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语文丨第1单元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课文讲解(附打印版)

 政博 2018-03-05

初中生家长
教育 / 方法 / 同步知识

新学期开始了,颜老师开始分享同步知识点啦,今天分享的部编版初二语文第一单元课本梳理,过几天会同步试卷,快快为孩子转发吧!

如需电子版,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初二语文 免费获取!


2.回延安


作者简介

贺敬之,出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获斯大林文学奖。 


诗歌写作背景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和工作。1956年,诗人在阔别多年之后重返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读出感情

提示:诗人流露出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激动、难忘哺育恩情、热情歌颂、眷恋热爱等。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读懂内容

1.诗歌主要表现了哪些内容?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回”指回到,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生活家园,一下子把延安和自己的关系揭示出来了。诗人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回”字能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

“回”是全诗的诗眼,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1)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2)运用凝练的词语表现情感。


修辞手法如:

1.“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拟人修辞,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的感情, 也揭示了“我”和延安的关系。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喻手法写出“我”与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3.““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夸张,极言亲人重逢话题之多,表达出“我”与延安人民热烈交谈的情境。


4.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排比,富有气势,突出延安的繁华和变化之大。

凝练的词语如: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和行近延安时万分激动的感情。


2.“抓”“贴”动作急遽,感情深挚;“搂定”——“搂”拥抱,亲热;“定”紧紧的;“扑”干净利索,表现对延安母亲的依恋。

形式特色

这首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话题之多。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本文由初中家长编辑整理,转载标注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