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读】王十月小说:子世界

 昵称JDTWtBsL 2018-03-08



我们现在极有可能活在计算机虚拟的世界中。

——罗伯特·费恩

 

今我决定写一个发生在VR世界的故事。

他认为,写作也是VR。他不认可理论家、出版商和读者将他的故事归为科幻小说。他写下的不是科幻,是发生在未来的现实。因此,他自称未来现实主义作家。未来现实主义,在逻辑上是悖论,但科技发展,让一切成为可能。

“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二十二点二十三分。”

今我敲下故事的第一句话。这是故事开始的时间,也是今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小说家常玩的把戏,将一些独属于作家本人的特殊时间大摇大摆放在作品中。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二十二点二十三分。这是未来现实主义作家今我的生命密码。从这一刻开始,他寻常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具体来说,正是这一天的变故,让他从蒙昧中复苏,意识到他是下凡的神。具体来说,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二十二点二十三分,他经历了一次车祸,大难不死,只是多处软组织挫伤,伴有轻微脑震荡。

当时,他坐大巴出差归来。上车刚坐定,上来一个身材高挑、有着水亮大眼睛的女孩。女孩看了一眼今我身边的空座位,就坐了下来。一路上,女孩戴着耳塞闭目听音乐。今我想和女孩搭讪,却没有机会。他站起来,请女孩让一让,示意他要从行李架上拿东西。女孩欠身让出空间,今我从行李架上的包里拿出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黑色封皮的《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今我说,谢谢。女孩朝他的书瞟了一眼,没有说什么。这让今我有些失望。他希望女孩会好奇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这样他就可以侃侃而谈马尔库塞,谈这位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知名的激进哲人及其思想学说。女孩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她一直戴着耳塞听音乐,偶尔会跟着哼出声音来。后来,女孩哼唱的声音越来越大,跑调厉害,引得同车人不时朝她窃笑。今我拿手中的书碰了碰女孩。女孩摘下耳机,睁大本来已经够大的大眼睛,不用说话,眼睛已经将她想说的表达出来了。

后来,今我总是会一次次想起那双大眼睛。他不止一次向女孩的父亲描述他见到的那双大眼睛。女孩的父亲吸着空烟斗吞云吐雾。是的,吸着空烟斗吞云吐雾。当然,这都是后话。当时,今我微微一笑,指着她的耳塞,说,戴上这个跑调。

女孩表示怀疑地说,跑调吗?

今我说,一点点儿。

女孩说,那就是跑得很厉害。

今我说他也喜欢艾薇儿。女孩收起耳机,不再听音乐。

今我说,认识一下,张今我,写小说的。

作家呀!女孩眼里有一团光在跳跃,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作家,你写哪种小说啊?

发生在未来的故事。今我说。

女孩眼里光更亮,科幻作家?

今我纠正,不是科幻,是未来现实主义。

女孩有些疑惑,没弄明白今我的逻辑,既然是未来,怎么会是现实?不过她没有刨根问底,却说,今我,这名字真好,是笔名吧?

父母给取的。今我说,感谢我爸,给我取了个好名字。来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呢?

女孩说,感谢我爸,给我也取了个好名字,如是。

柳如是的如是二字。今我说。

我姓杨,杨如是。

又补充说,码农一枚。

今我说,码农?那我就是码字狗。

如是突然笑得收不住了。

今我一脸纳闷,说,你笑什么?

如是好不容易收住笑,说,你是码字狗,我是程序猿。

她双手握拳竖在膝盖上,做了个大猩猩的动作,说,一个狗,一个猿,咱们这是动物世界。

今我哈哈大笑起来,说,不和你说话,觉得你挺高冷,一说话,挺逗。

如是伸出左手食指和中指,做了个V,说,你是想说我挺二吧?

今我忙说,没有,没有,我挺喜欢这样子。不装十三点。

如是说,我白羊座的,白羊座的女生大大咧咧,有点儿二。

今我说,我也是白羊。

如是说,我一九九〇年四月十日出生,你呢?

