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针

 超越美 2018-03-05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

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以望、触耳廓诊断疾病的记载,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这些说明,我国利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为了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和交流,我国制定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理论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理相关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而《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无所视,耳无所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而察耳的形态、色泽等改变,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病变,如《灵枢·本脏》说:耳“黑色小理者肾小,……耳薄不坚者肾脆”,《证治准绳》说:“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耳针简史

古代

中国古代医学家首先认识到耳与经络的关系。在现存最早的有关经络学文献: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有与上肢、眼、颊、咽喉等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则进一步详细地载述了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联。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篇更强调:“耳者,宗脉之聚也”。在这一时期,古人还发现了机体的一些疾病会在耳廓上反应出来。主要表现为耳廓位置、形态或色泽的变化。《灵枢·本脏》提到:“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也指出:“手少阳之上,血气盛者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灵枢·卫气失常》篇记述:“耳轮焦枯,如受尘垢,病在骨”。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从晋代开始,医家们逐渐借用耳廓来诊断疾病。晋·皇甫谧在其《针灸甲乙经·小儿杂病第十一》篇中载述:“婴儿耳间青脉起者,腹痛、大便青瓣、腹泄。”另如《中藏经》提到:“黑丁者,起于耳前,状如疤痕,其色黑,长减不定,使人牙关急,腰脊脚膝不仁,不然即痛……”隋·杨上善之《黄帝内经太素》亦载有:“小肠病者,……当耳前热。”表明,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正在有意识地将耳廓上某些部位色泽、温度、形态的变化,作为诊断具体的病症的一种手段。

与此几乎是同一时期,古代医家已经采用刺激耳廓的一些部位来治疗疾病。早期,多选耳廓上有异常的变化之血脉,刺激方法则以刺络出血为主。如早在《内经》中就有“邪在肝……取耳间青脉经去其掣”(《灵枢·五邪》)的记载。晋代葛洪之《肘后备急方》还提及“以葱刺耳中、鼻中,血出者莫怪”,用以救治卒死。自唐代之后,陆续在一些医籍中出现耳穴的名称和主治等,如唐·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中即载有数个耳穴:“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等。阳维穴,《奇穴研究》一书明确指出其位置:“以耳翼折向前面,当耳软骨起之处取穴”。明·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记载了耳尖穴:“耳尖,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除上述之外,在其他的针灸典籍中尚载有:珠顶穴,“珠顶穴,两耳当门珠尖上,主治齿痛,灸三壮”(《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该穴相当于现代之屏尖穴;三扁桃效穴,又名耳上三穴、耳屏外三穴,耳廓穴等,“三扁桃效穴为耳屏外三穴异名”(《针灸腧穴索引》);以及耳廓后、郁中等。

在耳穴的刺激方法上,唐以后也有较大的发展。除刺血外,尚有针刺、艾灸、按摩、塞药、割治之法。其中多数方法,仍应用于目前耳针法临床。

针刺及刺血法:《世医得效方》载:“赤眼,挑耳后红筋”;《针灸大成》云:“针耳门治龋齿、唇吻强”。民间有用针刺外耳道口出血治胃痛,耳背青筋刺血治疗湿疹等。

灸法:耳灸的方法及治疗病种较多。历代所载的耳灸所治病包括黄疸、疫毒、耳聋,口眼?斜、眼生翳膜、小儿惊痫等。耳灸的方法有:一、苇管灸:“治口歪,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灸之”(《千金翼方》)。二、艾炷灸:最为常用。如“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麦粒大艾炷三壮,左灸右,右灸左”(《世医得效方》)。三、灯火灸:以灯芯草浸油燃着后灸灼耳穴,治疗结膜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等。

塞药法:即在耳部塞以药物或磁石之类,刺激耳穴,以治疗病症。如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载:“脚气蒸发……以甘遂块塞耳”。《理瀹骈文》提到:“衄血……延胡塞耳,左衄塞右,右衄塞左,活血利气”。《备急千金要方》则记载:“治耳聋方,烧铁令赤,投酒中饮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别着”。塞药法现代已经为耳穴敷贴法所代替。

