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邑城村典:崇文尚贤,人才济济——南常顺

 天蝎男skik8e4t 2018-03-05

南常顺村(Nanchangshuncun)


基本情况
标准名称及方位:

南常顺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洺水西畔。南距武安市23公里,西至邑城镇7公里,东接永年,北壤沙河,地处三县交界的淤泥河南岸。相传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初期有秦刘二姓,由山西洪洞迁来定居,村临河而建,水足田肥,旱涝保收,居福泽之地,生活年丰日顺,故取名“常顺”。后因遭洪水冲刷,村民沿河而建,该村居南,故称南常顺村。(民国三年县命邻村郜屯并之,取名“同顺乡”,民国八年更名为南常顺村至今)。

建置沿革:

旧时到新中国初建时隶属河南省彰德府,解放后划归河北省管辖属武安县四区。1954年成立“五一合作社”,1956年成立以南常顺村为中心的四村联社“火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村改名为大队,属赵店公社管。1984年改设行政村属赵店乡管辖,1996年乡镇合并后归邑城镇管辖至今。

土地人口:

土地面积3422亩,其中水浇地766亩,扩浇地1100亩,旱地1157亩。新建学校、民房、企业、机井、修路等359亩,新章水库、北常顺水库、鱼池40亩。现有居民512户,人口2018人,均为汉族。

地形地貌:

属半丘陵地带,村西南部土地面积宽广,沟、丘陵纵横交错,羊山、凤凰山下三道沟汇于村东朝阳沟,村东平原土地肥沃。红山沟、柳沟之水自西南汇交于村西,小西沟溪水绕村环流至村北淤泥河。

林木和自然资源:

主要树种有桐、柳、槐、杨、榆、椿、枣、苹果树等,其中桐柳最多。淤泥河水丰沛,林茂草盛。

村民职业:

以种植业为主,兼养殖业和运输业。经商外出打工者逐年增多,其中务农劳力不足三成。

主要姓氏:

南常顺村现有十三个姓氏:秦、董、郜、李、任、武、邱、许、彭、郝、代、王、焦。其中秦姓占全村70%,秦家有祠堂,董、郜家有家谱。


农业


所有制变化:

1945年解放后,农民获得了土地,1949年办起了互助组,收归各仓。1954年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五一”社,农户土地全部入社。实行土地、劳动力按比例分红制(地劳分红)。1956年实行了联村社“火星社”,(南常顺、北常顺、溪家庄、紫罗四个村联合社),收入各归各村。1958年实行了人民公社,村为大队,下设七个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以队为单位核算,直到公社解体。三中全会后先实行了联产计酬,然后大包干直到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谷子、花生等。

农用机械:

从传统农具犁、耧、耢、耙、锄的耕种和人工辘轳浇地到畜拉水车、拖拉机大铧犁、电机水泵、旋耕机、联合播种收割机时代的进化,农用运输排子车、三马车发展到汽车等大型运输机械。

食品加工:

民国年间南常顺村有两家酒店:秦福然的“四海泉”南酒店和秦建勋的“三海泉”北酒店,美酒享誉河北、河南、山西三省,有“常顺两家烧锅”之称。1961年建棉油加工厂(大油坊),1980年第六生产队建“长青大麯”酒厂,1988年建注册商标为“常顺”牌饼干食品加工厂,现均已停产。

水利工程:

1962年在省劳模秦天宝带领下在东平地人工挖了一眼直径3米深40米的大口井,俗称“大洋井”,北河截水潜流和北台水塔是1965年人工开挖修建,在武安水利史上都有记载。70年代和80年代陆续修建了北园截水潜流水塔、东沟井隧洞、钢管井、东平井、果园井、南洼井等,1996年村西王庄地钻出深300米可供5寸潜水泵上水的深井,使得千余亩旱地变良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南常顺村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全村各项水利工程除“大洋井”外县都在使用。


企业


解放后,南常顺村在传统的烧砖基础上,集体办起了机制砖瓦厂,产品畅销周边县市区,三中全会后,光明标准件厂后改名武安市常顺标准件厂,从五元人民币起步,边制边销,步步登高,15年时间从人工打制发展到拥有80多名员工和投资百万元资金的生产线,在外打出了自己品牌“紫金山”螺母。随后的几年里又有一家微标厂和武安市标准件厂相继建成投产。四家塑料布厂,两家面粉厂,两家冷库等应运而生,给南常顺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节能减排执行国家政策2010年集体砖厂率先改革了传统落后的砖窑,新型环保的隧道窑建成投产,不仅降低了成本和能源消耗,还提高了产量,并带动村里另外三座砖厂的改造和村里运输业的发展,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南常顺村旧时就注重教育