今我说,这真的是巧了。我也是啊。

说着拿出了身份证给如是看。我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哎,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啊。

如是说,也不能这样说,我们这辆大巴上差不多五十人,根据著名的“生日悖论”,出现生日相同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于是,两人就从“生日悖论”和基于“生日悖论”的密码学“生日攻击”,聊到斯诺登,聊到黑客,聊到中东局势、南海问题、中美关系、经济是L形触底还是U形触底、明星八卦、虚拟现实、量子力学以及各种宇宙模型和人类永生。没有主题,也不知一个话题与另一个话题间是如何启承转合。以至于,他们谈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不时发出的笑声终于让同车人表示出了抗议,如是这才说她累了。今我说,你睡一会儿吧,还有一小时才到终点。他们中止了交谈。如是又塞上耳塞,闭目。感觉到今我在看她,脸上浮起一丝得意,微微将头侧向今我的肩。今我从未遇过可以和他这样漫无边际聊天而且每个领域都能找到相通点的女孩。今我想,一会儿该问她有没有男朋友,今我感觉他开始恋爱了。自从李梅走后,今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

车祸就是在这时发生的。一辆失控的货车迎面撞上了大巴。今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在大巴受到猛烈撞击的那一瞬间,他本能地抱住了前面的座椅靠背,忘记了靠在他肩头的如是。这是今我的秘密,也是他内心的耻辱。这次灾难性的车祸造成十三死二十二伤。今我只是轻微脑震荡加多处软组织挫伤,观察一天就出院了。

如是伤势严重,一直昏迷不醒。

五个多月过去了,在今我开始写这篇小说时,如是仍然处于昏迷之中。

她成了植物人。

她的家人没有放弃她。她的家人,说起来,只是她的父亲一人。如是的父亲没有放弃女儿,他坚信奇迹会发生。今我常去医院看望如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是父亲,就觉得他是个特别的人,总是含着一个空的木质烟斗,烟斗大约有不少年头,裹了一层润泽温厚的包浆,以至于木烟斗有了红铜的质感。他时常吸着空烟斗,吸得有滋有味,仿佛烟斗里塞满了烟丝。于是,今我就在心里叫他怪烟客。

有一次,今我终于忍不住问怪烟客,您干吗总是抽空烟斗?

怪烟客反问,是空的吗?

今我疑惑地说,不是空的吗?

怪烟客端着烟斗,又嗞嗞吸了一口,说,那就是空的。

今我喜欢上了怪烟客,他们成了朋友。今我没敢告诉怪烟客,在车祸发生的那一瞬间,他本能地选择了自救,而置身边的如是于不顾。

一切像是隔夜,一切已如经年。

今我如同陷在了怪烟客吐出的看不见的烟雾之中。他坐在黑暗中,面对电脑显示屏,继续写小说:“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晚,十点二十三分。VR软件工程师,奥克土博工作室博士研究生,有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的瑞秋,死于车祸。”

今我写下了时间,写下了人物和事件。他试图写这个与他只交流过不到一小时的女孩。他对如是的其他了解均来自她的父亲,不愿放弃已经成为植物人女儿的怪烟客。对这个父亲而言,今我成了他唯一的倾听者和少数的支持者。

瑞秋。今我给小说中的女主取了一个英语世界里女性常用的名字,他也不清楚为何会这样。面对显示屏,他的脑子里浮起来的是这个名字。小说家的脑回路本就是奇特的,何况一个未来现实主义小说家的脑回路。他接着写了下去:

 

车祸现场交通监控清楚记录下了车祸的整个过程。当时瑞秋驾驶着一辆排放量2.0的酒红色雪佛兰探界者,车速四十迈。时间已晚,出事地段车流量很小。她扣着安全带,车里播放的是她喜欢的加拿大歌星Avril Lavigne的《Here’s to Never Growing Up》。音乐让工作了一天的她略显亢奋,她当时的反应速度应该处于正常状态。肇事车是一辆突然从对面失控冲过隔离护栏的改装越野车。改装越野车撞在了酒红色雪佛兰探界者的左侧,雪佛兰失控撞出十多米远,车身转了两个圈才停下。改装越野车司机当场死亡,后座上的一名男子只是轻微脑震荡。而瑞秋当场身亡。

