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指的是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只。每只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同时石鼓文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并且挖掘事件也比较早,是与唐贞观年间出土于宝鸡的凤翔。不过因为上面并没有年代款识,加之缺文少字,而十首诗的诗意又十分隐晦,所以未能考证出石鼓何时所作。据唐代学者研究,认为石鼓文字记载了周宣王出猎的场面,因此断定石鼓为周代遗物。不过究竟篆刻于文王时还是成王、宣王时,仍有争论。当时,石鼓文并未被看成是史料,而是被看成研习书法的好模子受到书法家的重视,这使得石鼓文字以拓本形式流传至今。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提出各种看法,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最近,高明先生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根据石鼓文字形体、刻制工具与秦君称谓这三方面的证据认为石鼓文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称公又称嗣王的,比较符合石鼓文的内容,文字特征与刻制工具也属于这一时期。唐兰先生曾指出诅楚文和始皇刻石皆晚出,认为石鼓应在前四世纪(献公时)。Gilbert L Mattos (马几道)在研究秦石鼓时也认为刻石的风气在中国出现较晚,所以石鼓应该是前五世纪的作品。这种见解与高明的看法结合,可以为石鼓文产生于战国晚期的说法提供比较合理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