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推动“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的建议

 波斯猫吧 2018-02-26
当前各级各层正按照省委“大走访”活动的部署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深入农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排查问题、收集诉求、征求意见,初步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能满意、社会真欢迎的叠加效果。但是,在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走访中还存在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上有误区。有些走访人员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缺少深入了解和感同身受的真情。二是方法上欠妥当。有些走访人员情况不熟、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说外行话,和群众谈不到一块去,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三是效果上有偏差。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惠农政策落实的公平性、集体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等方面,既抽象又具体,既有利益纠结更有情感之争。所以,对反映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上,缺少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特别是当前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走访对象多以老年人为主,还有一些农户全家外出,导致走访收集到的问题诉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大走访”只有“走”在实处、落到实处,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如果“走”得声势浩大,却“访”得不深不实,把“大走访”当成任务应付一下,或者虎头蛇尾,开头“了了”,结尾“草草”,效果不大。笔者认为,开展“大走访”活动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变“要我访”为“我要访”。大走访活动不仅是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开展大走访,首先要有很高的站位,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履行政治责任、事关事业兴衰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大走访活动的意义,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坚持领导带头,明确领导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全面负责本单位走访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走访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示范带头、以上率下,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参加走访,带头解决问题,为其他人员部树标杆放样子。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走访氛围,积极挖掘大走访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定期在报纸、电视、简报等媒体刊登,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造浓氛围。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变大走访为“会”走访。大走访是一门学问。对各级干部来说,除了具备“我要走访”的主动,更要有“会走访”的本领。因为不熟悉基层尤其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有的干部下去以后情况问了一大堆却没把握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些都是能力不足、不会走访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想让单位的普通职工由走访的外行,变成“专业人员”,不但需要热情,还需要专业技巧,防止乱收集、乱表态,造成不良影响;既要走访收集诉求,又要避免推卸责任,能解决的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诉求要分得清清楚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加大对走访的人员培训力度,确保让所有走访人员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展大走访、究竟怎样开展大走访,以及开展大走访工作需要注意的有关细节问题,特别是惠农政策,低保户、建档立卡户的条件和标准,农业补助、土地确权、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使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都要系统地培训,使走访人员掌握入户走访开展调研的有关方法技巧,确保走访人员能够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群众的问题,解答群众的疑惑。同时,要优化人员配置,高效利用资源。以走访需要为出发点,群众满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各科室的职能,分析走访人员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地配置适需对路的力量资源。分类型进行走访,对单位中熟悉农村、在基层工作过“农村通”,要安排走访重点户,对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则安排走访一般农户。单位内有些人、有些岗位比较忙,他们收集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如果还要本人去处理、反馈,走访人就会有畏难情绪,不利于走访的开展和问题的收集,因此,各单位应该形成专门的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人员分工和力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形成走访常态化。一方面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督查。各级各部门要建立自上而下逐级抓落实的督促检查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督查工作的常态化,力求做到全面、详实、准确、客观地反映大走访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大走访抓得紧、落实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强化督查权威,促进大走访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要开展自下而上的评价。让群众评判工作成效,让群众评价干部形象。走访人员宣传政策的水平、倾听意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给村组干部和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走访人员有最直接的认识和感受,有最客观和权威的评价。走访单位应当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听取群众对走访人员的评价,及时进行反馈,促进走访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大走访变成“常走访”。集中走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要把大走访变成“常走访”,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奖惩考核激励机制,由谁来监督落实,则更需要未雨绸缪,及早拿出详细的制度设计。开展大走访,对地方来说,既要完成短期目标,把集中走访开展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又要着眼长远,积极构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干部和群众、企业之间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在经常性的面对面、多见面中拉近距离、建立感情,把“常长细实”的要求落到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