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歌诀】 小青龙汤治寒饮,风寒咳嗽皆可医, 桂姜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学用导读】 运用小青龙汤除了辨证准确外,还要重视方药组成用量调配关系,以及随证加减变化用药。另外,小青龙汤主治肺寒证,方中麻黄、桂枝、细辛尽在温肺散寒化饮而不发散伤表气。 【医案助读】 过敏性哮喘、肺气肿 彭某,女,57岁。有10余年过敏性哮喘病史,在2年前又诊断为肺气肿,数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刻诊:咳嗽,气喘,痰多甚于夜间与早晨,轻微水肿,胸闷,心悸,气短,舌淡,苔白略腻,脉浮。辨为寒饮郁肺证,给予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0g,白芍10g,细辛10g,干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五味子12g,半夏12g,葶苈子15g,麦冬15g,党参24g,山药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气喘,痰多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三诊:诸证基本得以控制,又以前方减1/3量治疗20余剂。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用方点拨:根据痰多而甚于夜间与早晨辨为寒饮,再根据心悸,气短辨为寒证夹虚,又因轻微水肿辨为饮溢于外,以此选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加葶苈子泻肺降逆行水,党参、山药益肺补虚,麦冬养阴益肺,兼防温化伤津。方药相互为用,既驱邪又益正。 【中医辨证】 寒饮郁肺证(肺寒证):咳嗽,气喘,痰稀色白,或呈泡沫状,或肢体水肿,或胸闷,或胸满,或倚息不得平卧,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既是主治寒饮郁肺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发热,恶风寒,无汗,头痛,咳嗽,气喘,或口渴,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噎,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溢饮寒证(身体重,四肢肿,无汗,恶风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弦紧)的基础方,还能主治肌肉关节痛寒证。 病变证机:寒邪侵袭于肺,肺气逆乱既不能肃降,又不能通调水道,寒饮相结而充斥内外,以此而变生为寒饮郁肺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咳嗽,或气喘,痰多清稀色白,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紧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肺炎,老年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百日咳,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间质性肺炎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小青龙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小青龙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小青龙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泌尿疾病:肾病综合征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炎等。 2、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 3、皮肤疾病: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中医治法】 宣肺降逆,散寒化饮。 【方药西用】 具有平喘、对抗组织胺、抗过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促进对血浆皮质醇及ATCH上升、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扩张血管、增加血灌流量等作用。 【处方用药】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12g) 半夏洗,半升(12g) 随证加减用药:若口渴者,去半夏辛燥,加栝楼根,以生津止渴;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者,以利小便实大便;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以通达阳气;若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以利在下之水气;若肺气伤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取其性缓而润,降逆平喘。若肺气虚弱者,加蛤蚧、人参,以补益肺气;若夹热者,加葶苈子、贝母、苏子,以降肺平喘等。 【煎服方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编者注:后20字恐是叔和按语混入正文,当删)。 【方证研究】 寒袭于肺,肺气不降而逆乱,则咳嗽,气喘;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水气内停而与寒相结而为痰饮,则痰多清稀色白,或呈泡沫状;胸中痰气壅滞,气机阻滞不利,则胸闷,或胸满,或倚息不得平卧;水不得肺气通调而外溢,则肢体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饮郁肺之征。其治当宣肺降逆,散寒化饮,然则肺得温,饮得化,诸证痊愈。 方中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解表化饮,温肺化饮。半夏降肺温肺,化饮止咳,燥湿醒脾,断绝饮生之源。干姜温肺散寒,温阳化饮。细辛温阳化饮,既助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又助半夏、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温热药散寒化饮而不损伤阴津。芍药补血敛阴,既能滋荣营气,又能利饮利水。甘草既能补中荣汗源,又能培土生金和肺气。 方药配伍特点:宣散药与收敛药相配,宣散不伤肺气,收敛不留邪气;燥湿药与益阴药相配,化饮不耗肺阴,生津不助饮邪。 【使用禁忌】 肺热证,肺阴虚证,慎用本方。 |
|
来自: 花雨ffm7nwoxrn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