老師、閆肅老師、丁錫滿老師、葉曼老師等,他們一一走了,但他們給我們留下了文化財富。

親友的離別,一切來得突然,一切又為時已晚!急切、悲痛、後悔,假如時光倒流,假如從頭再來,我會更愛惜生命,我會更珍惜當下。

我重溫國醫大師裘沛然一花四葉湯:健康長壽之花,豁達、瀟灑、寬容、厚道之四葉。延續生命的關鍵在於識度與守度。

生命的無常,讓我深陷悲憫,常常有莫名的憂患。老師的事業有誰能繼承呢?

遙想當年,孔子弟子三千,代代相傳,儒家思想才得以在全世界發揚光大。作為孔子得意門生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千古趣聯:一擔重泥攔子路,兩岸父子笑顏回。

師尊虛有眾妙門,拈花一笑有幾人?現在經常能遇到海內外南老師的弟子,但我常常思考,又有幾人能學習顏回、迦葉尊者,承南師之大統?我捫心自問,慚愧!

南師常常教誨我們,修身修心重在行。我慚愧,自知自己的修為、能力遠遠不夠。在傳承南師的文化思想、修築人心回歸之路的事業中,我又能做到多少?

南老師遠行了,師恩未報,愧對恩師。慎終追遠,大道向南。

2018年2月5日于道南齋

 

張耀偉簡介:博士,筆名:耀智,號:日月禪心。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常務副會會長,上海中國書法院執行院長,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大字委員會副主任。

 

尚德讀後:

有德者,常得其名,也得其壽。

南老師一生,

道德讓人景仰,

學問令人信服(禪門證量與修為),

服務讓人讚嘆。

二零一八年二月五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