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古玉上的螭

 你我入画 2018-02-23

珠玉会古玉文化沙龙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龙属(或又称龙子之一)。鉴于螭是传说而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故其形态并无有一定的固定式样,说法也很多。现将其中一些重要著述中的内容摘录数条如下:《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 

          玉器上出现螭的形象,正好与文献记载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战国时出现,此后的汉魏、元、明、清一直延续。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

       陕西博物馆藏玉玺。国宝级文物。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玺质地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泽,极具观赏性。

     故宫博物院 

       白玉高浮雕双螭小璧,战国,径4.3cm,内径1.5cm,厚1.1cm。

       白玉镂雕螭虎纹剑珌,汉,高5.4cm,宽4.7cm,厚0.7cm。清宫旧藏。
  珌(音必)白玉质,玉质温润,玉中有黄色沁斑。器身三面围外框,框边缘呈凹凸状,并阴刻“二”字纹。框内两面镂雕螭虎纹,正面稍弧凸,高浮雕,背面稍内凹,浅浮雕。螭虎圆眼,大鼻,扭身上卷,绞丝形尾。两面螭纹略有不同。此器上下有贯穿孔,从形状看,似玉具剑剑鞘所饰之剑珌。
 

      玉螭凤纹韘形佩,汉,宽6.5cm,高7.8cm。清宫旧藏。

      玉为暗白色,局部呈褐赭色,片状,中部为心形玉片,表面饰云纹,中心有孔。玉片上部透雕云头装饰,两侧分别透雕螭、凤,螭细身,大臂,长角,长尾,凤亦细身,长尾,头顶之翎长而分叉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cm,璧径11.5cm。
 此璧为和田白玉制。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
  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目前所见的战国玉璧中此件玉璧最为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玉螭纹韘形佩,汉,高6cm,宽5.2cm,厚0.5cm。玉为青色。大致呈片状,中间有一孔,孔外周镂雕螭纹。这种造型的佩中间酷似鸡心形,故亦称鸡心佩,是从古人射箭时保护手指的韘形器演化而来。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此璧为青白玉制,局部有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璧两面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谷粒呈旋状。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谷纹璧是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器,此件玉璧较一般的战国谷纹璧更为精致,谷粒圆旋高耸,其精致整齐超乎一般。所雕螭龙细颈粗身,肌肉微隆,挺胸似直立,尾自身后上冲贴于颈,形似猛兽,表现出蓄势待发之状。商、周以来,对于凶猛动物的表现多集中于头部,而对体形的表现则有所不足。此件战国璧之螭龙身体态势的刻画极为生动,在造型艺术表现上是一重大进步。作品自中部对半剖开,成一对合璧,从剖口看,并非原设计,应是重大事件发生时临时所致。

       玉龙螭纹洗,汉,长16.8cm,宽14cm,高2.8cm。清宫旧藏。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国家博物馆 

       战国 长6.2厘米 宽3.8厘米 厚0.4厘米
器片状,镂雕,两面纹饰相同,器表残存朱砂痕迹。中部雕刻一只蟠成圆环形的螭,背脊正中有宽带纹,内填饰阴线纹。螭拦腰咬住一裸人,并一爪抓臂,一爪抓腿,似乎正在将人吞噬。在螭的左右,分别镂雕一个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有类似的虎食人形象,被食之人与本器相同,神态安祥,毫无惊惧和挣扎之状,应该与当时的宗教神话有关。 

           

       汉代玉剑璏,长7.3厘米 宽2厘米 玉为白色,局部有褐色沁。器俯视为长方形,两端向下勾卷,侧视上部成拱形,其上雕刻蟠螭纹,雕双耳,像猫耳,长角,长眉上挑,眼成圆角度方型,并向外凸起,前额正中竖刻阴线纹,粗颈。螭背脊有一条阴刻线,后面一腿弯曲,卷云形尾。下部靠近一端有一长方形孔,孔两端较宽,下部稍窄,洞壁上留有拉丝痕。玉璏为剑饰之一,玉质洁白光润,螭纹雕刻精致。汉代是玉剑饰发展的高峰时期,出土和传世品都很丰富,这是因为当时尚武,人们对剑术十分重视,当时战争使用的武器,就是利剑。成年男子随身佩剑既威武又可防身作战,成为一种时尚。《晋书.舆服志》载:“汉天子以至百官无不佩剑。”作为镶嵌在剑及剑鞘各部位的玉剑饰,便大量制作生产出来。螭纹是汉代常见纹饰,在玉剑饰中经常使用 


