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期体育老师总会让大家在运动前拉伸。 现在健身房,还是公园、操场中, 都能看到大家都会在训练前后进行拉伸。 但运动前后拉伸会对自己有益吗, 这个问题恐怕很少人熟知吧; 还是只因为看到别人都在拉伸, 自己摆摆样子装作是经常运动的; 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该如何拉伸肌肉才会对自己有益”。 1 拉伸的好处 「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 我们的骨骼没有主动运动的能力,我们所作出的任何动作,都是由肌肉牵拉骨骼所形成的空间位移,而肌肉只有一个功能:使自己的长度变短,称为“收缩”。 由于肌肉连接不同的骨骼,跨越不同的关节,所以当肌肉变短的时候,会带动关节折叠。 (肩关节活动度) 「 提高训练效率 」 在运动训练中,我们的训练目的是强化肌肉,而强化所需的是让肌肉在收缩的过程中对抗阻力,也就是力量训练、负重训练一类的抗阻训练。 当肌肉本身很“短”时,它能提供的收缩距离相对更少,在训练前先进行拉伸可以让肌肉先变“长”。 在肌肉“长”的状态下,从一个充分拉长肌肉的位置保持着阻力对抗,直至缩到最短,这种较长的收缩距离可以让肌肉在训练中受到更多刺激,训练效果更好。 「 预防损伤 」 肌肉拉伤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损伤,缺乏拉伸会提高发生这类损伤的风险。
拉伸和拉伤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的肌肉可以分为两部分,肌腹和肌腱。当肌肉本身“短”,且不容易被动拉长时,本应由肌腹承担的张力就不得不由肌腱承担,如果运动幅度过大或者受力过急,就可能导致肌腱的拉伤甚至断裂。如果经常进行拉伸,可以让肌肉的肌腹部有正常的伸缩能力,就可以避免肌腱损伤。 2 不正确的拉伸 「 不做放松 」 肌肉不仅有“长和短”的变化还有“松和紧”的变化。 肌肉的结构从整体到小分区是:肌肉--肌束--肌纤维 一块肌肉包含着若干股肌束 一股肌束包含着若干股肌纤维 由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持续发力的状态,所以肌筋膜会适应性的收紧,也就是俗称的“肌肉僵硬”了,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拉伸,肌筋膜会分散一部分拉力,让肌肉难以被拉长。
直接拉伸不能让肌肉恢复伸缩能力,会降低拉伸的实际效果,所以拉伸时应该先确保肌肉不是紧张僵硬的,拉伸紧张的肌群时应该先做放松。 「 不注意关节 」 很多时候我们在拉伸的时候,会选取两个位置,然后只追求这两个位置的接触,比如手掌碰地,头碰膝盖,手拉脚背等等。 但肌肉的生长位置需要折叠特定的关节才能拉长,如果不了解肌肉的构造,只追求幅度,就会导致拉伸无效,甚至拉长不该被过度拉长的结构组织。 所以拉伸时应该更准确的执行动作,确保折叠了正确的关节,拉伸了正确的肌群。 3 如何正确的拉伸 上面的错误,如果都避免了,基本就是比较正确的拉伸了,接下来具体说一下正确的拉伸的几个要素,和如何怎么落实。 「 放松 」 筋膜的放松主要通过按摩手法来实现,如果有在健身房上过私教课的人,应该有在开始训练之前,被教练按的惨叫的经历。
对于肌肉紧张的人来说,刚开始放松会比较痛,按摩一段时间后肌肉不再紧张,痛觉就会明显下降。 「 精确动作 」 这是一个相对更需要系统学习的部分,如果你对人体的关节、肌肉结构完全没有概念,那么动作做出来会出现不够正确。 想要提升动作精度,适当学习很有必要,可以购买一些拉伸相关的书籍。找专业教练指导是更好的选择。 「 保持拉力 」 拉伸尽量做静态的,不要过度在意幅度,调动了正确的关节和肌群,折叠幅度能到多少就到多少。
如果把痛觉量化成10个量级,1为完全没感觉,10为疼到休克,通常建议拉伸时的痛觉控制在7左右。 如果你在拉伸时不自觉的叫出声,不自觉的面部抽搐,都说明当前的痛觉已经超过7了,尽量让自己在表情淡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张力进行拉伸。 4 拉伸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静态拉伸动作要领与拉伸的肌肉部位: 1.婴儿式 涉及肌肉:背部肌肉 要点:跪立,双腿分开,臀部坐向脚后跟,身体向前,试图用额头触地。 2.骆驼式 涉及肌肉: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要点:髋部向前推,稍微向上,不要过度挤压腰部。 3.靠墙伸展胸部肌肉 涉及肌肉:背部、胸部最宽的肌肉。 要点:面对墙站立,右手推墙,身体慢慢地离开墙壁,另一面重复。 4.站立颈部伸展式 涉及肌肉:斜方肌。 要点:站立,双腿并拢,微微屈膝,手将头部向前倾斜,下巴找胸部。 5.简易单腿前屈式 涉及肌肉:腘绳肌。 要点:站立,一只脚在前,背部挺直。双手放在髋部,从髋部开始向前折叠,另一条腿重复。 6.前屈折叠式 涉及肌肉:腘绳肌和小腿肌肉。 要点:坐在地板上,双腿并拢伸直向前折叠。 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说,在训练前的拉伸推荐每个肌群20秒以上,通常就是深呼吸十次的时间。 对于不怎么运动的人,训练前的拉伸推荐保持的更长,可以达到2-5分钟。这部分人群有时甚至可以不做训练,仅做全方位的拉伸,每个部分都拉伸到位的话也得用1个小时甚至更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