解放前学生像游击队居无定所,1945年本区解放,学校搬进了天主教堂,以后的40多年里从办扫盲班、初小、高小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南常顺学校也成了周边各村的中心学校,虽然办学条件比较差,但是教育教学质量十分显著,人才辈出。1996年本村在外就读和工作的大中院校学生有4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2.8%,堪称城北乡第一文化村。1991年为改善办学条件,村委会在村南择址奠基,建起了一所标准化的教学楼,原中央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国防部长秦基伟为学校题了名。2010年村委会在村东南羊山坡提供了40多亩土地,市教育局投资1500多万元资金又新建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雄厚的寄宿制“南常顺中心小学”。

文化方面:

早年南常顺村就有文武班、民间文艺演出队、高跷、秧歌队、跑驴等,现有村民自己组织的梨园歌舞在周边各村不断演出。豪群舞台为村民提供了文艺活动场所。

医疗卫生方面:

解放前卫生方面无人管理,村民健康没有保障,人均寿命不到50多岁,解放后政府加强了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关注,南常顺村为第二诊所,有7名医生组成,1956年实行医改,组织了联合诊所,1961年成立了保健站,1968年成立了合作医疗。自1972年以来,改为村卫生室,卫生室配置了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2006年国家实行医改,村里现有诊所三个,全村有80%的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实现了一般病不出村,得了大病有保障。到2013年统计,70岁以上52人,80岁以上21人,90岁以上3人,平均寿命提高到72岁。


基础设施


南常顺村交通便利,环镇公路穿街而过,武新线在本村域内2000多米,公交车每小时一趟,主要街道五纵四横,南北800多米,东西700多米,现有中心大街、东一街、西一街、镇环路大街、南一街、南二街已全部水泥硬化,村里自来水从1991年安装至今管道老化现已不用。自2007年以来,村民自发联户或自己打井80多眼,已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农村电网已多次改造,电力公司根据村民用电需求不断增容,保障了居民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文物古迹


【南常顺东台地遗址】

位于南常顺村东约800米,战国遗址。坐落于临河台地上,北部现为三级台地,地势较为平坦。遗址平面基本为长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175米,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从台地断面可见文化层,厚约1.2米,内含陶片、料礓石、炭粒等。地表和地层中采集标本有夹吵灰陶、夹吵红陶、泥质灰陶,纹饰主要是粗绳纹和中绳纹,个别为细绳纹,可辨器形有鬲口沿、鬲档、罐、盆、器耳等。从标本特征分析,粗绳纹陶鬲为商代晚期遗物,中绳纹陶罐、盆为战国遗物。

【南常顺东阁】

位于南常顺村内,民国建筑。阁下道路东西走向,砖、木结构,东侧劵洞上刻3字,被凿,无法辨认,右题“民国三十年”左题“桃月上浣建”,阁下为青砖起劵门洞,劵脸石宽0.32米,面阔3.95米,门洞宽2.56米,进深3.83米,劵顶至地面3.30米;阁上建筑为平顶建筑,面阔2间,进深1间,北、东、西侧各开2槛窗,南侧1门1窗。现保存基本完整。

【南常顺观音堂碑刻】

位于南常顺村西南部新建的观音堂前廊下,清代碑刻。现有碑刻3通,均为青石质,抹角首。碑1高0.97米,宽0.42米,厚0.12米,青石方碑座。碑额题楷书“观音堂”3字,碑文为楷书,正文6行,满行29字,记载因风水原因建立观音堂的情况。尾题“□大乾隆岁次三十年初六日……同立”。碑2高1.02米,宽0.47米,厚0.16米,碑座遗失。碑额题楷书“流芳百世”4字,首题“创修东禅房碑记”碑文为楷书,尾题“大清嘉庆十四年岁次□己正月上浣吉立”。碑3高0.39米,宽0.44米,厚0.12米。碑额题楷书“碑记”3字,碑文为行书,碑文记载施地情况,尾题“皇清嘉庆九年十月初一施地善人董加封妻何氏仝立”。碑刻保存基本完整,庙宇近百年重修。

