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言敢谏的礼部尚书刘瑞

 文山书院 2018-02-28
直言敢谏的礼部尚书刘瑞 
    明嘉靖四年(1525)秋,新任礼部尚书的刘瑞回澧州省亲,归里不数日,却因病而卒。他的去世,立即惊动了紫禁城,世宗皇帝悲痛之余,翻览《禁垣奏议》,对刘瑞侍弘治、正德、嘉靖三朝20多年来的一系列奏论建言,越看越觉赞赏,禁不住当众“嘉之”。于是,一道为刘瑞“特建忠清祠,配享范文正公,令子孙永奉祠祀”的诏书飞马快递澧州。从此,澧州城西北隅的文正书院(今澧县一中)北侧,一座肃穆壮观的忠清祠,雄峙了200多年,成为澧州士子修身养道的崇仰之地,直至清初随华阳王府一同被废毁。现在,忠清祠虽没了,但刘瑞这个代表着正直、敢言和忠诤之臣的名字却没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明史。列传》有其传记,《直隶澧州志》的记载多达4处。今天,每一个细读这些史料的读者眼前,都会出现一个鲜活坦荡的谏言君子的形象。 
    刘瑞(?—1525),字德符,祖籍四川内江,父时斅,官山东佥事,以廉惠称。去职后应时任华阳王府教授的李吉安之邀,寓居澧州,生瑞,瑞少进州学,聪慧异常,举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授职检讨。 
  刘瑞一生好学洁修,遇事辄有主见,又敢于建言。当他初入翰林院,恰遇清宁宫火灾,见皇上请来大批僧人斋蘸,便以“请罢醮坛”、阻止劳民伤财的奏言,赢得满朝文武百官称许。不久,朝廷召集内阁讲官延访治道,刘瑞又以一篇“故阉李广门下内臣,宜悉治罪。前太监汪直,先帝罪人,今来觊用,当斥远之。副使杨茂元、郎中王云凤以直言获罪,宜召复其官。京师之万春宫,兴济真武庙、寿宁侯第,在外之兴、岐、衡、雍、汝、泾诸府,土木繁兴,宜悉罢不急者。都匀之捷,邓廷瓒冒其功。贺兰之征,王越启其衅。请追正欺罔之罪”的慷慨陈词,惊动了朝野!因为此言直陈是非功过,抑皇亲国戚之奢,道民心国政之弊。史有“弘治中兴”之称的孝宗皇帝闻报后,深以为然,从而引发了一场反奸宦、减土木,、罢慵官、平冤屈的斗争。 
    1506年,明武宗即位,刘瑞疏陈端治本九事。奏请新帝召回原被错误夺职的祭酒章懋,侍郎王鏊,都御史林俊、雍泰等官员;同时超擢参政王纶、副使王云凤、佥事胡献、知府杨茂元等一批能臣廉员,“由是,诸臣多获进用”,刘瑞显然成了一位不顾自身进退,敢于伸张正义,深受正直阁臣爱戴的言官。 
    在明朝宦官当权日益严重之时,刘瑞的做法深伏危机。1510年后,大宦官刘瑾用事,首先是剥夺刘瑞的言事权,逼迫他谢病辞职;接着诬蔑他在朝廷的所谓“结党”罪,削去俸禄,遣出京城,至贫不能还乡;再接着,又以所谓错荐雍泰罪,除了雍名,还把刘瑞仅存的一点粮米罚没输塞上。被诬害得穷困潦倒的刘瑞“坐是益困”。经过千辛万苦回到澧州后,只得依靠从母子李充嗣的援助生存下来。后来,他在澧籍名儒高堂的支持下,始倡正学,授徒自给。由于刘瑞的渊博学识和高贵品格,吸引了众多士子从他就学,造就了后入祀扬州名宦祠的澧籍名臣高鹏等一批人才。年仅32岁的南通知州高鹏死后,刘瑞为鹏写的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君行道,而位不显于朝廊,有廷式之行,而禄不逮于后昆。为乡善士,为国梁臣。”可以说也是他自己一生奉行不逾的准则。 
    刘瑾被诛,刘瑞得以昭雪,先是以副使督浙江学校,继召为南京太仆少卿。嘉靖2年(1523),由南太常卿就迁礼部右侍郎。此时,大约已年近60高龄的刘瑞,铮铮建言的忠骨不改,不仅针对世宗帝治灾治政治国的失误,联合同朝官员,“条上六事,且言斋醮无益且妨政,织造多费且病民”,得到新帝的采纳。而且在嘉靖帝为自己的生父母争名分的“礼议”之争中,又偕九卿合疏,极言大宗、小宗之义,一疏数千言,深深影响了那场政争的走向。因此,明世宗不仅将他擢升为礼部尚书,还对他的逝去表示了不尽的悼念。隆庆初,瑞被谥“文肃”。至今,“澧州刘文肃”已成为一个正直言官的代名词,在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