瑞秋生于一九九〇年。

瑞秋的母亲在大地震中亡故,那年瑞秋八岁,瑞秋父亲未再娶。瑞秋和父亲相依为命长大成人。父亲是山区县城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是瑞秋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瑞秋的父亲此生并没有做出特别的成绩。他对人类和人类所处的世界有着极大的兴趣,他痴迷研究的东西,被人们认为是可笑的。他这样的人有一个统称:民科。民科在大众眼里,基本上是生活能力低下、狂热偏执、爱钻牛角尖、缺少专业能力的代名词。瑞秋父亲没能成为物理学家。他甚至不是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他经常在课堂上讲授一些与教材、考试无关的奇谈怪论。他认为我们身处的宇宙是被黑洞吞噬后逃逸到黑洞边缘的信息幻象。他讲述物理理论和佛经对宇宙的认识之间的惊人相似。学生对他的课评价甚高。但学生的意见在此处无效,因为学生家长的不满,他被学校勒令不得再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奇谈怪论,否则将被开除。他要养家糊口,从此不再在课堂上讲授这些看来荒诞不经的东西。但他认为他掌握的是物理学最前沿的知识,认为这些知识对人类是有益的。学校不让讲,他就回家给女儿瑞秋讲。当别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听安徒生或者格林时,他抱着女儿瑞秋到屋顶认识天上的星星,讲述时间、空间、宇宙大爆炸、人类是外星人的实验品、黑洞、白洞、灰洞、虫洞、奇点,讲述时间旅行以及暗物质等。他曾经和天才物理学家罗伯特有过一面之缘,并进行过较深入的交流,他的一些看法,得到了罗伯特的认同。当时罗伯特正致力于人类永生的研究,他认为这个中学物理教师的想法对他的研究有所启发。但是这并未能改变人们对于瑞秋父亲的看法。他只能为女儿描述神秘的世界,他的讲述深深影响了瑞秋。瑞秋从小对数学与物理表现出了超凡的兴趣和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她本科、硕士研究生皆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二〇一六年又考取了著名的奥克土博工作室,师从年轻的天才物理学家奥克土博,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她的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深受导师信赖。如果不是意外车祸,她将成为科学界的明日之星。

接到瑞秋车祸的消息,瑞秋的父亲并未显出过于悲伤与惊慌。他坚信女儿是神迹,在她的生命中,一直有着某种强大的未知力量庇护着她。他坚信上帝造出这神迹,就不会听凭她毁于无意义的意外。这是瑞秋父亲生命中的隐秘。在瑞秋迄今二十七岁的生命中,他多次见证这神迹。瑞秋三岁那年,从五楼窗台坠下,发现时已无呼吸心跳。医生宣布她死亡后不到一小时,神迹出现,她苏醒过来。第二次是在瑞秋八岁那年,大地震,瑞秋和母亲一起深埋在废墟底下。母亲没有挺过来,无水无粮的瑞秋却在废墟底下坚持了六天,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后来,父亲问女儿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瑞秋告诉父亲,她在废墟底下曾经死去,她感觉到她死了,生命像一段漫长的代码,她眼看着代表她生命的那段代码迅速消失,她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后的记忆是空白。后来,她的生命代码被重新编写,她再次获得生命。瑞秋对父亲讲起过,也对蜂拥而来采访生命奇迹的记者们描述过,然而除了父亲,没人相信这个八岁女孩的描述。瑞秋的父亲却相信,这个所谓代码的消失与重新编写就是神迹。他坚信人类的命运冥冥中被另外的力量掌握与左右着。这个力量,可以叫他神、上帝、外星人,或者其他什么。瑞秋第三次遇到神迹,是在她十六岁那年。那年,瑞秋失恋,她认为生命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她吃下了大量安眠药,却在昏睡三天三夜后苏醒过来。当她看着守在身边的父亲时,抱着父亲痛哭了一场。从此,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而乐观,成为一个快乐的二货。瑞秋告诉父亲,昏睡中,她曾听到一个声音对她说她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她的生命属于每一个爱她的人,她无权这样自私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她还有着未完成的使命。她再次感到生命代码在迅速被BACKSPACE键消除的时候,消除终止,生命的代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在恢复。恢复的过程是那样漫长,时断时续,有时会在一瞬间恢复一长段,有时经过几小时没有一个字节的进展。醒来后,记忆慢慢变得模糊了。那个声音却在她的脑子里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个好听的、有点儿忧伤的男声。那声音对她说,瑞秋,我要你快乐,我决定给你写入快乐的生命代码。瑞秋肯定地告诉父亲,那是个中年男子成熟沧桑而又忧伤的声音。瑞秋告诉父亲,那个声音已经刻入了她的脑海里,于千万人的声音中,她能准确分辨出这个声音。后来,她考取奥克土博先生的博士,第一次听见奥克土博说话,她的眼泪汹涌而出无法抑止。