天地庙:

座落在老后街西头,初建年不详,庙内有四座爷爷,有黑脸、白脸、青铜脸和红脸,各色代表各方龙神,1947年社会大变革,破四旧时被拆除。到1980年在原址上重修了庙宇,庙内现有一座被保留下来的“白爷”。

关帝庙:

位于前街中心地段,坐北朝南,初建年不详,内有大小塑像五尊,1944年峭河战役时由担架队和民兵将塑像拆除。1990年重修,并重塑了神像。

观音堂:

又称菩萨庙,位于前街西头,碑文记载,始建于乾隆年间,东禅房建于嘉庆十四年,原庙址因占用成地基现已迁至村外。

老爷庙:

位于旧村东南大堰下,俗称东南沟,始建年月不详,现仅存部分遗物,香几、香炉、石碑等。

土地庙:

民国初年,南常顺村为两个村,包括被并村的郜屯,当时两村各有土地庙一座,二庙因百年失修皆已倒塌,原南常顺村土地庙位于南拐丁字街头,郜屯土地庙(马王庙)位于前街西头。1995年全村信众几经择址,将新土地庙建于村西桥口北面。

天主教堂:

南常顺天主堂建于民国八年,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欧式风格正教经堂,东西两侧为平房,后院建有大客厅,经堂后钟楼高达18米,1965年因宗教政策不稳定钟楼被拆毁。2002年因教堂年久失修被拆除,教会在原址上重新建起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新教堂。


古今人物


革命烈士:

董龙堂,男,邑城镇南常顺村人,生于一九二三年,一九四五年参军,战士,一九四八年牺牲于淮海战役。

秦永善,男,邑城镇南常顺村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一九四七年参军,在皖北军分区当战士,一九四九年牺牲。

董雷增,男,邑城镇南常顺村人,生于一九三二年,一九四五年参军,战士,一九四八年牺牲于淮海战役。

董山林,男,邑城镇南常顺村人,生于一九二六年,一九四七年参军,战士,一九四九年牺牲。

秦雨的,男,邑城镇南常顺村人,生于一九二六年,一九四七年参军,战士,一九四八年牺牲于淮海战役

劳动模范:

秦现仓,武安市邑城镇南常顺人,1954年生,中共党员,武安市职教中心党总书记,第一副主任,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秦现仓到职教中心任职后,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十一年建起了十二栋楼,年年实现新跨越,使武安市职教中心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二十多个专业,按专业大类下设冶金部、机电部、计算机部、财会部、综合部等六个专业教学部,并建有一个分校。2009年校本部全日制在校生达11750余人。2005年被教育部、人事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并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提名奖荣誉称号,被评为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长,邯郸市优秀研究性校长、十佳园丁。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许国方,男,武安市邑城镇南常顺人,197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组织沿革


建国前,村党政领导任期年限不详不能列举,下列为曾任职名单:

秦建喜、秦继有、秦建义、秦永志、秦永庆、董聚兴。

张守贵、祡天锁、郜有、秦天宝、秦永福、秦有清。

党支部:

南常顺村自抗战剿匪就有地下党组织,村里第一名党员是自沙河御路迁居来的张守贵。

 

南常顺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名录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秦天宝

1949-1956

秦进良

1984-1986

秦永立

1956-1958

秦华林

1986-1988

秦天宝

1958-1965

秦臣和

1988-1990

秦立民

1965-1974

秦海山

1990-2001

秦永献

1974-1975

秦华林

2001-2006

秦就保

1975-1976

秦聚山

2006-2009

秦文生

1976-1978

秦海山

2009-2012

秦江林

1978-1982

秦聚山

2012-2016

秦福林

1982-1984

秦发圈
2016-至今

 

南常顺村历任大队长、村主任名录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秦立民

1949-1965

秦海清

2009-至今

秦就保

1965-1984



秦华林

1984-1986



秦兰入

1986-1988



秦海山

1988-1990



秦根山

1990-1997



秦海清

1997-2003




注:村志涉及的内容、人物、时间、贡献等较多,难免有出入或遗漏,文章内容仅作为相关村的回忆与介绍,不够完整和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