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是一次醒来

 lwdalian 2018-03-05



◼︎


今天是惊蛰,这是农历年里我们遇到的第三个节气了,时间过得真快。


二十四节气里,惊蛰是唯一用动物来起名字的那一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蛰”的意思是虫子藏起来冬眠,不吃也不动弹。春天渐暖的时候,雷声起,喊醒了蛰于地下冬眠的虫子们,还有世间所有在冬天变得迟缓的万物。所以这天才叫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后,天要暖了,山寺桃李花开,夏天时令的柑桔和杨梅,也开始萌芽了。长江流过之处,已经有了春雷和雨水,而华北的平原,雷声还得再等待些日子呢。


在古人的想象里,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着锤子,一手连着击打环绕周身的天鼓,才发出隆隆雷声。


雷神敲打出的春雷就像是警醒:春天是稍纵即逝的光景,譬如天上的云朵和虹彩,很精彩,很美丽,但它来,它离开,也格外地快,不把头抬起来去看,也就错过不知觉了。


花朵开,草色也绿,燕子飞来,泥融沙暖,枝头有了苏醒的意味,春山可望,这些都是春天里重要的事,我们想要都留心留意,一一看到。


虽然春天尤其快,但心里很珍惜时,也可以不必感叹,春日自有它的迟迟。


辽阔的幅员上,春风从南至北而来,万物次第醒来,是一次漫长的醒来和长大,与茂密与结果相交接。岭南遍是小绿荫的时候,昭苏的油菜花才开放,而春寒料峭处,华北冬小麦刚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北京植物园里,水上还有薄冰,草也还黄呢。


这醒来和长大,春天一直和我们一起,都在时间里,也像白驹,是因为我们很喜欢,所以它才更短暂。但没有关系的,我们和虫子一起醒来,也可以不紧不慢地,把春天认真对待。


所以,惊蛰过后,这个春天你打算怎么度过呢?



1942年 & 2018年

齐白石《可惜无声图册》



◼︎


过去的人写的关于惊蛰的诗歌 😊



-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 宋代 苏辙 《游景仁东园》

【不要怪责啦,毕竟是早春,还没什么动静呢】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代 韦应物 《观田家》

【春节将将过去几天,是时候打起精神来学习和做事了】



-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晋代 陶渊明 《拟古其二》

【这么热闹的时刻,这么多的燕子和草木,真是看也看不过来】




-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宋代 曹彦约《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惊蛰来了,如果虫子没醒,天还很冷,也没有关系的,此时也有此时的好风景呀】



-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宋代 范成大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下了一夜雷雨以后,天气和太阳都格外好呢】




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来自林曦的小世界 08:35

▲这首歌的德语名字叫《春天的声音》,里面有人唱,“春天就在这可爱的壮丽美景中醒来……万物在微笑, 快点醒来” 😌





惊蛰里的几件事



桃始华

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有八个节气。古人以每五日为一候,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选了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为“二十四番花信”。

惊蛰的花信是:“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惊蛰后,等候桃花开,再五日,有杏花,而蔷薇开后,就是春分了。



仓庚鸣

仓庚,也就是黄鹂,也是黄莺的别名。《章龟经》里有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诗经·豳风·七月》里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陶渊明在诗里写:“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杜甫有“两只黄鹂鸣翠柳”的句子,大概也是在说惊蛰过后的光景吧。



鹰化为鸠

《章龟经》里说,仲春的时候,林木茂盛,鹰的喙还很柔软,不能捕鸟,瞪着眼睛忍着饥饿,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实际上,这是因为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鹰和鸠生宝宝的方式不太相同,鹰是悄悄地躲起来,而蛰伏的鸠却开始鸣叫求偶。古人看到鹰变少了,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


这些是画里的,惊蛰前后的风物

往四周围看看,春天一定已经在了 😊


《桃鸠图》局部

宋代 赵佶




《杏花墨竹图》局部

清代 石涛




《白蔷薇图》局部

宋代 马远




《终南山》局部 关良




《兰亭集序》里的“春”字




《春天里的第一天》局部

萨尔瓦多·达利




《早春》局部

爱德华·沃尔夫


-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