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聚餐,副主任医师推荐:这样喝酒少伤肝!赶紧转发给爱喝酒的人

 xiaoyao110 2018-02-21



新春佳节,劳碌一年的人们在一起聚餐饮酒,已成为中国人传统习惯。虽然喝酒是最伤肝的行为,但要让人们因此与酒“绝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在饮酒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应该充分了解过量饮酒的危害,将保护肝脏放在心上。


喝酒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损害,赴宴之前,可以先吃点东西,不要让胃里“空荡荡”。因为空腹喝酒,酒精在胃内很容易被吸收,从而使人醉酒。具体吃点什么好呢?


一般建议吃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浆等。因为这些高蛋白质食物在胃中可以减少胃黏膜对酒精的吸收,牛奶、酸奶还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此外吃点饼干、面包之类的食物也可以。


喝酒时,善于自我保护


选择最佳品种  酒有白酒、啤酒、果酒之分,从健康角度看,当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为优。


红葡萄酒中有一种被称为槲皮酮的植物色素成分,此种物质以抗氧剂与血小板抑制剂的“双重身份”保护血管的弹性与血液畅通,使心脏不致缺血。


常饮红葡萄酒患心脏病的危险会降低一半。白葡萄酒虽与其“同宗”,但因在酿制过程中槲皮酮丧失殆尽,故几乎无保护心脏的作用。


别忘饮水进食  在饮酒过程中,可以要一杯白开水,不停地喝水,这样不容易醉。


适当吃肉类和油脂,给胃“涂”上薄薄一层保护膜,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多吃豆类菜肴,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有助于解酒。


必须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后,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适时适量  酒精在体内由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然后生成乙酸,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是,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节律性,即在中午时活性降低,而在傍晚特别是夜晚时活性增加。


换言之,在中午,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喝酒往往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早晨空腹饮酒还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损害。再者,如果早晨或者中午喝酒,势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严重者引起工伤、交通事故等。


所以,即使饮酒,也最好在一天忙碌之后,于晚餐时适量地喝上一杯,饮酒中乙醇含量必须控制在每天80克以内。


喝酒后,快速缓解不适


饮酒之后,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头晕、反胃、发热等症状。


1

蜂蜜水: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因为蜂蜜中含有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

2

番茄汁:番茄汁富含的果糖能促进酒精分解吸收,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

3

葡萄: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精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酒精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

4

西瓜汁:喝西瓜汁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同时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

5

芹菜汁: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可缓解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等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