没错,是奥克土博的声音,在她昏迷时,她听到的是奥克土博的声音。

她试图找到答案,并和从事濒死体验研究的医学家梅当理博士进行过深入交谈。梅当理博士是神经医学的专家。他主持的濒死研究,在国际同行中享有盛誉。在听了瑞秋的濒死描述后,梅当理博士说如瑞秋这样的濒死体验属于极少见的,大多数人的濒死体验会感受到安详,看到极为强烈而明亮的光芒溢满房间,有这样濒死体验的人在受访者中占五分之三;还有些人能感受到灵魂出窍并飘浮在空中,看见自己的肉身躺在床上;还有一些能感受到自己在穿越时空隧道,或对过往人生做瞬间而全景式的回放。当然,也有极少数受访者的体验和瑞秋相似,他们曾经与神交流,这种交流常常被描述为一个洪亮的男声告诉他们大限未到,让他们回到身体里。而在瑞秋的描述中,也出现了神秘的男人声音。梅当理博士认为,这些访问,有一部分是出自受访者的真实记忆,但不排除有些是受访者的编造。梅当理博士相信瑞秋不会编造,但对于那个男人的声音出自她的导师奥克土博,梅当理博士解释,一定是她之前曾经听过奥克土博的声音,而且,奥克土博在她的心中有着神一样的地位。瑞秋觉得梅当理博士说的似乎有道理,她十六岁之前就看过奥克土博的演讲视频,为他的风度与学识倾倒。瑞秋的濒死体验是独特的,她感受到了代码。梅当理博士的解释是,这种感受与她的研究方向、她的职业、她的知识积累有关,她一直从事着代码编写工作,因此在濒死时,大脑皮层的记忆会与代码编写有关。如果是这样,如何解释在她八岁那年感知到的代码?那时的她,尚未接触到代码。梅当理博士无法回答瑞秋。瑞秋说她更愿意相信她父亲的猜测,她可能是在无意间触摸到了生命的根本,触摸到了我们所处世界的真相。但真相是什么,父亲无法解释,她也无法解释。谈话后的第三天,梅当理博士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到,瑞秋让他深深受挫,他的研究最大的困境在于,他本人并未有过濒死体验。因此,他要亲自体验。