吹耳法:此法在《内经》和《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载述,具体操作是以竹管吹耳廓进行刺激。《素问·缪刺论》篇指出:“尸厥……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备急千金要方》载:“治底耳方:黄矾烧,绵裹内耳中,不过二三日愈。或以苇管吹耳中”。宋·《洗冤集录》救自缢及溺水的方法中也提及以苇管或竹管吹两耳进行急救。吹耳之法,现代已鲜见在临床上应用。

另有耳廓按摩一法,亦可归属按摩疗法,这里略而不述。

综上所述,耳部治病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但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其经验是相当零散的,有关文献尚缺乏系统和完整。因此,截至本世纪中期,在针灸学中耳针始终未形成为一种独立疗法。

现代

耳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以形成为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山东省莱西县发表用耳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开创了现代耳针的先声。在此之后不久,法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Nogier.P,从一位旅居马赛的华侨用烧灼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得到启示,通过六年潜心研究,于1957年在《德国针术杂志》发表了他的有关耳针的论文和耳针治疗穴点图,提出42个耳穴点。之后,这一论文与耳穴图于1958年被翻译介绍至大陆。通过和传统的中国耳针互相筛选、补充,并进行了反复的验证,而形成了目前应用的耳穴图。自五十年代中至今已四十余年,耳针疗法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者不断增多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针灸工作者对耳针的应用与研究十分重视。最早是上海,组织了全市性的耳针研究组,对不少病症进行治疗观察。之后扩大到大陆的各省市、自治区。如江苏、天津、云南、四川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耳针研究的机构。并出版了多种耳针疗法的专书。

海外,日本和田秀于1956年发表了有关耳针的文章。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及前苏联等,也都是早期开展耳针的国家,但应用者不多。自1971年大陆对外公布针刺麻醉(其中很大部分是用耳针麻醉的)之后,这一疗法才引起广泛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到八十年代初,世界上至少有法国、意大利、前西德、美国、加拿大、奥地利、丹麦、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希腊、阿根延、埃及、尼日利亚、日本、韩国、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把耳针用于治疗疾病或外科手术麻醉。

二、防治病种日益扩大

通过海内外耳针工作者的大量、反复临床实践,耳针法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首先,到目前为止,用耳针治疗过的病症已在150余种以上,病种遍及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不仅用于各种急慢性痛症、支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胎位不正、疟疾、单纯性阑尾炎、胆道蛔虫、便秘、遗尿、颈椎病等常见病症,而且还被用于红斑性狼疮、银屑病、色觉障碍、白内障、白癜风、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红斑性肢痛等现代难治病的治疗。其次,耳针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通过对传染性结膜炎、流感等病症的验证观察,证明效果是确切的。近些年来,耳针还用于保健,如耳针能祛除多种痣疣及痤疮以达到美容,耳针戒烟、戒酒以增进健康,此外,耳针尚有消除疲劳、抗老延年的效能。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耳穴对疾病的诊断作用。通过望诊及触诊了解耳廓色泽形态的变化,目前已可用于约50余种病症的诊断,并已逐步总结出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三、耳穴刺激法日趋多样

耳廓穴区刺激方法已经在传统的毫针刺、放血、艾灸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在原有的方法上不断变革,以灸法为例,除艾炷灸外,有艾卷灸、线香灸、灯火灸、火柴灸等。针刺法,则有皮内针法、电针法等。另一种是现代新增加的,如穴位注射法、耳穴压丸法、激光耳穴照射法、磁疗法等等。还有一些则是对民间流传的治疗方式进行改造运用,如耳穴割治、耳穴敷药。其中如激光耳穴照射无创伤、无疼痛,耳穴压丸操作简单方便,维持时间长,又无损伤,故颇受患者欢迎。四、耳针原理研究方兴未艾

