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不合群?”“因为,我太优秀了。”

 mingmu888 2018-03-05


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看过一篇关于社交的文章,题目已经记忆模糊了,但文章的主旨至今清楚记得,可以归结为很短的一句话: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当年这样的一篇文章,倒还真的吸引住了我,毕竟自己从学生时代就总是被人说成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还被人评价有点自傲。所以,那个时候刚刚看到这篇文章,自然觉得说得句句在理:文章说优秀的人,根本不在意合不合群,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固然最好,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反正以他们的学识和能力,自己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也能以个人为主体快速成长。

 

那篇文章里还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真正的优秀,就不应该合群,因为越合群反而会越平庸,和一群乌合之众待在一起,只会被他们的缺点所传染,最终失去了自己身上那些闪光点,变得泯然众人。

 

不得不说,当年这样的观点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所以有很长的一个阶段,我都总是喜欢独来独往,除了几个相谈甚欢的密友之外,很少和人交际,更不用说和陌生人沟通了。


这样的习惯不断加深之后,我自己整个人也变得偏执起来,只相信自己的看法,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是错的,不论对方是长辈还是自己身边的平辈。而且那时候,我几乎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连毕业照一类的集体照也不愿意参与。


 

没错,不用说你们,我自己如今回想起来,也觉得当年的自己就是被洗脑了,变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中二病孤独少年。但凡当年种种所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羞与人言,直到现在看开了,才敢于拿出来当成反面教材,分享给大家。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优秀的人真的不合群吗?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还真的是。类似的例子,网上可以找出一大堆,屈原、刘禹锡、叔本华、王毅、乔布斯……从古到今,中国外国,大量的名人事迹似乎都告诉我们,他们就是独树一帜,他们就是卓尔不群,他们就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立独行者。

 

可问题是,平心而论,你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把你和上面的那些名字并排列在一起,你真的不会觉得羞愧吗?在你觉得自己可以不合群之前,难道不应该先想想,你真的优秀到了那个程度,到了周围的人被你一下子就比下去,被你那璀璨夺目的光芒所掩盖吗?

 

不好意思,一连串的问题或许有些打击人,但第一个被这样打击的,其实就是我自己。前面的那些问题,都是我曾经的扪心自问,再之后,我就发现,其实自己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内心膨胀了之后的莫名优越感罢了。



你一定想知道,那么个自命清高的蠢货,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神志清醒,开始拷问自己,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那其实发生在我刚工作后不久,被领导指派去了一个山沟沟里,还没建成的新发电站出差,到了现场和当地接待我的电站工人一沟通,人家热情邀请我和他们住集体宿舍里住一起,被我立马婉拒了。


当天晚上花了好大功夫,终于在附近的县城里找到了家还算能住人的招待所住下。之后每天乘着当地人开的摩托进站里工作,也不和其他人闲扯,到点就收工走人。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偏远地方,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开始想家,想早点结束工程回去。

 

就这么着干了一个多星期,某天大概是吃坏了什么,工作的时候就腹部剧痛,紧接着就开始上吐下泻。站里几个正在安装机柜的工人见我不对劲,立马把我送到卫生所……查了发现是食物中毒,挂了水消炎之后症状稍许好转,但天色已晚,只能暂时住在他们几个的宿舍里。

 

那一晚上虽然还蛮虚弱,但却并不无聊,更不孤独。在宿舍里他们几个陪着我,生怕我又犯病,大家唠嗑了整整一晚上,发现自己之前有太多想法都是错误的:最初看他们都像没文化又老实巴交的样子,以为都是些大老粗。但其实人家各自都有拿手的东西:比如有个会吹竹笛会唱戏,有一个对当地民俗地方志特别感兴趣,还有一个是业务能手,精通电工活儿……

 

如果没有深入地这样和他们交流过,想必我会觉得和他们没有沟通的必要,更不存在“合”进他们的“群”的打算。但是那一晚之后,我就把招待所的房间退了,后面一直住在集体宿舍里,觉得特温暖,甚至连最开始想家的情绪都淡化了。