正是基于对女儿生命中三次奇迹的坚信,瑞秋的父亲在接到女儿车祸的消息后,并没有陷入绝望与恐慌。他赶到医院时,医生已宣布瑞秋死亡,正等着他的到来,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然后,瑞秋将被送进太平间。瑞秋的父亲掏出一个木质空烟斗,使劲吸着,仿佛里面塞满了劣质的烟丝。他拒绝签字。事不过三,瑞秋经历三次死而复生,上帝这次似乎已经放弃了她。看着女儿变得冰凉的身体,瑞秋的父亲无法接受女儿不是神迹这一现实。支撑着他的信念在瞬间坍塌。瑞秋的父亲感觉到心脏被一双长满毛的巨大手掌拼命挤压,他的心被挤压成了肉泥,眼前只有黑暗,无边的黑暗。他要死了,他知道。他的灵魂没有出窍,也没有看到圣洁的光芒,有的只是无边的黑暗和冰冷。半小时后,瑞秋的父亲被抢救过来。他没死。可是他内心的悲凉比死要深沉一万倍。他体验到了死,那无边的黑。没有人为他续写代码,没有濒死体验。他昏过去又被救过来。他现在只想知道女儿瑞秋怎样了。他请求医生,再为他的女儿做最后一次努力。

 

写到这里,今我停止敲打键盘。

这些故事并非杜撰,故事中的瑞秋即生活中的杨如是,连瑞秋父亲吸的空烟斗,和怪烟客的也是一模一样。瑞秋也不全是如是,她的故事,有些源于怪烟客的讲述,有些,却是不自主涌到今我脑内的信息,他只是尽可能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准确翻译成文字而已。关电脑,在书房的黑暗中呆坐。他喜欢在黑暗中写作,除却电脑屏发出的冷色蓝光,房间再无其他光源。他喜欢在这黑暗中让思想四处行走如幽灵。现在,他遇到了难题,他在故事的开篇就将主人公写死了,故事如何发展?重要的是,他将瑞秋当成了如是,他不能让瑞秋死。于是,他在电脑上敲下:“瑞秋没死,就在瑞秋的父亲请求医生再为他女儿努力一次时,医生惊喜地发现,连接在瑞秋身上的心电图显示器嘀的一声,那条水平线突然有了起伏。”写到这里,今我停顿了一会儿,接下来写道:“瑞秋成了植物人,昏睡了整整半年。这年七月十五日,瑞秋从昏睡中苏醒过来。”

事实上,这只是今我的心愿。他要在虚构中让瑞秋躲过一劫,并为这死里逃生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是车祸昏迷半年了。这半年来,今我已失去初时的冲动与热情。从每天去医院探望一次,到每周一次,再到现在,已有一月未去了。怪烟客其间打电话给今我,今我当时要参加科幻文学峰会,说回来后一定去看如是,回来后又忙起了别的。

他不敢面对如是和她的父亲,他对如是的醒来已不抱希望。

他记得第一次见到如是的父亲。印象中的怪烟客瘦削苍老,眼睛却锐利如鹰隼。

你和小女是同事?怪烟客目光逼人。

今我说,……朋友。

今我这样说,暗问自己,你配得上朋友二字吗?如果不是朋友那算什么?如是的父亲反过来安慰今我,孩子,如是没事,她不过是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她会醒来的。今我不知该如何安慰怪烟客,那时,他也认为如是很快会醒来。第二天,他又去看如是,一连几天后,如是的父亲相信,今我和他女儿关系不一般。

不要放弃如是,怪烟客对今我说,你若放弃,定会后悔。如是不可能死,她一次次死而复生。她的生命是奇迹。他给今我讲了许多如是生命中的往事,他有一次很认真地告诉今我,我们的生命是一段代码。今我说也许吧,谁又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谁又知道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怪烟客说,孩子,你是不一样的人,你和他们不一样。怪烟客指着护士们说,她们以为我是疯子,以为我这里出了问题。怪烟客用食指敲着脑门。真正有问题的是你们。

护士笑着说,大叔,您没问题,谁敢说您脑子有问题啊?有问题的是我们,众人皆醉您独醒呢。怪烟客说,小姑娘,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有智慧的,也不能说我就是醒着,我也只是半醉半醒罢了。

今我决定去看望如是,陪如是的父亲,那个被他称作怪烟客的男人喝上两盅老酒,安慰他的坚持与固执。他也有许多疑问想要和怪烟客探讨。然而如是不在病房。他问了同病房的陪护,没人知道他所描述的那个成了植物人的姑娘。去住院部前台咨询,护士告诉今我,杨如是出院了。

