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邑城村典:前河北河龙滃水库,历史传说铁树之谜——东阳苑

 天蝎男skik8e4t 2018-03-05


基本情况

标准名称及方位:邑城镇东阳苑村位于武安市北偏东20公里处。邑城村南偏东4公里处。村南2公里与本武安市大同镇马会村毗邻;东1.5公里与本武安市北安乐乡迂城村接壤;西与本镇中阳苑村相连;北1.5公里与本镇丰里村隔北河黑龙滃相望。

东阳苑村始建于唐,最早居民韩姓。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老槐树下东迁移民至此,人口越来越多。因村址坐落于前河(季节河)北岸,背山向阳,临水背风,树木苍郁,景佳宜人,故而取名。

建制沿革:新中国成立前,东阳苑村隶属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市儒教里四甲。解放后划归河北省辖,先后属武安(县)市之赵店公社、赵店乡。1996年乡镇合并属邑城镇所辖至今。

土地人口:全村有496户,2297口人,均为汉族。土地2987亩,其中水地498亩,其它是贫瘠土地。

地形地貌:村地势西高东低丘陵区。境内南北两条季节河。村北叫北河,有黑龙滃水库,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蓄水拦洪,占我村土地70亩,人人皆知。村南河,叫前河,河上下有两个塘坝,建于八十年代,晚于黑龙滃石坝10年。这两坝高低错落,水声相闻。至今三坝都因多年淤塞,库容减少。

林木自然资源:树木种类繁多,有槐、榆、椿、桐、秋杨、柳等,但不成林。现存二株古槐,都有二百年以上树龄,茂密葱郁。树围2.8米,树冠覆地面积一百平方米以上。两株稀有皂荚树,秋后满树皂荚垂挂树上,随风摆动,皂荚果长28厘米,内包6-7粒籽,有除污作用,可洗衣服,1980年被砍伐,至今绝迹。地下没有煤、铁资源。水资源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打井虽多(7眼20-30米深),但多已损毁,现只有三眼井能用。一井村西北方向供全村生活用水;另两眼在村南,供浇少量菜地。

村民职业:东阳苑村因人多地少(人均不足1.5亩),且地力贫瘠,群众贫困,是出名的公社时期三类村,做购粮证吃国家救济粮。改革开放以来,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2012年据统计有80%的村民外出,只有少数妇女和老人从事农业生产。

主要姓氏:村民以王姓、赵姓最多,占全村人口的90%,有祠堂家谱。还有少数韩姓、李姓、常姓、徐姓及郭姓杂居。全村红白事少数姓氏与赵姓合办。

农业

所有制度化:本村1946年解放,有外地共产党员余秀生(都叫他老余)组织我村韩春喜、王清富、王景珍等,把最后一个保长赶下台(保长王喜存、赵丰袍),成立农会,分田分地,进行土地运动。当时村民人口800人,人均公地4亩单干。1950年成立初级社,一年红星社,一个富强社。1953年成立高级社,社址在迂城为四区,社长由外村担任。1958年设立人民公社,社址赵店。我村设为赵店人民公社东阳苑生产大队,下设八个生产小队,大食堂吃饭,集体合算,大搞钢铁。1963年发大水散食堂。直到1979年土地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小队时,每个劳动力日0.2元。有八头大牲畜,一辆排子车,一辆破胶车,几条布袋作价处理。1980年第一次土地承包,收入逐年增加。1992年土地第二次承包至今30年不变。

主要农作物:有红薯、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生产队时期,1980年前因水肥限制小麦单产100多斤,总产5000斤。村民主食为红薯,玉米为改善生活之用,小麦为走亲、过节、红白事之用。1980年后逐年改为小麦为常年每天之用。

主要机械: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面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功动效率,解脱了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生产队时运输收获粮食主要靠人担,排子车辅助,大胶车外出搞副业。现在改革以来,拖拉机、三马、汽车逐年增多,户户都有。浇地由人力辘轳,到电力水泵和燃油马达。耕地由人畜到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改革前后均有较大差别。

加工业:我村初、高级社时有个体油坊。一家用人工铁锤压榨棉籽油;一家用牲畜拉石磨加工芝麻香油,均公社时期解体。也在这个时期先后成立了以生产小队为核算单位的四队、五队、七队三家红薯粉条加工作坊。后又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成立一家粉条加工厂,会计王增申,成员共七人,粉条卖到郭二庄矿区深受欢迎。一家米面加工厂用于本村群众生活,一家烘炉铁匠铺均属大队副业。随着土地承包,各种加工业均解散。现在有两家米面加工厂属个体户。

养殖业:生产队时我村东前河北岸以大队为单位成立了一个养猪厂,厂长赵四的,养了40多头猪。由于猪病,生长缓慢,两年后倒闭,现在还叫猪厂地。

林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村北河西岸、北岸有两处林业。一个队长王清富与5名队员在水库西岸,栽植苹果树、核桃树,共30余亩,10年后刨树还农。另一个队长王锁山3人管理10亩苹果树,九十年代改制解散。

