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上的印章,现在已是书法作品整体的一部分,没有盖印,一般视为没有完成的作品。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古代印章是由官方铸印机构铸造的。皇帝即位、大臣上任、将军出证、调动兵马、颁布法令、公告等重要事项,都要用到印章。 皇帝称“玺”,是专称,多是上好玉质材料制作,故称“玉玺”。大臣称印,就是官印。还有烙马等特殊印记等用途。 古代私人印章很少。从流传下来的文物可见,汉代出现了私人印。书画作品上用印章,古代还没有形成这个风气,元代书家赵孟頫部分作品上,盖有私人印章。这毕竟是少数。 真正文人印章使用的开山鼻祖,是元代画家王冕。偶然以花乳石自己刻印玩,慢慢兴趣浓厚,最后坚持下来,就是篆刻艺术的前身。 当时有些文人竞相仿效,自己治印,因为都有较深厚的书法和学问修养,治印有很多讲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就是篆刻。 到了明清时期,文人治印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清代出土了大量古代碑刻,创新派极力提倡碑学,以毛笔模仿碑刻,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立体感,和斑驳效果,增强了书法的表现力,一时形成风气,碑学大兴对篆刻有较大助益。 清代出现了许多篆刻大家,邓石如、黄易、陈鸿寿(就是陈曼生,紫砂壶大家)、吴让之、赵之谦、黄士陵等,对今天都有较大影响。 印章的使用,一般分为姓名章及闲章,姓名章文字内容,就是作者籍贯、姓名、字号等,闲章文字内容,多半都是书斋号、吉语、成语、表明心志及文人情怀的诗句等,总之是比较“雅致”的文字。 姓名印章,一般是两方,一白文一朱文,之所以叫“方”,是因为方形。之所以方形,因为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方形代表“地”,有稳固的意思在内。人的一生要稳定,境遇也要稳定,稳定才能发展。以此寓意,姓名印多用方形,就慢慢成为“定式”。 姓名印,可以将姓名刻在一印内,也可以拆散成两方印,或者只刻名字。 闲章,有方形、椭圆形、圆形、长方形、不规则形等,有书家或画家完成作品,视整幅作品,有分量不足的地方,加一方印,增加局部分量,所以又叫压角印。 这就是印章产生的历史渊源,大概就是如此,提供给爱好者参考下。不对的地方,请高人留言,一起探讨。谢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