那个怪老头真的神了,他说他的女儿一定会醒过来,没想到,昏睡了半年的植物人,真的醒过来了。护士说。

那,杨如是,她人呢?今我问。

出院了啊,半个月前就出院了。我给你查查看啊。护士说着查了住院的记录,说,你看,杨如是,七月十五日那天醒过来的,醒来后又住了十天院,七月二十五日出的院。

七月十五日?你再看看,确定是七月十五日?今我忽然觉得眼前的一切变得不真实起来。那护士近在眼前,护士说话的声音却似远在天边。

你自己看。这里。七月十五日。护士说。

今我没有看护士递过来的记录,如坠入迷雾之中,深一脚浅一脚出了医院。

“瑞秋成了植物人,昏睡了整整半年。这年七月十五日,瑞秋从昏睡中苏醒过来。”

今我清楚地记得,他在小说中写下的这句话,写下的瑞秋苏醒的日子。今我已不清楚他是怎么回到家的了。他也恨自己,在出车祸时没有救如是,还情有可原,毕竟那是出于人的本能,可为什么我就这样没有耐心?怪烟客说过,如是是神迹,她多次死而复生,这次也一定会死而复生,为什么我就不相信怪烟客的话?应该给如是发条微信,祝贺她康复。拿出手机,一时却不知说什么好。想给怪烟客打个电话,又觉得没必要。他翻开如是的微信朋友圈,之前,如是昏迷时,他每天翻开如是的微信朋友圈,那是他了解如是的另一个途径。在如是昏迷的前三个月,温习如是的朋友圈,是今我每天的必修课,后来,渐渐翻看得少了,一转眼,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没看如是的朋友圈了。半年没有更新的如是的朋友圈,在七月十五日如是醒来的那天,有一条更新。一张写满神秘代码的图片,图片下有一段话:

 

六个月,死里逃生。

感谢不放弃我的老爸。

感谢我的神,

你续写了我生命的代码。

感谢这全新的生命,

感谢你给我新的名字——瑞秋

 

没错,是瑞秋!如是的微信用户名也改成了瑞秋。

瑞秋二字,让今我在迷雾里沉得更深。如是。瑞秋。为什么如是改名瑞秋?

感谢你给我新的名字。这个“你”又是谁?

面临的问题超出了今我对世界的认知。他无法将如是的新名瑞秋和他在小说中写下的瑞秋看作是纯粹巧合,也无法将瑞秋苏醒的日期与如是苏醒的日期看作是巧合。

如果不是巧合,这一切又该如何解释?

他感到头痛得厉害。双手压在额际,大拇指用劲摁两边的太阳穴,头痛并没有缓解。一阵冷风从后背吹过,瞬间浑身软绵无力。今我清楚,他的血糖又在瞬间降低了。他有严重低血糖症,却找不出问题所在。一度,医生怀疑他患有胰腺癌,这是夺走乔布斯生命的不治之症。在医生的建议下,今我住院做糖耐量试验,平时饿上一会儿就会犯病的他,居然在医院里坚持了不进食达七十二小时,空腹血糖浓度一直维持在5.0mmol/L左右的正常水平,而在平时,只要超过正常吃饭的点一会儿,他的血糖就会降低犯病。医生很无奈地说今我这样的人属于心理暗示超级敏感者,再饿上七十二小时也测不出结果。当外界给他一点点儿应激,血糖会迅速降低到2.8mmol/L以下。医生为今我做了能用上的各种检测,最后的结论是糖耐量异常导致低血糖,糖耐量异常的原因不明。现在,今我体内的血糖迅速降低。他去冰箱拿了一条巧克力。只要吃下去,血糖马上就可上升到正常值。巧克力放到嘴边时,今我想到如是生命中出现的多次濒死体验,想到如是那条神奇的微信朋友圈。他怀疑,现在所处的世界不过是幻象,或者他是在梦中。这是个好机会。如果世界真的是幻象,那么低血糖症是幻象,生与死也是幻象。死不可怕,或许借由死方可见证生。如果现在在梦中,那在梦中死去一百次又何妨?如果这一切是真实的,他活在真实的世界,那就好好体验一下濒死的感觉吧。