商业

改革开放以前,村民日用百货、农用物资、自行车、缝纫机缺少,凭证购买,只有县属供销社独家经营。改制后村中日用百货,饮食服务,农资化肥,儿童玩具,经营点共有10家,消费旺盛,供给充足。并且村每年两次庙会进行物资交流,一是七月十五日,另一是十二月初二日,届时有戏班助兴演出,热闹非常。

教育

解放后村第一任教师周光乾学生十几人交学费,学堂设立在我村寺庙前院,先后有韩姓教师、武鹏展、段广金等教师任教。1958年前完小六年制学生140多名。七十年代建初中,成为学区中心小学。到1992年成为一个集投影仪、图片、实验图书、功能齐备设置完备的中心小学,深受上级重视。

文艺体育

从高级社末,我村剧团成立。团长兼导演、教师王连的。本村艺人(现已故去),还有生櫃、文武场馆、弦打击乐器、化妆及灯光样样具备,都是本村艺人(多已故去),共有成员30余人。演出剧目有:“吕蒙正赶斋”“李翠连对经”“借髢髢”等落子剧目。剧组足迹遍布永年、沙河县市,也曾多次受到本县乡级奖励。此外,还有跦高跷、推太平车、跑驴等民间节目,有武术班耍大杆、舞大刀。至今拳术、大鼓队传承下来,每逢纪念日表演。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鼓队与本村三班秧歌队配合练习,舞蹈、鼓乐不断。

医疗卫生

高级社时有私人卫生所赵玉龙夫妇开设,后调走到西安,一直未回。公社时期有王安太、赵入宗等四人设立了第一次合作医疗。2003年非典时期医疗卫生做出了重要贡献,防止了非典扩散,受到县级表彰。特别是第二次合作医疗以来,两家卫生室,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和整体寿命,村民积极参加农合达98%,80岁以上老人有27人。

基础设施

我村交通便利,东距武邑线1.5公里,公交车、出租车定时来往;西距褡午铁路线1.5公里,可达邯郸沙河。村街道二横五纵。村址从前河坡面移盖到平面。县乡公路两侧,东西为道,横长700多米,南北为街,纵长600米,均以水泥硬化路面,不论天气雨雪均可出行。

供水供电:我村1965年办电,随着人口及用电设备增加,新增变压器容量,更换了线路电表,保障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全村自1986年第一次安装自来水管后,因管道老化漏水严重影响了生活。于2011年由企业家砖厂老板(王海民、王会其、赵宝安、赵虽安)助资46万元第二次安装水管和部分街道硬化,解决了吃水和行路问题。

文物古迹

旧时无阁无寺不算村。东阳苑村一阁保存较好,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毁。有佛教崇福寺始建于唐,明万历重修,现有石碑尚存,被拆于1957年,木料被四区所在地邻村迂城建中学所用。2002年群众集资重建崇福寺,香火旺盛。2008年重建了东厢房,恢复了古迹。

崇福寺大雄宝殿内,释迦佛祖微目盘尘,两旁青狮白象上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慈目可亲,再两旁,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关帝庙古朴典雅,殿正中关帝一手捋长髯,一手斜举《春秋》,袒臂斜视,威武可敬。

龙王庙,有碑可考。本村吴姓始建于明,毁于文革。2006年重建。殿中龙王怒目横眉,两旁雷公电母作法,风婆施威,每年初秋祈求风调雨顺,保佑五谷丰登。

土地庙,旧址三面临崖,一面连平地,高有2丈的孤岛上。庙内土地公清正廉明,土地婆贤淑温柔。2002年王姓、赵姓重建以来,村民妇孺多来此处,求保平安。

吕祖庙座山临水,地形优美,时常有人求签问卜,升迁考学

古今人物

赵玉玺(1884-1946)使用沼气第一人,兄弟三个排行老大,三弟赵玉龙为军医(朝鲜战场),后调西安医院。赵玉玺在武安纱厂发明沼气灯,县志有记载,解放后县有关部门曾多次调查此人此事。

王增福(1913-今)现居台湾前在大陆国民党军械工厂技师,随军退守台湾,1998年曾回大陆探亲祭祖,有二子三女,回台后常有书信或电话来往。

段广金(1931-今)现年82岁,原籍沙河市塔子油村,二子,退休原籍。其19岁河北省武安师范毕业到我村任教40余年,为我村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放弃了多次升迁机会,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受村民的爱戴和敬仰。

故事传说

铁树开花。我村一王姓曾来往于京津之地,说是经商,可也没有财产,家境照样贫寒。有邻居听到其夜间家院内有杂乱的脚步声响,到天明没有任何的异常踪迹,还是孤身一人。有一天上午他与人锄地打短工迟到,工头与他斗嘴,他说熬稀饭时间长了来迟。工头激怒他,让他去买笊篱,并中午赶回,让大伙吃饭使用。果然11点从北京买回捞饭笊篱,并带回一棵名曰:“铁树”为证,铁树栽到门前空地处。1911年开了一次花,这棵树直到1937年未开花,无人管理而死亡。

后来才知,原来这人还有邻村多人都参加义和拳,与京津有组织联系,夜间练功。练习飞檐走壁、刀枪不入、轻功地遁之术,然而至今铁树从何而来乃是不解之谜。

组织沿革

1946年解放,东阳苑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导土地改革,有的人经过培训参加了南下工作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