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十五条讲解十六条原文

 杏林博览 2018-03-01

第十五条原文总结:

太阳病,项背强紧紧,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者,项背强紧紧,这里省略“头痛,发热,腰腿疼痛及麻黄汤方症的症候群”,项背腰腿者,言其部位,这些部位者,均是表阳病的范畴,“强”表示程度,用阳强悍而不柔和,“紧”表示风寒之气的加临,有畏寒怕冷的淅淅恶风寒主观意思,第二个“紧”名词转化为动词,指疼痛带来的症状,如汉时韩信谓刘帮曰:“君善将将者是也”,所以这里的“紧紧”二字重迭呢?第一个“紧”是代表风寒之性,第二个“紧”名词转化为动词,表示疼痛的急迫性。

项背强紧紧,后世有的书上有“然”字,即“项背强紧紧然,“然”指外  状,痛而不忍之状态,也是语气的助词。

论中曰:“反汗出恶风”者,这里的“反汗出”的“汗出”已递属为桂枝汤方症的主治范畴,“反汗出者”,是不当汗出而汗出者,是属于前趋症中,已用过了表汗之剂,如麻黄汤,大青龙汤等等,论中曰:“发汗后,脉浮弱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无汗虽然是麻黄汤,青龙汤方症,但是经过过了汗出的过程后,已递转为桂枝汤的方症。

项背强紧紧者,仍当属于麻黄汤的治疗范畴,汗出而营卫不和,即营和或卫不和,或卫和而营不和,论中即曰:“复发汗,先共时发汗而愈”是也。

汗虽出而不能透彻,表示表阳不能通透惯彻,即论中所曰:“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此虽然汗出,但表邪未退,凝滞局部(项背腰腿部)的邪气仍不能温运,大有六分汗出四分不汗出的概念,不得通身之汗出而解,此时再与麻黄汤与青龙汤剂者,则属于劫伐之剂,故先用桂枝汤调营和卫的情况下,加麻黄即宣而散之,也载阳还表以解凝结之寒。

项背强而紧束疼痛,本不发汗出,今反而汗出恶风者,说明是太阳伤寒之症,用麻黄汤后,是麻黄汤法导致了汗出,汗出当表邪解散,营卫和调则愈,但是服用发汗剂,虽汗出而邪气未退,汗出者,即释放阳气,也损耗阴液,背为诸阳之表,失去阳气的温运,津血的滋养,表阳处于项背强硬紧束疼痛的悍性状态。

这里仍用桂枝汤法者,是以调和营卫,气血,阴阳之大局,虽然汗出而表阳未得完全的宣发通透,更不能引桂枝汤法所调来的津液之源来敷温周身,这就是不得通身之汗出,邪气不能退尽的后果。这里的反汗出恶风寒者,是以邪气导致太阳脉症病的结果,并不是生理上的太阳经及经络中的太阳经系之为病。因为经络与生理中的太阳系呢?是局部性质的,并不是全身性的阳笥之为病患,如论中所曰:“脉阴阳俱紧,一身手足尽热,”均是指的表阳病中的太阳病,是指的有具体邪气的作用下产生的太阳病,这个太最病是具有全身性质的,并不是局部的太阳膀胱府病与经络之为患。

今汗出恶寒者,表阳症中的桂枝汤方症,项背强痛者,是太阳病中的邪气不能随汗出而彻,所以加入麻黄,葛根升发宣通透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桂枝汤法是总调阴与阳,也就是说能调和三阴与阳三之气,所以我们前文讲过桂枝汤法,狭义 的讲是调和营卫,局部的讲是调的血气,广义的讲是调的阴阳,加入麻黄者,以载桂枝汤所调和的阴血水津之气,以从阳达表,葛根升而发之,以复有形之津血的即滋且养殖的动态性,使表阳得宣,津液得敷,则正汗出,邪汗出乃愈。

 

 第十六条原文解读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这里就在说明三阳合一分的概念,因为太阳为表阳,阳明为里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

太阳病者,三阳中的表阳病,即表阳症,本当以桂枝汤,麻黄汤等表散之法,以协助正阳之悍,驱散邪气,表阳开邪气退则愈。

太阳病者,表阳症,是邪气把元阳之气调至受邪之域,三阳者,是合一分三之势,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病者,以开太阳为目的,这里并非单指麻桂剂,凡具有开发功能的表散药均是允许的。

太阳为病,邪气把元阳之气调至受邪之域,正邪之气相搏结,开太阳的目的,是以布发正阳之气,是用阳产生的悍性,是属于以阳胜阴的正治之法则。

发汗则是属于驱散表邪气的一种方法,是邪气处于表阳中的太阳之域。全身的正阳之气均处于表阳,产生太阳之为病,所以我们临床上治疗外感时,注意休息,不喝茶饮酒,服药后,吃以稀粥,使正阳之气不受牵肘,全力一捕,一直对外,使邪气去而正气复则愈。

论中也有视其邪气所在而调之,如“伤寒不大便五六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此小便清者,虽不大便五六之日久,是属表阳约束了里阴的运转功能,这正是太阳与太阴相对而存在的表里关系。表不开里不和,太阳不开发,太阴不升运,表不开,里不和,相对表解里通则愈。

太阳病,不以开发通透表阳法,却与攻下之剂,徒伐无故之里阳,舍邪气之域,攻无故之里,导致里阳不足,邪气内陷,或为结胸,或为痞症等等者,因为论中有“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今下后不作结胸与痞症,其太阳病中的表阳不随攻下而内陷,其太阳气仍能扶助元阳,以载邪气上升外达而作气机上冲之势者,可再与桂枝汤法,方用前法之禁忌,使桂枝汤调的阴阳,气血,营卫,以复还表阳中的太阳之气则愈。

如果攻下后,其太阳气已不能借三阳(元阳)之气,以复载还表阳者,就不能形成太阳之气的上冲之势(这个上冲者,即呃逆),知邪气已从表阳中的太阳病内陷,即中所曰“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是不可以再与桂枝汤法,以增加不必要的壅滞之碍。

本太阳病,不以汗法,却与攻下法,攻下后,里阳不虚,太阳邪气,不能下陷,正阳之气复载阳还表者,再与桂枝汤法,调而和之,使太阳持有本之元气,即复阳还表,也驱散邪气。

本条说明三阳中的太阳病处于一个动态观,其气上冲与不上冲者,表示了太阳是否能载阳还表,或随邪气内陷的一个临床表现。

其气者,是指三阳中的太阳之气。

若不上冲者,即是指的太阳之气。

   病虽在三阳中的太阳,但是太阳的背后有阳明,少阳,阳明是合阳火气热之盛大,少阳枢发风阳火热之势态,这个三阳同处的空间结构,均是支持着三阳中的太阳,并不是孤军奋战,是属于阴与阳者,合一分三的概念。

   如果攻下后,邪气内陷,当与邪气所处的域区而随症以法求治之,也即内经所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定其血气,各守其乡”之论。

周末喜相逢,学习共提高

星期天晚上八点准时开课,仍有中医佛手带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深入圣典,理解圣典,用好圣典,舍此又有何所求,没有走过山峰岗岭的人,就不知道出路在那里,不经过寒冬的人,不知到夏天般的热情,打破瓶颈路坦途,宝剑当从磨砺出。

今天晚上要学习的是原文第十六条,总结第十五条,这里医圣会告诉我们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概念,以及其气的动态观,临床上严肃的告诉我们,其气在病态中的质与量的变化,这个变化为论中展开后即作辅甸的作用,也有伏笔的奥妙。YY房间(435118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