今我调整好呼吸,侧身卧在客厅的沙发上,平静地迎接濒死体验的到来。他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有砂眼的轮胎,体内的力量在缓缓消逝,眼前的一切开始模糊起来。他盯着沙发前的那方船木茶几,茶几是五年前他和李梅一起买的。那时他有李梅。李梅也是VR程序员。李梅曾经不止一次向他描述未来VR可能达成的世界。李梅那时经常出差,今我常抱怨李梅出差太多。李梅说,再过十年,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抱怨了。到时,强大的VR能让人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远程交流,甚至性爱。今我说,在VR的世界里,人类将变得无所不能?李梅说理论上VR的世界也应该有边界,但边界在哪里尚不得而知。只是,现在尚处在4G时代,VR技术刚刚起步,将来,随着5G甚至6G时代的到来,VR将变得无所不能。李梅无限憧憬着这个人类超脱自身限制时代的到来。然而,李梅没能活到她描述的那个时代,她死于癌症。她临终时握着今我的手说,真是太遗憾啊,亲爱的今我,不能陪你看到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了。你也不用悲伤,也许,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未来人类在计算机中虚拟出来的呢。罗伯特·费恩,就这样认为。

李梅!现在,今我在恍惚中见到了李梅,李梅盘腿坐在船木茶几对面的绿色坐垫上,笑盈盈看着他说,你这个傻子,想体验濒死的感觉吗?当你体验到时,你就真的死了,你无法回到现实世界,体验还有什么意义呢?

今我说,那我就死吧,死了就和你在一起了。

李梅伤感地说,你说违心的话,变得言不由衷了,你怎么会舍得瑞秋呢?

今我一时语塞。

李梅说,再说了,你死了,也不可能和我在一起呀,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你就不存在,你只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而不是灵性上的你了。

今我说,那我怎么看到的你呢?现在的你,不是真实的存在么?现在的你,是没有肉身束缚的自由意识,不是吗?

李梅说,你摸摸我的手。

李梅伸过手来,今我摸到的只是虚空。

李梅说,你看,现在的我不过是你的幻觉,我存在于你的意识之中,没有你,我也就不存在。回去吧。李梅说着消逝了。今我眼前,空余那渐渐模糊的船木茶几,和茶几对面空空的绿色坐垫。

今我后背的冷汗越来越密集,心里慌乱得如十万八千只猎狗在追赶十万八千只兔子。

我不能死。今我想。他差不多用了最后的一丝力气,将巧克力塞进嘴里。他闭上眼,慢慢调匀了呼吸。李梅远去了,十万八千只兔子远去了,十万八千只狗追赶着十万八千只兔子远去了。今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只是身体如虚脱了一样乏力。他细数刚才发生的一切。他见到了李梅。

这是濒死体验吗?还是如李梅所说,所谓的濒死体验,只是幻觉,那么,瑞秋和如是,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幻觉?

今我再次点开如是的微信朋友圈。如是发出的那条微信还在。今我对自己说,冷静一点儿,不能乱。他告诉自己,这不合逻辑的一切,背后定有支撑它的逻辑,只是,这逻辑超出了他的认知。也许是怪烟客曾经提到过瑞秋这个名字?也就是说,如是本来就有个名字叫瑞秋,而他后来在写作时,不自觉地就用了过来?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可今我在记忆里搜索了许久,却想不起来怪烟客有提到过瑞秋。今我又仔细回忆了他与如是四十分钟的交谈,他确信,他们的交谈中,没有提到过瑞秋。还有,那个要命的七月十五日怎么解释?他在写下瑞秋苏醒之前,根本不知道如是已经苏醒。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巧合。而最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最不负责任的解释就是巧合。所有的偶然,背后都有着必然。可如果否定了巧合,该怎么解释这一切?