耳针疗法的原理研究,近二十余年来在海内外蓬勃开展。包括下述内容:

(一)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来研究耳穴。包括各种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情况。从组织胚胎学来研究耳廓的形成等。

(二)从神经生理学、神经体液学说以及生物控制学说,生物电学说等研究耳穴的诊治原理。探讨耳与内脏的联系等。上述研究,尚有待于深入,刺激耳穴的治疗原理亦还须进一步揭示,但这些工作无疑加深了对小小耳廓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有关学科的发展。

耳针治疗适应范围

耳针在临床治疗的疾病很广,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 病,也有一定疗故。其适应证举例如下: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络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对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对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绝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兔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 产、催乳等。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耳廓的表面解剖

耳席分为凹面的耳前和凸面的耳背。

耳轮 耳廓卷曲的游离那分。

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呈“丫”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下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与相 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 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的凹陷处。

耳垂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甲 部分耳轮与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外耳门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耳穴分布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可参考这些现象来诊断疾病,并可通过刺激这些部位防治疾病。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分布图好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

面部相应的耳穴在耳垂和耳垂的邻近;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的耳穴环形排列在耳轮脚周围。

定位主治

按《耳穴名称与部位》所规定,耳廓上有91个耳穴,现将定位及主治病症分述如下:

[耳轮穴位]

1.耳中(MA-H1)

耳针耳针

[定位] 在耳轮脚处。

[主治] 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2.直肠 (MA-H2)

[定位] 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主治] 便秘,腹泻,脱肛,痔疾。

3.尿道 (MA-H3)

[定位] 在直肠穴上方,位于与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 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4.外生殖器 (MA-H4)

[定位] 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 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症。

5 肛门(MA-H5)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上缘与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处。

[主治] 肛裂,痔疮。

6.耳尖 (MA-H6)

[定位]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主治] 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

7.结节 (MA-H7)

[定位] 在耳轮结节处。

[主治] 头晕,头痛,高血压。

8.轮1-4 (MA)

[定位] 从耳轮结节下缘至轮垂切迹之间分成4个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

[主治] 发热,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

[耳舟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舟自上到下依次分为6个等份,即耳舟1—6区。

1.指 (MA-SF1)

[定位] 在耳舟顶中,即耳舟1区。

[主治] 甲沟炎,手指疼痛麻木。

2.腕 (MA-SF2)

[定位] 在指区的下方,即耳舟2区。

[主治] 腕部疼痛。

3.风溪(MA)

[定位]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主治]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

4.肘 (MA-SF3)

[定位] 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

[主治] 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5.肩 (MA-SF4)

[定位] 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区、5区。

[主治]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6.锁骨 (MA-SF5)

[定位] 在肩区下方处,即耳舟6区。

[主治] 肩关节周围炎。

[对耳轮上脚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轮上脚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上、中、下3等份。

1,跟 (MA-AHl)

[定位] 在对耳轮上脚顶部,即对耳轮上脚上1/3处前上端。

[主治] 足跟痛。

2.趾

[定位] 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上脚上1/3处后上端。

[主治] 甲沟炎,趾部疼痛。

3.踝 (MA-AH2)

[定位] 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上脚上1/3的下半部。

[主治] 踝关节扭伤。

4.膝 (MA-AH3)

[定位] 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

[主治] 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5.髋 (MA-AH4)

[定位] 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

[主治] 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

[对耳轮下脚穴位]

为了取穴方便,将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1.臀 (MA-AH5)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后1/3处。

[主治] 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2.坐骨神经 (MA-AH6)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前2/3处。

[主治] 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3.交感 (MA-AH7)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缘相交处。

[主治] 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对耳轮穴位]

为了方便取穴,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份。

1.腰骶椎 (MA)

[定位] 在对耳轮上2/5处。

[主治] 腰骶部疼痛。

2.腹 (MA)

[定位] 在对耳轮上2/5处,腰骶椎前侧的耳甲腔缘。

[主治] 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

3,胸椎 (MA-AH9)

