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纯阳《百字铭》“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不迷?

 tjboyue 2018-03-06

常常听人说起“儒释道”,“儒道释”或者道儒释三教合流。先不说排位如何,孰轻孰重,谁是老大,谁是小兄弟。今天题主恰好提到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可以看做是“三教合一”的范例

吕洞宾(吕纯阳)传说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修道、出世、脱俗的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作为,又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

题主引用吕洞宾的话,出自《百字铭》。全文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应物不迷”这四个,看来是题主的真爱。不迷,就是不要迷失了自我。不迷性住,不迷气回。说白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正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 淡然平静的心态,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迷,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据传,吕洞宾还有几句话是这样的: 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这不也是“应物不迷”最好的注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