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与宝石 | 在纯净度上的区别

 来来永胜 2018-02-22

缔造玉艺,弘扬传承


组成宝玉石的矿物有两种结晶形态。如果条件允许特别是空间允许,会形成大一点的晶体,就可成为宝石的原料;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能形成细小的晶体的集合体,其中有的就成了玉石的原料。



宝石与玉石的透明度不同也对纯净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宝石通常是单晶体,是一个大晶体,所以基本是透明的。而和田玉则是细微多晶体的集合体,有无数的微小晶体呈纤维交织结合而成,光线进入后会在内部发生无数次的漫反射,所以往往成为微透明体。在微透明的“模糊”状态下,杂质看起来就不是很刺眼。和田玉中杂质矿物粒度较小,一般为0.1~0.01mm,极少有0.50~1mm的,故相对宝石而言,和田玉作品体量较大,这么小的杂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再者和田玉中杂质对观感的影响是与白度有关的,白度降低透明度也随之降低,一般和田玉中的杂质因主体颜色的加深而不易被注意,相同情况下白玉就会更加显眼。比如,和田玉中的透明体杂质或者异质如大颗粒斑晶和水线比其他杂质更加醒目一些,因为它们个体较大,又在白玉中。而青玉或者其他有色玉中杂质虽多,由于玉色深和透明度低而显得不是那么显眼。


从文化或审美的角度看,宝石是以其高透明度、高反光度和高折射率等光学效应所呈现的亮丽为美感的。因此,杂质对于体量不大甚至微小的宝石来说会影响其这种美好特性的发挥。和田玉则是以细腻、温润和纯净带来的含蓄特质为美感的,所以人们对和田玉中相同于宝石内部大小的杂质并不敏感,何况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已形成了“瑜不掩瑕、瑕不掩瑜”的传统美德,对和田玉存在的杂质有很好的科学认识和包容的态度。


宝石的美更加迎合西方人直接、表象的审美要求;和田玉则更符合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儒家思想——中庸、含蓄、包容、外表温润内心坚韧的审美观点。因此,大家不能简单的以西方宝石学的观点来评价和田玉。




由众多玉雕名家共同打造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