[定位] 在对耳轮中2/5处。

[主治] 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4.胸 (MA-AHll)

[定位] 在对耳轮中2/5,胸椎前侧耳腔缘。

[主治] 胸肋疼痛,肋间神经痛,胸闷,乳腺炎。

5.颈椎 (MA-AH8)

[定位] 在对耳轮下1/5处。

[主治] 落枕,颈椎综合征。

6,劲 (MA-AHl0)

[定位] 在对耳轮下1/5,颈椎前侧耳腔缘。

[主治] 落枕,颈项疼痛。

[三角窝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份。

1.角窝上 (MA)

[定位] 在三角窝前1/3处的前上方。

[主治] 高血压。

2.内生殖器 (MA)

[定位] 在三角窝前1/3处的下部。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早泄。

3.角窝中 (MA)

[定位] 在三角窝中1/3处。

[主治] 哮喘。

4,神 门(MA-TFl)

[定位]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 失眠,多梦,戒断综合征,癫痫,高血压,神经衰弱,痛症。

5.盆腔 (MA)

[定位]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

[主治] 盆腔炎,附件炎。

[耳屏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屏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各分2等份。

1.上屏 (MA)

[定位] 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

[主治] 咽炎,鼻炎。

2.下屏 (MA)

[定位] 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

[主治] 鼻炎,鼻塞。

3.外耳 (MA)

[定位] 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主治] 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4.屏尖 (MA-T2)

[定位] 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

[主治] 发热,牙痛,斜视。

5.外鼻 (MA-T1)

[定位] 在耳屏外侧中部,即上屏与下屏之间。

[主治] 鼻前庭炎,鼻炎。

6.肾上腺 (MA)

[定位]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 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链霉素中毒,眩晕,哮喘,休克。

7.咽喉 (MA-T3)

[定位]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主治] 声音嘶哑,咽炎,扁桃腺炎,失语,哮喘。

8.内鼻 (MA)

[定位]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

[主治] 鼻炎,上颌窦炎,鼻衄。

9.屏间前 (MA)

[定位] 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

[主治] 咽炎,口腔炎。

[对耳屏穴位]

1.额 重 (MA)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主治] 偏头痛,头晕。

2.屏间 (MA)

[定位] 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

[主治] 额窦炎。

3.颞 (MA)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

[主治] 头晕,头痛,癫痫,哮喘,神经衰弱。

4.枕(MA)

[定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方。

[主治] 头晕,头痛,癫痫,哮喘,神经衰弱。

5.皮质(MA-ATl)

[定位]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 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失眠。

6.对屏尖 (MA)

[定位]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主治] 哮喘,腮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神经性皮炎。

7.缘中 (MA)

[定位]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

[主治] 遗尿,内耳眩晕症,尿崩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8.脑干 (MA)

[定位] 在轮屏切迹处。

[主治] 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 [耳甲腔穴位]

1.口 (MA-IC5)

[定位] 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

[主治] 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

2.食道 (MA-IC6)

[定位]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 食道炎,食管痉挛。

3.贲门 (MA-IC7)

[定位]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

[主治] 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4,胃 (MA)

[定位] 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 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前额痛。

5.脾 (MA)

[定位] 在耳甲腔后上方。

[主治] 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6.心 (MA)

[定位]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中。

[主治]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7.气管 (MA-IC2 )

[定位] 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

[主治] 哮喘,支气管炎。

8.肺 (MA-ICl)

[定位] 在心、气管处周围,即心区的上、外、下三面。

[主治] 哮喘,胸闷,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便秘,戒断综合征。

9.三焦 (MA-IC4)

[定位] 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主治] 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

10.内分泌 (MA-IC3)

[定位]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

[耳甲艇穴位]

1.十二指肠 (MA-SCl)

[定位] 在耳轮脚上方后1/3处,耳甲艇内。

[主治] 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

2.小肠 (MA-SC2)

