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负?求求你们别给添乱了!

 残云伴鹤归 2018-03-08


近来,有关学生减负的话题在新闻中密集出现,特别是“下午三点半放学”这个问题,更是引发了各方的讨论。不可否认,这一举措初衷是给小学生“减负”,但让为人父母的很是为难。


现实中,像“三点半放学”这样的片面“减负”举措还有很多,也正因此,社会上对“减负”多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下边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答主MadMel,算是众多质疑声中的一家之言,转发供参考,标题系编者所拟。


减负?求求你们别给添乱了!


应该是三年前开始,天津这边为了减负,小学升初中不再看成绩了,通过摇号随机分配;初中的教师也开始互相调动,目的是打平教育资源,给小学生一个美好的童年。


经过这几年的落实,目前天津的传统名校,比如耀华(钱伟长、于敏、朱传榘的母校)、南开(周总理、曹禺的母校)等等,初中部学生的水平可以说已经和其他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了。


我可以想象这些学校的领导们看到新生一届不如一届时的绝望,但其实这些学校也早有准备:录取不让看成绩,我们就把资源都倾斜到我们办的私立去嘛!我们开私立学校,他们就管不到了。


于是,天津一中不行了,天津益中崛起了;耀华不行了,耀华嘉诚崛起了;南开不行了,南开翔宇崛起了;二十中学不行了,双菱中学崛起了……还有很多其他学校办的私立,各有各的分数线,上面我提到的这几个,录取成绩就没有290以下的——天津小升初语数外三科,满分300。


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太清楚,这个分数什么概念呢?


语文孩子们得做到除了作文基本不丢分,数学英语必须做到满分。这样再算上可能的失误几分(小学生基本都会有错别字或错选一类的失误,这个是年龄决定的,很难避免),才能考进最好的学校。作文这一块,我就这么说吧,基本都是我们这种专业带小升初的老师,每一篇给改个七八遍,1000字左右,精品中的精品,这样的死记硬背个七八篇,然后考试时直接默,能得个三十七八,甚至三十九。


于是情况就变成了,有的小学毕业班老师还认真教,有的小学毕业班老师们已经基本打酱油的状态了。而家长们,只要想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首先要送我们这种地方来补课,然后去竞争私立初中不多的名额。


私立中学那都是众所周知的贵,结果就是花钱更多了,竞争也更残酷了。


当然,选择摇号的学生们确实幸福了,只不过小学习惯了优哉游哉,到了初中还是要竞争重点高中的,到时候怎么跟私立中学那些精英学生们竞争?


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孩子想接受优质教育,自己必须够强,家里还得有那个条件供。


这不就是富人阶层开始垄断教育资源了吗?


然后我再讲一个笑话。


现在,我们课外补习行业也面临一次“整顿”,说是严查所有机构的办学资质,所以人心惶惶。


我就特别想笑,你说办学资质这个东西,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机构都没有,新东方我记得都没有这东西。政府能都给关了?


通过早放学或者关停商业教育机构来减负,这已经不是治标不治本了,这是胡来。让小学四点放学,先不谈老师肯定多留作业,首先这不是逼死上班的家长吗?到时候只能是送托管班,又是一笔钱…学校时间短,成绩要提高就得来我们这补课,又是一笔钱…


现在不让我们课外辅导干了,首先反对的就是家长。况且就算真的无视家长的意见,无视造成的税收减少和大量的失业人员,把全国机构停业了,市场需求只要在,我们无非是当家教去嘛,从集约化变成单干。家教怎么禁止?


所以给孩子搞什么“减负”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强敌环伺,那就得全国一起奋斗,孩子们也没法脱身,甚至于说,首先就是孩子们受累,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希望。


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一切负担,本质上是来自于对未来的恐惧,即怕孩子长大后过得悲惨。


真正的减负,应当是提高福利,提高基本工资,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毕业后也能拥有相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让他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保有自己的尊严;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不至于一旦成绩不好便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而不是说淡化甚至无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竞争本质,等孩子们长大了又把他们扔到残酷的社会让他们自生自灭。


我特长是带毕业班,小六的,初三的,高三的,我看着他们一天天的,我比谁都心酸。我衷心地希望,咱们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能够在学生时代多一些活动,少一些作业;能够不用每次考试都提心吊胆;能够少抑郁几个,少跳楼几个。如果有那么一天,哪怕我失业了,没饭吃,我都是开心的。


但终究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就让我们勇敢起来,去努力学习,面对这种残酷吧。


至于捂住自己的双眼,不解决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那些人,我只求他们别添乱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