还有一种可能。今我想到了这种可能。他自己都笑了,觉得这是最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他有特异的能力,他是上帝派来的造物,他能让虚构变成真实。他在小说中让瑞秋苏醒了,于是如是就再次死里逃生。他在小说中把如是写成了瑞秋,于是如是就改名叫瑞秋。

也就是说,如是的生命,存在于他的虚构之中。

不,不,不。今我想,这太荒谬了。可是,今我止不住顺着这样的想法往下想。如果是这样,怪烟客所说的,掌握着如是生命的那个冥冥中的神迹,难道是我?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是之前所经历的那一次次死里逃生又怎么解释?

还有一种可能,现在的一切皆是虚幻。今我想,现在他在梦中。他梦见了如是苏醒、出院,梦见如是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梦见自己犯低血糖,梦见自己想体验濒死感觉时见到了李梅,梦见自己吃下了巧克力,梦见自己在梦中被这个问题困扰,也就是说,现在,他是在梦中。然而,有什么办法来确认自己是在现实之中,还是在梦境之中?如果现在处在梦中,那之前和如是一起发生的车祸是真实还是梦境?他所写下的小说是真实还是虚幻?据说痛感可以确认现实与虚幻,他用指甲掐了自己的虎口,他能感觉到痛。但是且慢,他又开始怀疑,这痛感也是梦中的痛感。或者,真的如李梅所说,他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人类用计算机虚拟出来的VR世界。李梅说过,在VR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两个远程性爱中的人,甚至可以互换身份体验对方的感受,那么,这一点痛的感觉又算得了什么?那么,生活在VR世界里的人,可以在VR的世界里再创造出一个VR的世界,并让他们再创造出的那个VR世界里的人再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层层叠叠无穷尽也。那么,生活在别人创造出的VR世界里的人,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以为自己是主宰一切的神,是否能意识到,他们不过也是程序员借助强大的技术制造出来的幻觉?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今我想他的脑子一定是坏掉了。是车祸留下了后遗症?应该找时间去医院查一查。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即过。他又开始纠结着如是一次次的死而复生。是什么力量,让她一次次死里逃生?他无法对他所处的现实给出答案。他让自己不要去想这个想起来让他头痛欲裂的问题,可是他却又止不住地想。他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了。他希望这一切依然是梦。于是,他想出了逃离梦境的办法,他要在梦中睡着,然后自然从梦中醒过来。他真的睡着了。而且,睡得很安稳,没有梦。他睡了足足三个小时,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在了城市高楼的背面。这次,他很清醒。他记得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他去医院看如是,梦见如是已经康复出院。可是,他又隐约觉得,那不是梦。

手机就在沙发前的船木茶几上。他不敢去拿过手机。不敢去翻看如是的微信朋友圈。

他想,就当这一切是场梦吧。也许,他写的书,真能影响到现实,如果是那样该多好。如果是那样,他要写下他与李梅的故事,他要在故事中让李梅死而复生,然后他们再次意外相遇。这样想时,他的心情好了起来。可他终究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未来现实主义作家,他无法克制好奇心。

他再次点开了如是的微信,再次看到了如是发出的那条朋友圈。

图片如旧,文字如旧。一切又被推倒重来。今我陷入了认知的迷宫走不出来。

这一次,今我没有慌乱,他开始理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努力跳出迷宫;另一种是往迷宫深处走,看看这迷宫深处究竟是什么。跳出迷宫的办法,最有效的,是去见如是,听如是怎么解释她这半年来的死而复生,她这半年经历了什么,她怎么突然改名瑞秋。而另一种方法是深入这迷宫深处,他将继续书写瑞秋的故事,他要看看,他是否真的能用书写左右如是的生命。于是,他收拾心境,向迷宫深处走去……

[责任编辑  李兰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