[定位] 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耳甲艇内。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3.大肠 (MA-SC4)

[定位] 在耳轮脚上方前1/3处,耳甲艇内。

[主治l 腹泻,便秘,咳嗽,牙痛,痤疮。

4.阑尾 (MA-SC3)

[定位] 在小肠与大肠区之间交界处。

[主治] 单纯性阑尾炎,腹泻。

5.艇角 (MA)

[定位l 在对耳轮下角下方前部。

[主治l 前列腺炎,尿道炎。

6.膀胱 (MA-SC8)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

[主治] 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

7.肾 (MA)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即小肠穴直上方。

[主治] 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哮喘,月经不调,阳痿,遗精,

早泄。

8,输尿管 (MA-SC7)

[定位] 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

[主治] 输尿管结石绞痛。

9。胰胆 (MA-SC6)

[定位] 在耳甲艇的后上方,即肾区与肝区之间,左侧为胰,右侧为胆。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急性胰

腺炎。

10.肝 (MA-SCA)

[定位1 在耳甲艇的后下方,胃及十二指肠的后方。

[主治1 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

单纯性青光眼。

11.艇中 (MA)

[定位] 在小肠与肾区之间,即耳甲艇中央。

[主治] 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

[耳垂部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垂分为9个区。在耳垂土缘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

行线,于第2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即由前至后依次分为9个区。

1.牙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

[主治] 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2.舌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主治] 舌炎,口腔炎。

3.颌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

[主治] 牙痛,颞颌关节炎。

4.垂前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

[主治] 神经衰弱,牙痛。

5.眼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中央,即耳垂5区。

[主治]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

6.内耳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

[主治] 内耳性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

7.面颊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区、6区交界处。

[主治] 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

8.扁桃体 (MA)

[定位] 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8区。

[主治] 扁桃体炎,咽炎。

[耳背穴位]

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背分为5个区。即以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

背对应点分别作两条水平线,将耳背分上、中、下3部,再将中部分为内、中、外3部。

1.耳背心 (MA)

[定位] 在耳背上部。

[主治] 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 (MA)

[定位] 在耳背中内部。

[主治] 哮喘,皮肤瘙痒症。 .

3.耳背脾 (MA)

[定位] 在耳前中央部。

[主治] 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4.耳背肝 (MA)

[定位] 在耳背中外部。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5.耳背肾 (MA)

[定位] 在耳背下部。

[主治] 头晕,头痛,神经衰弱

6.耳背沟 (MA)

[定位] 在对耳轮沟和上下脚沟处。

[主治] 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耳根部穴位]

1.上耳根 (MA)

[定位] 在耳根最上处。

[主治] 鼻衄。

2.耳迷根 (MA)

[定位] 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

3.下耳根 (MA)

[定位] 在耳根最下处。

[主治] 低血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耳穴处方的选穴原则

(1)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阑尾炎选阑尾穴,肩痛选肩穴,咽喉痛选

咽喉穴等。

(2)按中医理论选穴: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疾病所出现的症状辨证取穴。如耳

鸣选肾穴,因为“肾开窍于耳”;目病选肝穴,因“肝开窍于目”;失眠选心穴,因“心主

神”,失眠多与心神不宁有关;皮肤病选肺穴,因“肺在皮毛”等。

(3)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十二指肠溃疡选十二指肠、交感,心律

失常选心穴,月经不调选子宫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穴等。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痛选耳尖,癫狂选神门,牙痛选齿穴等。

选穴须注意精练,一般以选用2—3穴为宜。一侧有病取同侧,两侧病或脏腑病选双侧

穴,也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

感冒:肺、内鼻、肾上腺。

中暑:心、枕、脑干。

咳嗽:支气管、肺、神门。

哮喘:对屏尖、肺、肾上腺、交感。

眩晕:肾、神门、缘中。

胃痛:胃、神门、交感、脑干。

月经不调:角窝中、肾上腺。

痛经:角窝中、肾、内分泌、交感。

急惊风:心、神门、缘中、交感。

遗尿:肾、膀胱、缘中、交感。

输液反应:对屏尖、肾上腺。

扭伤:相应部位、神门、缘中。

探查方法

临床常用的耳穴探查方法主要有3种:

