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迁,国祚又续了150多年,西晋南渡,续命100多年。晚明之时,江南如此富庶,为何不提早南迁? 然而,到了明朝最后的时刻,却无人敢提南迁,直到北京成为一座孤城,崇祯想走也走不成了。民军将近,周皇后不止一次地说:“南京是另一个首都,在那里,一切可以东山再起。”很多人认为,如果崇祯提前南迁,以江南的富庶和民心,重新组织起来,尚可再战。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种回答很有道理:崇祯南迁和东晋南迁、南宋南迁不一样,北宋和西晋只是经历了至多一百年的政治演进,可以说体制还有活力,而且南迁时大量北方人跟随,他们的到来为江南的开发带来了生力军。反观明朝,当时的江南已经相当成熟,各阶层分化已很明显。 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运转了276年,各项制度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这种衰败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从天下无贪到天下皆贪,潜规则大行其道,崇祯又导致了文官集体的离心,统治阶层已经到了必须推翻重整的程度。 第二种回答是这样说的:从当时危急的情形看,南迁是最合适的方案。为什么这帮大臣叫嚷着要死守呢? 因为大臣们想要保护江南,不是因为江南是赋税重地,而是因为,江南是东林党人的老窝所在。 经过资本主义萌芽,江南的地主阶级已经坐大,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左右政治。明后期江南已是东林党人的天下,他们政治上跟朝廷讨价还价,经济上带头偷税漏税,俨然就是一个皇权外的商业帝国。 万历年间,江南地主代表东林党通过反击皇帝收矿税等斗争,使皇帝大人收入大减,所以崇祯不得不加征“三饷”向农民要钱,这才导致走投无路的农民揭竿而起,北方大乱。 可以想见:即使到了南京,崇祯皇帝也仍然收不上钱,这是真正的捧着金碗去要饭。没有钱,募兵御敌等就无从谈起。纵然富可敌国,与崇祯又有半毛钱关系? 最后一种说法,眼光非常老辣:崇祯南迁南京,号召力是有的,凝聚力是有的。但是这些都是精锐尽失之后的乌合之众,北方混战和鼠疫早就将明朝的精锐消耗殆尽。 南方有战斗力的诸如邓芝龙这样的军阀,崇祯如何能号令他们?南明政权唐王命令邓芝龙北伐,邓芝龙的我行我素就说明了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崇祯即使南迁也绝不容易成功。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老余说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