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课敲板|有关介入,看看你都了解了吗?

 王芳军教授医家 2021-08-19

01

什么是介入?

介入,是一个口语化的简称。作为学科的名称是指“介入放射学”,目前也称“介入医学”,它是将医学影像学与临床医学融合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同时,介入也是“介入诊疗技术”的简称,即代指各种介于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之间的新型诊疗技术手段。可参见本号文章“什么是介入?”。

02

介入有什么特点?

1.有影像设备的引导:在能够“看穿身体”的影像设备帮助下,不需要切开人体,就能看到体内脏器和病变,实现“可视化”。

2.创伤轻微或无创不用切开,当然创伤就小了。有些情况下可通过口腔、肛门、阴道等自然腔道进入,从而实现无创。

3.诊断与治疗相融合:介入医生能够通过影像设备直接看到病变,疾病的诊断就很容易明确,随即又可立刻转入治疗过程,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或“诊治一条龙”。整个过程都看得见,治疗过程中又可继续诊断,如果判断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立即追加治疗也非常方便。

03

介入有什么用?

总的说来,如果吃药效果不佳,又不能或不愿开刀的病,都可能通过介入方法得到解决。比如动脉、静脉、尿路、胆道等处堵塞,咯血、便血、尿血、呕血,糖尿病下肢冰凉,甚至是顽固性高血压等等,介入医生用针和细小的导管等器材,无须开刀,也许就能顺利解决,见效往往还很快。如果有这些情况,不妨找介入医生看看。以下的图片都是介入过程中采集的,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疾病。

04

介入有什么优势?

概括地说,介入诊疗有以下优势:
1.可以远道施术:借助于导管等器材,可以从对病人最有利、远离病变的部位入手,将治疗器材送达病变局部,再施行精细的治疗。比如,头部有病,我们可以方便地从大腿跟部进管,经血管插管到头部去,从而避免直接切割或穿刺头部。
2.创伤轻微,容易耐受:借助于影像设备这“第三只眼睛”的引导,无须开刀即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从而进行准确的治疗操作。
3.可重复性强:由于创伤小,不会造成局部的粘连和组织缺损,因而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治疗,直到病变完全康复为止。
4.定位准确:有影像设备作实时的引导和监控,没有视觉盲区,因而可以“指哪打哪”。
5.疗效高、见效快:对很多病变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并发症发生率低:也就是说安全性高,由上述多种优势的综合作用所致。
7.方便联合应用多种介入技术:介入诊疗技术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和优势,可以方便地联合应用,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05

介入能够应用到哪些情况?

介入”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头颈、胸腹、四肢等各个部位,涉及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等各个系统器官的病变诊治。

介入放射学按诊治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涉及学科可分为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等学科分支;介入诊疗技术按进入途径则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类介入技术。

总之,介入放射学自1976年成形以来,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诊疗体系,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门类,应用范围很广。

06

有哪些影像设备可以引导介入?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实施操作是介入诊疗的鲜明特色,故影像设备不可或缺。目前最常用的介入引导设备是DSA(见下图,另可参阅爱课敲板|有关DSA,那位,你确实清楚了吗?B超、CTMRI也可引导介入,在定位穿刺、肿瘤消融等方面也各具优势

07

常用的介入器材有哪些?

1.穿刺针  几乎所有的介入诊治操作都要用到穿刺针,基本结构相似,但规格型号依诊治目的而异。

2.导管  其基本结构一致,但头端形态多样,粗细和长度也各不相同,以适应不同诊治目的的需要。

3.导丝  常用于配合导管完成复杂的超选择性插管。

4.其他器材  导管鞘、扩张管、支架、滤器、连接管、注射器等;压力注射器常用于血管造影;还有不同的栓塞剂等亦常被选用。

利用上述那些相对比较简单而细小的器材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影像特征以及有无特殊的病原微生物等资料,实现准确诊断的目的。也可通过这些器材对各种病变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管腔疏通、扩张成形和体腔引流等的一系列治疗操作

08

介入也要用到药物吗?

是的,介入也常用到药物,但常为局部使用。可参见本号文章“介入局部治疗好处多!”。介入所用的药物可概要归纳如下:

1.对比剂  大多数介入诊疗特别是血管性介入诊疗中,对比剂必不可少,目前多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使用时要注意患者有无过敏史,并了解肾功能情况。

2.麻醉剂  用于皮肤穿刺点的局部浸润麻醉,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

3.抗肿瘤药  用于肿瘤患者,经导管进行肿瘤局部的化疗灌注或化疗栓塞。

4.溶栓药  用于急性血栓的溶栓治疗。以尿激酶最为常用。

5.其他药物  介入诊疗应常备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西地兰等,以防发生意外。术前常用镇静剂安定和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血管性介入诊疗术中常须应用肝素以防凝血;其他如抗生素、止血药、血管收缩药、血管扩张剂等,根据诊疗目的进行选择。

相关知识还可参见下述文章:

看得见,打得准,“精确制导”式的介入治疗值得推崇!

本号介入知识科普集锦(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各位“粉丝”和读者积极关注并转发,使介入这“第三大诊疗手段”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也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及时的治疗吧!

本文文字部分根据本人主编的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影像学》改编。(见下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