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书法 | 甲骨文艺术 (5)

 青木森森 2018-03-03

五:甲骨文的刻辞与载体的整治形式

甲骨文字的主体是占卜记录,一条完整的卜辞由七个部分组成:

  (一)前辞,或称“叙辞”。卜辞前部记有干支、地点、贞人名的部分。

  (二)命辞,即命龟之辞,亦称“贞辞”,或称“问辞”。

  (三)占辞,或称“果辞”,即根据卜兆所作出的判断辞。

  (四)决辞,即占卜事项取用与否的专用词。

  (五)验辞,即记录占卜结果应验与否的刻辞。

  (六)序数,或称“兆序”,为卜辞兆纹旁的数目字,用以标明占卜时的次序。

  (七)兆辞,一称“兆记”,或称“兆语”,即卜兆的专用语,这些专用术语刻于卜兆旁。

  殷墟卜辞有多种辞式,这是由于不同的占卜形式产生的结果。殷墟卜辞的辞式可分十类:

  (一)单贞卜辞: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内容只进行一次卜问。

  (二)重贞卜辞:对于相同的某一内容在占卜时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连续卜问。

  (三)对贞卜辞:是对某一内容,以否定和肯定的语意各卜问一次。

  (四)重复对贞卜辞:对某一内容,以否定与肯定的语意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反复卜问。

  (五)选贞卜辞: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内容分别进行一次卜问。

  (六)重复选贞卜辞: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内容,分别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反复卜问。

  (七)对选卜辞:由若干内容并列的对贞卜辞所组成。

  (八)三联卜辞:重贞、对贞、选贞卜辞的结合体,为殷人最复杂的一种占卜辞式。

  (九)定型卜辞:殷人占卜时所用固定形式的卜辞。

  (十)五祖型卜辞:为第五期所独有,所祭对象不出五世直系近祖,即武丁、祖甲、康祖丁、武乙、文武丁。祭必用丁祭,以牢为牺牲。

  以上各类辞都是锲刻在已整治过的甲骨上的。所谓的整治是指将要书刻的甲骨进行脱脂处理,并刮磨甲骨的正反表面,以适合书锲。古有专职司卜,《卜法详考》说:“龟人主治龟,以待卜”,这是一门非常神玄的学问。《周礼·龟人》记载:“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上春衅龟,祭祀先卜。若有祭事,则奉龟以往,旅亦如之,丧亦如之。”据目前考古发掘所知,出土占卜用的有象、鹿(各类鹿)、马、猪、羊、牛(黄牛、水牛)、龟甲(龟腹甲、龟背甲)等动物的甲骨。殷人占卜用的最常见的是用牛的肩胛骨(左、右肩胛骨)和龟甲(龟腹甲、龟背甲),个别刻辞也见于动物头骨,如牛头刻辞、鹿头刻辞(见图一)等,动物的肋骨很少用,出土的肋骨特别难以辨别其物种。

  一块完整的牛肩胛骨有骨面、骨脊、骨臼(见图二)、茎块四个部分。在整治过程中要锯除茎块及部分骨臼,削平骨脊然后刮磨骨面。有骨脊(或称胛冈)的一面,上有钻、凿、灼,我们称它为反面。肩胛骨有三个面可以刻辞,分别称为骨面刻辞、骨背刻辞和骨臼刻辞。

  牛肩胛骨的整治形式有:1.完整型牛肩胛骨,即保持骨板的原形。2.整治型牛肩胛骨(见图三),除茎块、背脊,这类形式在殷墟的骨板中最常见。3.Z底型牛肩胛骨(见图四),骨板较薄的部分底部成Z字形,这类整治形式为祖庚、祖甲时期所特有。4.条型牛肩胛骨(见图五),即从牛肩胛骨中截取长条形的一条骨板,用作占卜,这类整治形式始于祖庚、祖甲时期。

  龟腹甲的整治形式有:1.全型腹甲(见图六),即除去背甲后所保留的全部腹甲,殷墟的腹甲中极少见。2.全桥型腹甲,为除去背甲后,将甲桥四角整修成弧形。3.半桥型腹甲,在甲桥中间把龟锯开,使龟背、腹甲上各带有一半甲桥,然后修整留在腹甲上的甲桥四角成弧形。4.无桥型腹甲(见图七),即把甲桥完全留于背甲,取用无甲桥腹甲。

  龟背甲的整治形式有:1.半型龟背甲(见图八),将完整的龟背甲沿中线纵对剖成左右两半整治而成。2.带型龟背甲,将半型龟背甲纵对剖,取用靠脊椎处的条形龟背甲。3.椭圆型龟背甲(见图九),在龟背肋甲左右区域各取一个椭圆形背甲。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