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残生歌以《示儿》

 龙叔文馆 2018-03-03




作者:Fox Maid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残生歌以《示儿》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绍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说到陆游,总不经意会想起他的爱国壮志、忧君忧民,他的一生,贯穿始终的,终究不过“爱国”二字!陆游一生,笔耕不辍,作诗词万余首,现留存九千余篇,是我国留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内容涵盖各个层面,且均有较高的成就,风格迥异,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慷慨激昂和杜甫的沉郁悲凉、悲壮低婉,尤以爱国诗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说,陆游是一个全能型创作诗人,我们很难明确地判定他是婉约派或是豪放派,他的诗词,既不缺奔放慷慨,也不乏清奇恬淡,在宋朝,似他这般,在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游刃有余的,可能只有苏轼了吧!当然,爱国永远是陆游的代名词,这也意味着,陆游的作品是永远不会脱离这二字的,但是,除了爱国,陆游其实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方面,通过他的诗歌,可以了解一个多面的陆游!

一、少年壮志、主战报国

《陇头水》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疆,男儿堕地志四方,

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陇头水》是陆游少年时期的作品,此诗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率意直白,但是已经可见陆游深厚的创作手法,陆游想象与前方将士谈话,通过对将士的劝慰,表达出自己对“和亲”政策的谴责,抒发了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其实,陆游是在以前方战士自喻,流露自己欲上战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诗歌中共有三幅图景,图景一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图景二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图景三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通过三幅图景的鲜明对比,表达陆游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嘲讽和无可奈何,揭露出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偷一己之安、忘百姓之苦,同时流露陆游坚决主战、收复山河的壮志!

二、哀己不幸、怒国不争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可能是陆游知名度较高的一个作品了,陆游羡慕诸葛亮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而自己却只能苟且偷安,眼看国土一片片沦陷,心中悲愤压抑,却难以抒发,抑郁之情,不言而喻。年轻时的自己立志报国、收复山河、回归故土,而今两鬓斑白、眼看山河未复,却又无能为力,一切都成了空谈。多羡慕诸葛孔明率三军北伐、克复中原、恢复汉室!此时的陆游已经六十一的高龄了,早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自己却早已被罢官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六十八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此诗第一篇描写风雨欲作的情形,第二篇遥想自己能够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克复中原,年轻时的壮志不能够实现,而今只能在梦中实现,不得不为陆游这悲凉的爱国情怀所动容。“铁马冰河”,那是“我”的壮志啊,如果不能实现,那么,请“入梦来”吧!陆游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自己那颗报国的初心,尽管现实阻碍,但却激励着后来人坚持抗金、收复故土!

三、沈园题壁、佳人零落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说起陆游,不得不提起一代佳人唐婉,至今,无论多少次读起《钗头凤》,都不禁要落泪,只为这份爱而不得!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四、我居田园、我亦逍遥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是陆游的记游抒情诗,描绘了山村田园生活的恬淡安宁、农人的好客热情、山间风景美丽俊秀,表达出诗人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其中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流传甚广,陆游于景寓理,在写景的同时给予深刻的思辨,诗人信步游玩于山阴之间,山峦层叠,此起彼伏,流水汩汩,快意穿行,眼看着山前已无路可去,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而今,这两句诗往往用来形容这样的情形,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作此诗之时,陆游早已六十二岁了,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而他自己,对宦海沉浮、人情世故,早已淡然,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诗中,很多细节刻画十分经典,令人回味。“小楼听雨”、“深巷卖杏花”、“闲作草”、“戏分茶”,这是该有怎样的闲情逸致,才能写下这么恬淡的词句呢?我想,陆游的内心,一定有一个“桃花源”,脱离南宋、脱离人世的“桃源”,而在这样的净土之中,他会是真正闲适快乐的、不会被俗世所拖累!



五、《示儿》告终、初心依旧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知怎的,在了解了陆游的一生之后,每次读到这首诗,泪水都不禁噙满了双眼,泪眼婆娑,只为这份不灭报国心、慷慨凌云志。“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想爱国,也许并不需要你去上阵杀敌,也不需要你去收复山河,只要你心中有你的国,时刻不忘你的报国心,那么你便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了!至死一刻,你想的不是自己,不是家人后事,而是你那念念不忘的故土失地,也许,这个朝廷让你失望了,也许,苟且偷安的当权者让你心寒了,但是,在那样一个时代,你就是一抹光耀,前行不惧、此生无畏,一腔热血付国家!为你高歌,歌以《示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