 

正是从此之后,我就想明白了,合不合群和优不优秀关系根本不大,那是一种类似于夜郎自大般的认识:在没有具体了解别人之前,就先认定别人不如自己,觉得和人家在一起就会让自己变得平庸,但事实上,自己根本没有自以为的那样出色。

 

更何况,真正优秀的人,也不一定就一定不合群。名人典故里,永远只会展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除了像维特根斯坦那样的偏执狂,许多带着“不合群”标签的名人,并没有傲慢到不近人间烟火的状态,更不会自负觉得身边所有人都不如自己。毕竟,连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里,就要说到关于不合群的另外一个原因了,那就是觉得周围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导致自己无法融入他们的群体。比如屈原,就是因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很高,因而无法忍受当时的各种腐朽风气,不甘沉沦其中而不与之为伍。

 

然而如果放到现实中,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能够达到屈原那么高的道德观念,从而可以鄙夷众生呢?大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不合群想法的人,很可能只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而已。事实上,大部分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所谓的不合群,更多可能只是自己无法适应环境,还一味希望环境来迁就你,所找的借口罢了。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就是这样,是个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长得也算一表人才,他父母素来以他为骄傲,于是他自己的言谈举止也难免带着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可到刚工作第一年时,他就干得各种不顺心,后来搞得年会都不愿去参加。

 

当时我觉得和当年的自己很像,就问了几句,他立马给我吐槽了一大堆理由,数落他的那些同事存在各种缺点:比如有的同事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只会做样子给老板看,就这样还获得了老板的赏识;比如有的同事感觉像关系户一样被偏爱,做得再烂都不会挨骂,自己稍微犯点小错老板就一顿骂……最后又说那个老板自己能力也不强,还不肯听他们这样年轻人的建议等等。

 

我给他总结了一下,就是整个公司团队都很烂,同事都是猪队友不职业,老板能力也不强,所以自视甚高的他不愿与这样的人共事,只是迫于专业太冷门,加上刚毕业需要工作经验,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着,所以难免流露出各种不合群的姿态。



我当时听完他说那些,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心里猜测,估计他换了一家公司还会是这样。果然不出我所料,换了新公司,还是给他挑出了一大堆毛病,又和那些同事老板都玩不到一块去。

 

虽然直到后来,我给他说的一些话,依然进不了他的耳,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我还是想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告诉他:你这种不合群,其实是过于在意环境,在意周围人的种种不是。可是你要清楚一点,在职场上你是去工作,是去做事情的,不是去交朋友的。你的那些同事,看起来是你的同事,但他们既可能是你的团队队友,又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说不准还可能是背后捅你一刀的敌人。所以,犯不着摆出一副自绝于人民的姿态,把这种不合群写在脸上,带进职场。

 

当然了,想改掉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习惯,是很难的,除非他自己深受触动。但是稍微收敛一些自己的锋芒,让自己变得随和一些,容易接近一点,你会发现做许多事都会变得顺利许多。

 

在如今的社会,有个最大的特点,不管是年轻人还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向往去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城市,这样的追求也就意味着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多需要打点的人事。大城市人口数量更大,人的层次更繁多,属性也就更加千奇百怪。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相信古人的不合群也能成功的例子,毕竟,在古代你读过几本书就能当师爷,在边远小村里你念过大学就能鹤立鸡群,但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你觉得自己还蛮优秀,可比你厉害的人真的多如牛毛。除非你真的牛到一个团体没你不行,非你莫属,否则就还是收起那份傲慢,做人做事都低调些。


 

最可笑的莫过于是一些人,本身就是边缘人物,还自以为导致这样的状态是因为自己过于优秀,觉得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真正是陷入了自欺欺人的癔病之中了。

 

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最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优秀的人总是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和蝇营狗苟之辈同流合污。但如果解读成觉得自己了不起,就不屑和周围群众多交流接触,自命清高……抱歉,那不叫不合群,是人家集体嫌弃你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