(1)直接观察法:就是利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对耳部由上而下,从内到外,直接观察有无变形、变色征象,如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软骨增生、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的变异等。

(2)按压法:诊断明确后,在病人耳部相应部位用探针、火柴梗、毫针柄等物用轻、慢、用力均匀的压力寻找痛点。一般在疾病相应部位的耳廓部从周围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耐心细致地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挑选最明显的一点作为耳针的治疗点。

(3)电阻测定法: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耳穴,皮肤导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为“良导点”。这种良导点,就可以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测定时用特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的电阻、电位、电容等变化,方法是病人一手握电极,医生手执探测头,在病人耳廓上进行探查,当电极探头触及敏感点时,如电阻低的耳穴,可以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反映出来。这种电测定法具有*作简便、准确性高

等优点。

操作方法

(1)毫针刺法

①定穴与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施术。

②体位与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8-30号0.3—0.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进针时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人的进针法均可。刺人深度应视患者耳廓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人皮肤2-3分,以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患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程度等综合考虑。

③留针与出针:留针的时间一般约为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治疗结束出针时,医者左手托住耳部,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

(2)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使用本法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廓,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的针柄,轻轻刺人所选穴位,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耳廓,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1疗程。

(3)电针法

是毫针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针刺获得针感后,接电针机上的两根输出导线,具体*作参照电针法。电针器旋纽要慢慢旋动,逐渐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10-脏分钟为宜。

(4)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用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分钟,晒干装瓶备用。

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厘米X0.6厘米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症宜用强刺激法。

(5)穴位注射法

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协同调整机体机能,促进疾病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般使用1毫升注射器及6又二分之一针头,依病情吸取选用药物,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行常规皮试*作,缓缓推人0.1-0.3毫升药物,使皮肤成小皮丘,耳廓有胀、红、热等反应,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

适用范围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急慢性结肠炎、菌痢等。

3,功能紊乱和**反应性疾病 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5.其他 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在外,表面凸凹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疗效。

3.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行强刺激。

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

研究进展

中国古老的针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日本、越南、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古希腊、埃及等国早已有人注意到外耳与机体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奇妙关系。

古希腊记载有:希波克拉底以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

古埃及:有针刺耳廓达到使妇女节育的记载。

法国:是国外应用耳针最早的国家。(17世纪)该国医学博士,外科医生P.Nogier(诺吉尔)采用耳廓烧灼的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后经过6年的研究,并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书写痉挛等病症扩大了耳针的治疗范围。

德国:1957年《德国针术杂志》3-8月号上发表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形的“耳针治疗点图”从此耳针传入德国及其他国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在60年代初,德国就有在减少用药的情况下,用耳穴治疗偏头痛的报告。现仍不定期地出版耳针专刊。

在刺激耳穴的方法上

德国、法国强调金针和银针的应用。凡临床上遇到针刺无效的病例,改用针具可获得显着疗效;也有经针刺治疗见好的病例,一旦改换针具后病情反加重。并注意到金针、银针作用不同。 金针(补法)——细胞功能低下; 银针(泻法)——细胞功能亢进

德国最先开始应用激光耳针,另也有用磁棒刺激耳穴。

日本在耳针应用和研究方面有几个特点:

1.应用耳穴治疗病种较多,并用于减肥和戒烟,刺激方法也较多,如毫针、电针、皮内针、耳捏法、点刺法、耳穴离子透入法。

2.用中医理论指导耳针的应用。

3.提出新的耳穴:

耳肝点:按压神门稍后的对耳轮隆起处能使胸部肝经期门部位的压痛消失而名。

疲劳恢复点:太田氏发现外出步行较多,处于劳累状态下的同时,耳廓相当于耳穴口区处压痛明显,针刺后疲劳很快恢复,而定义为疲劳恢复点,又称太田氏第一点。

腰痛点: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向后一片定为腰痛区。

腮腺点:耳垂相当与眼穴区附近定为腮腺点。

4.对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从胚胎发育过程来认识耳穴。并注意耳与经络的关系。如针刺时能在提内相应的经络上出现针感。如针刺肺穴,有人引起上肢内侧酸重感;针刺坐骨穴,有人有一股暖气从耳廓向下传到患肢,其疼痛感立即消失。

美国:近年来,耳针疗法较盛行,治疗一减肥、戒烟、解除药瘾等为主。在治疗方法上有:

1.超声耳针:以超声波发射器,配以耳穴专用的输出探头对准耳穴,每穴刺激0.5~1分钟,用以治疗哮喘、鼻炎、胃肠病、皮肤病等。

2.耳穴埋藏U形针:将一枚U形针的两只脚同时埋入耳穴,胶布固定,嘱病人定时按压。

3.耳穴振荡法:利用电按摩机原理制成振荡器小型探头放于耳穴上,包括已行埋针、压丸的耳穴上,振动刺激的方法。

1946年,美病理学家E.L.Potter曾观察到一些先天性两肾未发育的婴儿具有耳廓低,外型较小,软骨相应少及耳尖呈水平角度等特点,认为耳廓的外型与内脏发育有一定关系,与“肾开窍于耳”不谋而合。

1957年,Sternlieb及1976年Edgar, Lichstein的报告均指出:耳垂部的斜行皱纹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

耳针中医针灸神秘分支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中国古时候的医家就发现,在耳朵上面有好多点,用细针刺这些点也即是耳穴,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的症状。后来,慢慢就形成了针灸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耳针。

王不留行籽贴耳穴,能起到治病或者保健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找到有效穴位?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最重要是找到病变部位相应的点,比如关节痛 ,可取病灶区、肾上腺区;腰痛取腰椎、肾、膀胱;胃痛取胃、小肠、肝、脾;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等。

但耳针疗法始终是一种医疗行为,建议只有有经验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才能进行,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这就是耳穴留置王不留行籽法。”

王不留行药粒有行血通经的功用。留置王不留行籽为非穿刺性取穴,效果好,甚至患者可以自己更换穴位,方便易行。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留置的穴位呢?

找穴位有两种方法,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如留置王不留行籽只是为了调理脏腑,行保健功效,可参照耳穴分布图,寻找到与脏腑相对应的穴位;如果本身是有疾病,耳穴留置是为了治疗功能,那么要明白,当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特异性改变或者变形、变色等反应,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些反应点就可以。

找病变部位相对应的耳穴,在医院可以用耳穴探测仪器触压耳穴,用以探找低电阻点,作为疾病治疗和诊断时的参考。如果是个人,建议可以用普通的探笔或者探棒进行耳穴触诊。下图是黄泳副主任给我们展示的耳穴探棒,其头部有伸缩功能,触探时,没有病变的部位不会感觉疼痛,但稍有病变部位,将探棒点在对应穴位上,轻轻压缩,则可感觉疼痛。小编亲身体会:其他部位没有问题,没有疼痛感觉,但耳垂“眼”部确是痛得厉害。注:小编近视多年。用小小的一支探棒探穴,简便易行,日常可互相操作。

找准穴位后,先进行局部消毒,将贴附于小方块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用食、拇指捻压王不留行籽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止,每日可自行按揉50-100次。以有痛为度,每穴留置2一3天,至下次治疗,更换穴位,更换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进行。一般10次为一疗程,大部分2—3个疗程可显效。

提醒:王不留行籽一般药房有售,买不到王不留行的地方可以用小米代替。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常用针灸器具 展开收起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针灸器具的发展从最初的砭石、火熨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有了飞跃革新,出现了金属针具和金属灸具。 
yushir创建,侯鸟Cs爱好者beikefenglingyss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