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赏析李商隐《无题》谢傅门庭旧末行

 flyk0tcfb46p9f 2018-02-20

图片来自网络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译文:当时那个在岳父府坐末座的年轻人,现在转眼就成了歌管歌颂的主人;

只是人去楼空后,在那门帘垂下的空空室内,灰尘笼罩了一切,连床垫上都是。

想想我的儿子和女儿,不比嵇康的儿子和左思的女儿更不可怜;

雨却一直下个不停,加上腹疾难愈,真是令人感到愁苦,何况在这漫漫长夜西风正吹得猛烈。)

谢安书法和谢安像,图片来自网络

释义:

谢傅,指东晋太傅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有观点认为此处借指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

檀郎:潘安,指女婿,有观点认为此处借指李商隐自己(也有观点认为是他的姐夫韩瞻)。关于潘安,在《晋书·潘岳传》和《世说新语·容止》都有记载:晋代的潘安长相非常俊美,曾经乘车出门经过洛阳道,路上的妇女见到他的美貌,手挽手围观他,往他坐的车上塞满了水果。因为潘安字檀郎,所以后来就将妇女所爱慕的夫婿与男子美称为潘安。与之相关的成语有“檀郎谢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有点儿类似郎才女貌。其中谢女指晋代才华出众的谢道韫。

簟竟床:这句话乍看之下有点令人莫名其妙,但是据说潘安悼念亡妻的诗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因此簟竟床可以理解为,心爱的佳人不复存在,只留下空空的床席布满灰尘。簟:席子的意思,通常理解为竹席。

嵇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夏王少康封他的儿子季杼在会稽这个地方,从此以后就有了稽氏。汉代初年,稽氏家族又迁到了谯郡的嵇山定居,于是改为'嵇'氏。此处应该指的是嵇康。嵇氏幼男,指的是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以儿女尚幼为由拒绝出仕的典故。(“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魏皇初2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

左家娇女:晋左思《娇女诗》中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的句子,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愁霖:指雨久使人愁。

赏析:本诗用了好几个东晋名人的典故。首先谢安,谢安这个人性情闲雅温和,十分有才华,处事公允明断,十分有气度,治国儒、道互补,顾全大局,以家族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因此王俭称他为“江左风流宰相。”与谢安有关的成语有:东山再起、入幕之宾,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等。

谢安出生于名门世家,但是他并不以此为傲,而是寄情山水之间,不喜欢做官,更有意拒绝通过出身、名望等裙带关系晋升仕途(这一点与李商隐遭受的诟病却刚好相反)。正因此,他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的交游十分频繁,并且在这些人当中十分有名望。只不过谢安虽然无意于做官,统治者却并不这么想,一再希望他能够进入官场担当重任。——谢安20多岁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官,后来到东山隐居,直到40岁再出山,所以有个成语叫做东山再起,就是说的谢安40岁再入仕途的故事。谢安40岁的时候是360年,这一年,同时存在的政权有:东晋(升平四年);前凉(建兴四十八年);代国(建国二十三年);前秦(甘露二年);前燕(光寿四年,建熙元年)。东晋(317-420年)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内部也曾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政权,及其后的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合称为六朝。这一年,仇池公(可以理解为晋朝一个属国的首领)杨俊死了,他的儿子杨世继承了他的官位,并采取同时讨好秦(前秦(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晋的政策,对其分别称臣。这一年,匈奴人刘卫辰率部众遣使降附前秦,并请求在秦的边境种田,春来秋返,秦王苻坚答应了他。同年四月,秦云中护军贾雍派兵袭击卫辰,大胜而归,遭到苻坚痛斥,说:'我刚刚用恩惠笼络了他,你却为了贪图小利而打败得罪他。'罢免了贾雍,并且派遣使者将贾雍抢来的东西还给了刘卫辰。刘卫辰于是带领部众定居塞内,对苻坚贡献不断。同年六月,代王什翼犍的妃子慕容氏死了,刘卫辰七月到代国奔丧,并向代王求婚,什翼犍便把一个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后来刘卫辰背叛秦国归附代国。再后来,刘卫辰又背叛了代国。)这一年,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各自率领部众数万人降附前秦。秦王苻坚打算将他们安置在塞南,他的弟弟苻融认为这样不可靠,可能会招致边患。于是,苻坚将这些归附的部众安置在塞北地区。这一年,前燕死了一个不得志的大臣李绩,他曾在当朝皇帝做太子时当面指出他有两个缺点,因此不受待见。

东晋历史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潘安。

(247年―300年),除了是一个美男子,文学修养同样很高,钟嵘在《诗品》中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便是将潘安于陆机进行了对比。貌美有才华并不是潘安优点的全部,他是一个重情的人:据说他一生只娶一位妻子杨氏,并且对她的感情矢志不渝,杨氏死后坚决不复再娶。潘安为她写下的《悼亡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被称为开创悼亡诗先河之作。他还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北宋之前的《二十四孝》故事就录用了他辞官奉母的故事:父亲去世后将母亲接到任所,亲手为母亲种下桃林供其游玩观赏;后来母亲因思念故乡而生病,他知道原委后又把官辞了专心陪母亲回家养病。但是人无完人,潘安遭到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他和贾南风的侄子贾谧走得过近,是贾谧“鲁公二十四友”(又称“金谷二十四友”,因为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中饮酒作乐,除潘安、石崇外,陆机、左思、刘琨等历史文化名人均在其列)之一,留下了“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也就是趋炎附势的负面评价。(这一点跟李商隐遭受的诟病还蛮像的。

再次,嵇康。

(224年-263年)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死前弹奏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时年四十岁。崇尚老庄哲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最后,左思。

(约250~305),《三都赋》曾造成'洛阳纸贵'现象,文学成就很高。品行上,曾攀附贾谧,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刘大杰评价他:在两晋偏重形式主义的年代里,只有左思一人,独标异帜,出现于当时的诗坛,实有卓尔不群的气概。他现存的作品虽不多,但大都富于讽谕寄托,具有建安、正始的风骨和传统。

整体上来看,李商隐在诗中引用的这些人,对照诗人自己的身世与命运,可以看到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对自己的辩解,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自我慰藉、自我超脱:身处政治纷争的旋涡,有几个人能够保证完全清白呢,难道学习嵇康与山涛断绝朋友关系,慷慨赴死?一方面,若这首诗的确为悼亡诗,可见作者表达的是对亡妻沉痛的悼念之情。


但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李商隐写给王氏的悼亡诗,真正的标题是:《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这种说法比较靠谱,但如果是这样,本诗就不算无题诗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又要少一首......);第二种说法认为,这一首与我们之前分享过的“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何处哀筝随急管”是组诗《无题四首》之第三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其一)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其二)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其四)

另附:《悼亡诗》 作者: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