      汉代螭纹璜形佩,长9.7厘米 宽2.6厘米。白玉,体扁平。璜形,镂空雕刻,两面纹饰相同。器通体镂雕两条螭纹,长角双耳,细眉圆目,鼻部下凹,螭身镂空雕刻,身饰“二”字纹及羽毛纹。玉质纯净,白润剔透,器表面光滑而平整,纹饰精美,线条流畅。用阳起、镂空和阴刻等雕刻技法,纹饰华丽,雕刻技法娴熟,艺术气息浓厚,是汉代典型的璜形玉佩,是汉代玉雕中精品.

此种镂雕璜形玉佩在汉代较为多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龙纹璜形玉佩,也为镂空雕刻,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造型与此璜形玉佩基本相同。此璜形玉佩又称之为“珩”,为组玉佩饰件之一。佩带时拱部朝上。《说文》云:“珩,佩上玉也。”是组玉佩中最上面的一块玉,在组玉佩中起主干作用。汉代组玉佩是由数件玉器串联起来,由珩、璧或环、琚瑀、冲牙、玉珠等玉饰组成。汉代玉器在继承战国玉器纹饰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纹饰和雕刻技法,如细如毫发的游丝刻。明高濂总结汉代游丝刻云:“汉代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如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继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汉代螭虎鸡心佩,长10.3厘米 宽4.7厘米 厚0.3厘米。青玉,有黄褐色沁。体扁平,略成弧状长方形,镂空雕刻。中心有一椭圆形孔,两端各雕一螭纹,首尾衔接。螭脸虎形,独角,耳部外侈,宽眉宽鼻,眼紧靠眉、鼻处,呈方圆形,鼻部有波折纹饰。身体蟠曲缠绕,镂空雕刻。


     湖南博物馆 

       战国琉琉剑璏。尺寸:长10.3厘米,宽1.95厘米,厚1.3厘米。
来源:1960年湖南长沙杨家山铁路工地出
白中偏黄,有沁色。器呈长方形,正面铸一身躯修长、弯曲如波浪的蟠螭。两端稍向下卷,下面靠一端处有长方形穿革带之孔。此器保存基本完整,蟠螭尾部一侧有开片。
从铸造工艺看,湖南这些仿玉琉璃器是采用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泥范铸造技术铸造成型的。中国早在商代就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其泥范铸造技术到战国时期应用更加广泛。战国时期的琉璃璧、琉璃环、琉璃剑饰等造型、纹饰,都是用这种技术用模压法一次铸造出来的,再进行打磨处理。湖南战国墓出土的玻璃器上的纹饰,如浮雕的蟠螭纹、谷纹等的边沿光滑圆缓,应该是模压后打磨成型的

       汉代螭虎鸡心佩。尺寸:长6.8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来源:1954年衡阳市蒋家山M4出土。
玉色黄白,片形镂雕,中间呈鸡心形,一端尖,一端圆浑。两侧镂雕螭虎,螭身用阴刻线毛片纹装饰。造型新颖,琢磨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汉代鸡心玉佩饰代表性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代白玉剑珌。长6.5厘米,宽4.5厘米。白玉,间有黄斑。玉珌,为剑鞘末端的饰件。梯形,上宽下窄,上下有通心穿。一面琢龙纹,一面琢兽面紋,龙首超出上缘,龙足健壮。

       战国白玉韘形佩。高6.6厘米,宽5.3厘米。白玉,有红黄沁。此器长圆形,中央有一圆孔,上端有一尖角。由带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状变化而来,镂空浮雕两只螭龙,一只龙头伸入圆孔,器正面饰以云纹,背面以细阴线刻简单线条。

        西汉螭纹玉剑璏。长5.8厘米,宽1.6厘米,厚2.5厘米。青黄色玉,带铁锈,上有高浮雕螭虎纹,躯体转折生动。典型的西汉风格。较一般玉剑璏小,可能是嵌于非实用的小剑的鞘上所用。

