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朱熹就这样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也即成效的呈现方式,就是看他的口头表达是否清晰明白,书面表达是否文通字顺,这也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指标。”(叶圣陶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表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中要注意读与写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遣词造句、造句成段、选择材料与组织材料的能力;可以从文题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本结合,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写作促进阅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容乐观: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的现实就是小学生阅读时像只无头苍蝇,没有目的,没有方法,没有重点;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无内容,无中心,无感情。通过研究总结,存在这类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下列现象:
1: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很少关注他们怎么写,即使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也因为时间仓促而成了摆设。而许许多多典型的语言范式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语言材料。而我们教师的教学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而到作文教学中却又无从下手,使读写两张皮现象严重,导致孩子不会写。
2:很多教师重阅读轻积累,重成文的结果,轻搜集准备的这个过程,使孩子没有内容可写。阅读量和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习作的优劣,这已成共识,但是也有一种现象就是一少部分很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还是写不出东西。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这个作文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必要生活的体验,一些必要词句的搜集没有跟上,也是使学生不会写的重要原因,就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积累没跟上习作无异于闭门造车。
3:教师的习作要求不符合实际,当学生还没有学会走路时就希望他们能有质的飞跃,导致学生习作时出现断桥现象,产生畏难情绪,这也是学生对习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如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要求的一个很大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喜欢写。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一点,我们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表达能力还很弱,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基本上人云亦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就开始重视写作内容的引导和写法的具体指导,没有想过学生是不是愿意写的,写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的培养。只采取强硬措施要让学生必须写多少字,必须写多少篇,让学生早早的折了写作念头的嫩芽。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和写作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量的阅读和课堂交流能极大的开发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能力。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让我们把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升到科学。
三、研究的方法及目标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遍总结。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研究、及时总结反思,侧重在实践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3、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互联网进行相关内容研究,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集众家之长,付诸实际行动。
4、大量读写训练法。
课课练,天天练是课题研究的宗旨。充分给足学生时间展开阅读,结合阅读训练点仿写,写生活,写内心。
5、及时总结经验法。
研究的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规范语言,学表达方式,学谋篇布局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语言,并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阅读教学所学,提高习作水平。
2:认真把握高年级习作要求,充分挖掘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时机,激发孩子写作兴趣。
3 、结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探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在申报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研究方式、阶段划分等细节问题。然后准备开题所需要的各项数据、资料。
2、课题主持人及时将课题立项情况向教研室及学校相关领导做了汇报,介绍课题的工作进展及设想,以求得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有了学校领导和教科研室的支持,我信心倍增,准备齐全了各项资料,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交学校教务主任审阅。于2015年12月底将开题报告上报到平利县教科研室。
3、加强理论学习,重新认真阅读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动员,让学生初步理解到了什么是全面的语文能力。制订了实验的计划,做好了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具体实施阶段。
1、根据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首先从课文入手,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爱读课文,总想从文中读出点什么。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走近名家,感受作者的生活和感情,引发学生想读道更多的名家作品,利用美文美篇打开学生的阅读之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表达,使学生产生想写一点东西的“冲动”,把其感动和“冲动”转化为行动,自愿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要求学生把感受积累成册。这样自然就营造了爱读爱写的氛围。
随着课题活动的展开,我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培养,从阅读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着重寻找课堂小练笔的训练点和切入点,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为范例“举一”,再通过作文训练来“反三”,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融写于读,读写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及时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
,“阅读大比拼”、“读书活动月”、读书手抄报竞赛、小作文评比,佳作表彰活动等。活动后发动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互评互改互荐,把优秀成果编辑成册,并表彰奖励。鼓励学生借书、还书,鼓励学生参加阅读与写作兴趣班,体味其中的乐趣。
2、.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3、及时反思总结,做好中期报告,并交由学校教研室审阅,得到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有信心更好的把课题研究继续进行,把积累的好方法和同仁们的建议践行到教学研究中,使之更优化。
总结阶段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优秀学生作文,形成相应的文集。
3、定期开展活动:阅读活动月,阅读手抄报大赛,向相关期刊杂志投稿、参加征文大赛,每学期做好指导与收集整理工作,形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性
为了摸清我们的学生在读写结合方面存在着什么现实状况。我做了关于阅读、写作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六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六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学生抵触情绪强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用心做了分析: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级上册为例。第1课《山中访友》把“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改成一首小诗的练习。六年级下册第二课《匆匆》的课后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在写几句。”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如此看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内课外渗透这一思想,寻找读写训练点,给足学生时间将读与写进行到底。
2、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的进行思想与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刻苦努力,乐观向上的品质;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与鼓励推进并行;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到提高。
(2)课堂教学。
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准确把握教材,找准切入点,确定读写目标,尊重学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兴趣,人人参与。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收集真理优秀作品成果,编辑成《优秀作文集》
(3)教学教研。
认真学习研究课题资料,把教学教研、公开课的听课与评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从课堂小练笔到专题作文,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开展活动交流。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呈现形式
(一)阶段成果
1、转变观念,形成理念,加强学习,理论提升。
2、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提升能力。
3、实践交流,资料收集,总结报告,促进研究。
4,作品展评,形成文集,激发潜能,提高水平。
(二)成果呈现形式
1、理论学习笔记。
2、课研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课例、随笔、反思。
4、学生作品展示。
5、研修报告。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1、学生生源集城市与农村与一体,参差不齐,知识能力和视野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写作水平高与低两级分化情况严重。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题研究还不能放开手脚实验践行,很多策略受时间、内容、对象的束缚。
3、课题研究者担任的工作任务重、繁杂,无法集中精力潜心研究,使得课题研究还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还有许多想法无法执行。
4、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知识浅薄,没有构建系统的研究体系。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读写结合不够紧密,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
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将继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机一步探索研究,形成规范的、可操作的、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为今后的读写教学提供帮助,促进师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