       汉螭纹系璧。长5.3厘米,宽4.7厘米,厚1.6厘米。白玉,有黄褐沁。系璧,作带上的佩饰之用,中心有一圆孔。正面高浮雕两只螭龙。背面圆孔周围饰绳纹,外琢云纹。

       战国高浮雕玉剑格。长5.8厘米,宽2.5厘米,厚1.9厘米白玉,褐色沁,双面不同纹,一面琢浅浮雕兽面纹,另一面饰高浮雕螭虎。

      汉玉高浮雕螭纹璧。外径8.8厘米,厚1厘米。青玉有绺,褐色沁。器作璧形,一面高浮雕双螭,一面浅浮雕几何云纹。

       战国高浮雕子母螭纹剑璏。长10厘米,宽2.35厘米,厚2.1厘米。白玉,褐色沁。器面高浮雕子母螭龙。

      战国螭虎玉系璧。外径4.72厘米。圆形,一面浅浮雕螭虎纹、另一面饰以如意云纹。 

       东汉螭虎出廓长乐文字镂空璧。长16.6厘米,直径13.5厘米,厚0.5厘米。在汉代,璧是一种最重要的礼仪用玉。凡祭祀、朝贺、纳聘皇后、征聘人才等典礼,都需要用璧。此外,璧也可以用为礼品、装饰和随葬。战国至东汉期间,流行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东汉时更流行在纹饰中,增加吉祥语铭文。 这件长乐璧,为东汉晚期器。璧上镂雕长、乐二字铭文,长字右下角缺损。汉代人有所谓的四灵信仰,因此喜好用龙、虎、朱雀、玄武装饰器物。而此件玉璧,在正中央上方是一圆弧形弯勾,弯勾右边镂雕鸟喙长眉独角龙,左边则镂雕螭虎,正是龙、虎对称的形式。玉璧的左下方雕有一只凤鸟,作昂首行步状,也代表朱雀。至于玄武,在汉代的表现形式众多,在此璧右下方则以另一只小龙来代替。四灵纹饰,灵活穿梭于玉璧廓内外间,打破局限于璧体内部或外部作花纹设计的传统,可谓难得一见的精品。 

       西汉玉卮。酒器。高7.8厘米,直径6.7厘米。青玉质,褐色沁。圆筒状,全器以高浮雕技法镂刻有两只圆雕双身朱雀,其间穿插五只圆螭。朱雀勾喙尖嘴、双翅上扬,双足下方有螭。朱雀后方另有两只螭,形态不一。 

      天津博物馆 

        汉代双螭出廓谷纹璧。高15.7厘米,直径13.9厘米,厚0.4厘米。
    玉质呈青色,多处有黑褐色沁。出廓部采用镂雕技法,双螭螭首相对,伏于璧上,中间以一尖状物相隔。螭圆眼、耷耳、独角,身以细阴线雕琢的圆圈纹及毛纹饰鳞毛,螭身造型卷曲繁复,线条灵活优美。玉璧表面饰乳钉纹,每个乳钉琢磨得规整统一,其地子打磨平整光滑,极显工匠完美的雕琢技艺和高超的治玉水准。

      汉代羽人拜螭纹鸡心珮。长6.7厘米,宽5.3厘米。玉人长发向后飘逸,肩生羽翼,拱手持物跪拜螭前。中心有圆孔,孔下有云水纹,背面有螭纹与虎纹。汉代玉器中羽人形象极为少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的文化与社会习俗有重要意义。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穿云螭纹熊纹剑璏。长11.1厘米,宽1.5厘米。青玉,表面部分黄化及铁锈,短边侧有一钻透孔,上面浮雕穿云螭纹熊纹,侧面有部分勾连乳丁纹,安装时先用胶漆粘在剑鞘上,再以丝带缠绕固定。 

       高浮雕螭虎剑首。上径6厘米,底径5.4厘米,厚1.9厘米。青白玉,底面微凸,成圆台状,光素,外区饰勾连乳丁纹。

     上海博物馆的几件带螭纹饰的玉器

     海昏侯墓玉器上的螭造型

       哈佛赛德勒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大汉楚王墓 

    【珠玉会】诚邀您的加入

      扫下方二维码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